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童话是心田那一颗幸福的种子,童话是心底那一抹温柔的感动,童话是心路那一道深刻的哲学,童话是心扉那一片诗意的浪漫……拿到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一下子就被《纸船和风筝》这个童话故事吸引了。
这是一个感人的小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祝福,带着问候,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假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读完课文,相信您和我一样,被小动物间真挚纯朴的情感打动。“祝你幸福”、“祝你快乐”这样的祝福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感情的课堂,就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意图,我便以“情感”为依托,以“纸船和风筝”为支点来处理教材,以在多样化的朗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惊喜、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的兴奋激动这种情感的变化为教学重点,把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作为难点来突破。如何让学生的情感、智慧、思想在品味语言、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得到浸润、感染和丰富?经过反复的思考、斟酌,有了《纸船和风筝》教学的四个一:
营造一个“境”字
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推力,这个推力就是创设情境。本节课我力求通过语言描述情境,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和板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用浓浓的友情,去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其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从而不知不觉地畅游于文本的“情境”之中。
体现一个“情”字
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本课教学我以境导情,步步铺垫,在教学中我积极发挥自己的语言魅力,在推波助澜中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走入文中,与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贯穿一个“读”字
在教学中对那些情感充盈的句子和片断,我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寓朗读指导于阅读理解之中。本节课我力求读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这样才能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读中对文本的内容加深了理解,在读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讲究一个“实”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运用了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并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所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汉字的快乐。
在写字教学方面,我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形体、笔画,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通过教师的范写让学生直观感受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小组互助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品评中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写字能力也在他人及时的肯定和指正中不断提高。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是为了学服务。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同一篇课文,同样围绕一条表达主线——情,但不同的学生,教学思路也会有所不同,今天再上《纸船和风筝》,感触颇深,也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从而拓宽我的教学思路。谢谢!
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二课《自选商场》第一课时。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课题:趣味识字,围绕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进行研究。下面我结合我的课题说说《自选商场》的教学设计。
自选商场是城市学生十分熟悉的地方,学生在逛超市的时候通过认标志、读标签、看实物可以认识很多字,教材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看图认识事物,把认字(词)和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分两课时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女字旁”,会写4个字;
2、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初步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方便;
3、通过游戏提高识字兴趣。教学的重点是认识14个字和“女字旁”,会写4个字。教学难点是认识14个字。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教材设计恰好体现了这个思想;另外,它建议我们“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我在本课将采用“生活识字”“比较字形”等方法;它还要我们“力求识用结合”,我将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认读;此外,它建议我们“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人物贯穿课的始终,让他和学生对话,并设计了有趣的识字游戏。
三、说学法
我不但注意了教师的“教”,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虽然孩子们年纪小,但我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识字并汇报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跟家长到自选商场购物,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购物的方式,还让他们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品名称。
课堂教学程序如下:
1、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2、 演示课文、了解内容。
3、 巧设问题、学习词语。
4、 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5、 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6、 提示规则、练习写字。
“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引进了一个孩子们十分喜爱的动画人物皮卡丘,由他代替我给孩子们提出学习要求、夸奖他们、提醒他们注意书写规则、鼓励他们学会更多的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皮卡丘是一个和学生平等的形象,是孩子们的朋友,以他的口吻跟孩子们说话,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接着,我借动画人物皮皮之口揭示了课题:自选商场,并重点拼读“商场”二字的音节,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这两个字是本课最难记住的生字,因此,我在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出示,给他们强烈的印象。
皮皮讲述了他和妈妈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孩子们也了解了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之后,皮卡丘给孩子们提出了问题:1、皮皮和妈妈挑选了哪些商品?2、请同学们猜三个谜语。3、你能读出这些商品的名称吗?答案就是本课要学的词语。孩子们答对了会得到他的夸奖。这些词语都带拼音,孩子们看文字、拼音节、认事物,可以比较准确地掌 ……此处隐藏17840个字……的侠义精神刻画,对学生了解那个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来说有着十分典型的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读出体验;作出评价”依据此标准,本课学习,应引导学生体会小说的语言;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批判等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指导学生实现读出自我,读出问题的梯度跨越,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置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读出作品意旨。
2、学会提炼文章精华,抓住重点段落,读出自我感悟。
3、学会辨证看待鲁提辖的行为及《水浒传》的意义与局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2、学会提炼文章精华,抓住重点段落,读出自我感悟
难点:对鲁提辖侠义行为的辨证理解。
二、说教与学
针对本课教材篇幅长的特点,教学全过程将运用预习、复述、默读、勾画、批注、归纳、讨论等教学方法对全文进行解读。
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重点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分析为主;难点部分,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小说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教师将结合启发与讲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完成创造性阅读。
同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将通过适当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自觉的运用预习、复述、批注、归纳、讨论等学习方法完成全文解读,希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引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电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
(设计意图:开头激趣相当重要,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传》主题歌,引入《水浒》,并介绍作家作品;另外,以行侠仗义的豪侠之士触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学生讲述梁山好汉的英雄故事,感受梁山英雄的侠义精神,再导入教材。)
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慨然想见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那么,你们想到了那些人物?(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还是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由此导入鲁智深。你们都知道关于花和尚鲁智深的哪些英雄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引出课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二)、结构梳理,感知侠义之文:
(设计问题):鲁达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借助之前的预习,结合学生的思考,依此问题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开头设疑,以情节的发展来梳理全篇,帮助学生理清结构,以课文的复述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
(三)、标注旁批,分析侠义之士
请学生精读全文,要求结合《范进中举》和《孔乙己》等以前学过的小说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把突出表现鲁提辖性格特征的内容画上曲线,并在旁边用铅笔注上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比如:性格豪爽,嫉恶如仇、火暴刚烈等。
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上节课找出的内容并由教师明确鲁提辖的侠义精神:
1、爽快刚烈。 2、嫉恶如仇。3、粗中有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勾画与批注,落实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中运用对话、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出鲁提辖身上的侠义情怀在课文中的充分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四)、细品三拳,感受侠义之举
方法指导:提醒学生在朗读文章16——18段时抓住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读出畅快之感,然后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综合意见后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以个人读书札记的形式出示自己的体会:
一奇在于曲尽三拳之妙。拳打镇关西有选择、有步骤,很有节奏感。三拳的效果,全从郑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感觉写去。比喻形象,使鲁达三拳,各尽其妙,绝不雷同。
二奇在于点染出鲁达的英雄性格。三拳不打在一处,显示出他粗中有细,三拳就结果了郑屠的狗命,足见他嫉恶如仇,毫不手软。三拳打得是痛快淋漓,也正是这三拳,结束了他的“提辖”生涯,从此亡命江湖,落草为寇,最终上了梁山。
三奇在于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文中以调侃口吻畅写三拳,读罢之后,大快人心。
总之,“三拳”打出的是正义之拳,是侠义之气,更是受压迫千百年来人们对邪恶的痛恨,对正义的渴望。
(设计意图:本步骤着重在于读出自我,希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对关键字词句的体验探讨,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说出自己对作者笔端所流露的侠义精神的体验,)
(五)、各抒己见辨“侠义”
上文业已说到:三拳打出了鲁达的侠义,打出了作者的爱憎,也打出了人民的渴望。然而,却结束了鲁达的“提辖”生涯,从此亡命天涯,落草为寇。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侠义行为呢?
(设计意图:本步骤着重在于读出问题,辨析侠义精神与法理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语文的人文关怀。教学以探究、合作为主,希望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该行为,希望也相信他们能自觉自主的认识到:在解读“水浒精神”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往往愿意接受和肯定书中绿林的英雄性和江湖的豪侠气,而往往忽略了那些人物身上存在的思想的非理性和行为的非人道。而且,不光是《水浒传》,现在所流行的众多武侠作品,皆有如此倾向,视人命如草芥,小人物的生死在那些所谓的“大侠”眼中显得无足轻重,杀戮与血腥中的侠义被人们用放大镜渲染到醒目的程度,却把对生命、对人性的漠视藏在背后,使得本应相互友爱的社会变得冷酷而残忍。“一将功成万骨枯”本就是人性异化的悲哀,更何况当人间正义沦落到只有靠非法的侠义来宏扬的时候,人文精神出路何在?所以,我们宁愿相信,在社会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真正的侠义是《中国农民调查》灼灼万言的深刻披露;是沈阳高院对黑老大刘涌作出的庄严宣判;是安南秘书长为了世界的安定与和平奔走呼告的人道情怀;是特丽莎拥抱爱滋患者时的从容微笑;更应该是用人间的温情与法律的正义来代替无端的杀戮!至于鲁达,至于武侠,就当它是我们在年少时做的一个奇异而刺激的梦吧!
(六)、研究性学习
同学们可从老师给出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探讨,充分利用如网络、图书馆等有效资源,对本课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课后研讨。
1、如何学习鲁达的侠义行为?2、“三拳”是审美还是暴力?3、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看水浒的艺术成就。另外,相信也希望同学们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教学的延伸性与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