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说教材:
《绿叶的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家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全文紧紧围绕“绿叶”来写,通过孩子们的绿叶之旅,为我们展现了孩子们自由、疯狂、快乐、探险的童年生活,读来令人向往。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与绿叶有关。完全具有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说学情:
绿叶随处可见,但现在的孩子往往不去关注,更没有书中所描写的那种生活经历,所以,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儿童生活,但距离现在的儿童生活、尤其城里儿童生活相距甚远。但是本文语言生动形象,通篇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这种快乐,孩子是能够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感受的到的。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文本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启蒙、标本、洋溢”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4.了解顿号、省略号的用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中年级段精读教学的重点是:
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依据年段教学重点和文本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绿叶带给孩子的独特感受。
说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初步感受孩子的快乐,但是在头脑中建立画面却有些难,依据学生学情,教学难点是:
通过点拨,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画面,从而确实感受到快乐并能读出来。
说教法:
以读为主,读悟结合、读想结合
学法:
边读文边想象画面感受快乐
抓重点词语感悟快乐
绘声绘色读出快乐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绿叶。
说流程:
一、从玩具谈起,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童年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少玩具, 这些玩具一般都是花钱买的,它们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当代女作家葛翠琳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童年是贫困的,“没有穿过一件合身的衣服,没有见过一种从商店里买的玩具”,但是童年又是快乐的,大自然里的许多事物,都是她们的好玩具,尤其是绿叶,更是她的好玩具,更令她着迷。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作家的童年,感受那缤纷的《绿叶的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内两人一组,合作读文。要求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到读错的地方立即指正,并帮助他多读几遍,达到通顺。
2、小组赛读:每组指定一名同学参加赛读比赛。依据读书情况对小组进行评价。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并强调“秆”与“杆”的区别,“戒”字里面的部首,“垂”字的笔顺笔画。
4、谈感受: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理清文章的内容:这篇文章每段都与绿叶有关,那么,围绕绿叶,都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有些难懂,读了之后,孩子们脑海中会有绿叶以及快乐,相信孩子在初步谈感受环节能够说出来,但这篇文章属于散文,形散神不散,每段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凑,在孩子的头脑中难以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因此,我设计了这个问题,学生知道每段都写了什么之后,会恍然大悟,看似连接不紧凑的文章,其实有“魂”在的,都与绿叶有关,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三、品悟课文,感受快乐
1、学习第一段,引出问题
“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中感叹号表达了什么?你能读出来吗?
一个感叹号,写出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丰富多彩,以致作者在回忆时,都禁不住赞叹。这些玩具肯定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而作者却说“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从而引出问题:为什么孩子们对绿叶最着迷?绿叶带给孩子们哪些独特的感受?
2、带着问题,品悟3-6段。
课件出示问题:
为什么绿叶使作者最着迷,请同学们默读3-6段,抓住喜欢的句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简单写下自己的感悟,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必须给学生独自钻研文本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静下心来走进文本。
通过默读课文,学生会知道,原来,孩子们在采集绿叶的过程中,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疯狂的、快乐的、冒险刺激的,充实的、而且还能收获许多知识,这些都是其它玩具没有的,难怪作者会说:“最着迷的还是绿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因此,在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同时,对于学生感悟不透彻的语句也要适当点拨。在交流中,重点点拨以下内容:
A、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在这两句话中,学生可能通过“跑遍、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感受到孩子们是快乐的、自由的,疯狂的,但是,玩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还是需要点拨的: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你能想象到哪些欢乐的情景呢?
【设计意图:以想象画面为契机,让学生尽情地说,感受绿叶与其他的玩具就是不同,绿叶带给了孩子们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疯狂的感觉,这是其它玩具所不具有的。】
B、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组成我们生活的乐章。
这是孩子们在用绿叶、野花打扮自己。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表现出相应的情景,再想象省略号表示的内容,最后想象画面并读出来。
C、我们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因此少不了争强和探险。我们常常有 ……此处隐藏15794个字……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谢谢!
说课稿 篇9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内容是《高矮与胖瘦》一课,教学对象为:三年级。《高矮与胖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是水平二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选择、自我体验、自我观察的广阔的学习空间。它与新课程标准融合,培养学生从小要养成合理调配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能健康成长。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特征。
2、让学生能了解引起高、矮、胖、瘦的原因。
3、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我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主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进行教学。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提问法、演示法、比较法、情景等教学法等;学生采用了观察、讨论、合作。
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渴望,我采用图片展示,图片上分别有:小巨人姚明、笑星潘长江和那些在非洲国家里骨瘦如柴的人,让学生看着这些图片说说他们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高涨了,还减少了原来的课堂中教师的多余的讲解、示范,也不会引起同学间的举例,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真正促进使学生由被动学内化为主动学。
当学生开始真正关注他人的时候就会逐步想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就会在自己的内心行成迫切心情。自己高吗?自己会长高吗?我为什么很瘦?我为什么很胖?我该如何才会有健康的体魄?等等一系列问题,这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要部分,为了较好地实现并完成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推进。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对胖与瘦进行比较,以非洲国家里骨瘦如柴的人和一个胖女孩为例,问学生们这两个人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发表他们不同的看法。针对小时找出的答案立即进行小组讨论,寻找引起胖瘦的原因,然后每组归纳出一个基本意见。学生通过自己得出的答案与老师的答案进行比较,加强他们的探究意识。
第二,以兴趣为主,来调动学生,从身高入手,为了让学生清楚高与矮关系,利用现在手段展示给学生看姚明和潘长江的身高,再让他们自我探讨人的身高是受种族、性别、遗传、营养以及体育锻炼的影响的。
第三,针对上面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肥胖和偏瘦是不健康的,再向学生讲述肥胖和偏瘦的危害,使学生引起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最后使学生意识到控制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从而是他们自己总结出如何控制自己的体型。
第四、实践性(延伸教学)
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哑巴传话,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运动的魅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同时我还准备了课件。
说课稿 篇10一、 活动名称大班语言《动物法庭》
二、 活动设计:
《动物法庭》就是以辩论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辩论是一种高级的对话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活动融语言、科学为一体,通过分组操作,观看视频,引发幼儿不断讨论,思考,同时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三、 活动目标
1、 初步体验分角色并用适合的语言进行辩论(重点)
2、 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难点)
3、 萌发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四、 教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操作法、
学法:讨论法、游戏法
五、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课件、道具、图板、头饰
2、 知识准备:了解法庭中的重要角色及常见的食物链(《动物法庭》,大班幼儿刚刚学过,有相关的知识准备,知道了大灰狼吃小白兔是对的)
六、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幼谈话: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那你知道它喜欢吃什
么吗?(简要总结,动物有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分。)
(二) 展开
1、 观看视频、开阔思路
观看《动物世界》短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在干什么?为什么吃它?
小结:动物为了能让自己活下去,就要捕食其它弱小动物。
过渡语:动物们发生矛盾会去哪说理呢?请看——(出示法庭图片) (大班幼儿没有法庭的概念)
2、 走进法庭,丰富知识
提问:(原告是干什么的?被告呢?谁来评理呢?举例说明并小结,提前渗透原告、被告的概念)
过渡语:今天法庭上谁是法官呢(出示大熊法官)原来这是一个动物法庭,那在这个动物法庭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出故事
3、 了解故事,激发欲望
(1)(播放兔子说的话)提问:小兔子来干什么?告了什么状?
(2)(教师模仿大灰狼讲话)提问:大灰狼有什么委屈?
(3)你们觉得他们谁说得有道理?你支持谁?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被告或原告席就坐。
4、模拟法庭、分组辩论
(1)大熊法官组织辩论。
第一个问题:大灰狼吃小白兔,对还是不对呢?(大灰狼吃小白兔,应该还是不应该)
a. 各自讨论——同伴之间说说自己的理由。(老师及时引导)
b. 双发辩论——原被告各推荐一名幼儿发言,其余幼儿可进行补充 c. 观看短片——观看兔子成灾的短片,提问:看了这个短片,你知道了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认识。
d. 改变看法——如果你觉得狼吃兔子是对的,可以搬着椅子和他们坐在一起。
(2)大熊法官继续组织辩论
第二个问题:大灰狼有错吗?
a. 分组操作:——幼儿根据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分组在图上摆一摆、连一连、贴一贴
b. 个别讲述——它们之间是谁吃谁?尝试逆向思维介绍谁被谁吃? c. 突破难点——举例分析,如自然界里蝗虫过多或过少会怎么样?教师简单介绍食物链
d. 观看短片——请幼儿说说新的认识
e. 现场宣判——鼓励幼儿扮演法官,当场宣判大灰狼有没有错?
5、情感升华,敬重文化
过渡语:你知道真实的动物短片是怎么来的吗?简单介绍动物学家及小朋友和动物之间的生活,萌发幼儿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三)结束:
出示有关动物的光盘和书,激发幼儿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倡导用实际行动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说课一反思:故事《动物法庭》,形式新颖,重在引导幼儿能分角
色并进行辩论,对大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对老师的课堂把控也有很高的要求,考虑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