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说教材:
《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本单元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本课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分数的第一阶段,要使学生明白平均分的意义,对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打好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
2、知道把 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3、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
1、能读、写分数;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 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说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的意义,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感知分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学难点: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学关键:
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力。
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 “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先学后教”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在思索中学会。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观察思考――操作实践”。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通过独立思考、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先用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孙悟空和猪八戒野餐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得同样多。接下来分1个蛋糕,学生立刻会产生困惑,1个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教师在肯定学生创造的基础上,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结合多媒体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折一折、画一画”环节,我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让他们通过折一折和涂色画一画来表示出每个图形的1/2,既让学生进
一步体会1/2的意思,又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方法的多样性。在“读一读,写一写”的操作活动,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先让学生认识分数的书写顺序和注意事项,教师介绍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后,再让学生结合分蛋糕的过程,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意思,教师适时做小结,并强调分数的读法要用中文表示。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接下来我设计了“判断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操作活动,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2的本质特征平均分。接着,出示想想做做图,请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图形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通过这一环节,既能考察学生对分数写法的掌握情况,又能引出下一环节:认识几分之一。
(三)类比迁移,总结提升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尝试着折一折,用涂色的方式表示出几分之一。再集体交流比较1/2和1/4的大小,接下去猜想,如果折出这个图形的1/8,和上面的分数比较,大小怎样?最后验证猜想结果,得出结论。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后自主探索结论,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
(四)面向全体,层层突破
在课堂中,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3个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3题先填一填,再读一读。
②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
说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 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
2、 条理清晰、内容简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有效的,因为每一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和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一、设计意图:
《山丘上的约会》属于故事类读本,作为笔友的鹭鸶鸟和青蛙分别对未见面的笔友有着自己的期望,一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搭建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背景,
结合尊重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我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推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说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能力、认知、等方面的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细节,尝试推理故事情节。
2、能够合理想象,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兴趣。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展与人 ……此处隐藏13457个字……挤挤 像大圆盘
看: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说课稿 篇9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知道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感受保持健康的身体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及重要性。
(二)行为与习惯
1、注意用眼、用脑的卫生,防止过度疲劳。
2、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学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
(三)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教材图片、讨论交流、想象、知识竞赛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这是本课的重点。它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爱护,一个是保持。“爱护”是“保持”的基础。即只有主动自觉地爱护自己身体,知道自护自救,才能保护自己的身体,确保自身的健康。这个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从本课教材来看,本课由感受丹丹生病的经历、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恢复健康的妙计、认识正确爱护自己身体的行为、健康习惯自我检测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课件相应出示相关教材图片)。丹丹生病了的经历部分能帮我们导入课题“爱护自己的身体”并奠定了健康的身体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重要性的基调;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功能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卫生保健常识;恢复健康的妙计和认识正确爱护自己身体的行为则是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觉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爱护自己的身体;最后是爱护自己的身体是在以上情感激发和生活体验之后,以一份“健康自我检测表”引导学生注意自我保健。教材五个方面的主题部分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注意用眼、用脑的卫生,防止过度疲劳是教学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讲,认识用眼、用脑的卫生,知道防止过度疲劳并非一节课能做到的。它涉及到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教材的重点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学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其侧重点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三条主线中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四个方面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课标角度)。同时本课为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学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防止受到伤害”是本课重点;当前,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每个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社会上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因此从小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单元目标的角度)本课课题《爱护自己的身体》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病的痛苦,及不爱护身体带来的伤害,在此基础上,感受身体健康的快乐和学会保健才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课题的角度)。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例,是耳熟能详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从当前我校三年级学生的“潜在状态”看,他们对各种各类的常见安全隐患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于一些导致安全事故的日常行为缺乏认知,因而对日常学习、生活、游戏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缺乏体验,因此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安全常识,运用自己学会的安全常识、保健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学生实际的角度)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结合教师用书“活动设计参考”以及本校本班学生实际进行)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说说自己生病时的经历。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因此,我们让学生自身的经历谈起,才能真正得到感受。于是我们结合本课“丹丹生病了”作为切入点,并联想自身的经历进行学习体会。
第一个环节,我们引导观看图片,了解丹丹生病的感受、原因。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最后定格画面,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因为人人都生病过,甚至有些同学正在生病,这样就自然地把别人的体验引到自身身上,在交流讨论体验生病的痛苦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比较真切地让学生体验到生病的痛苦。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消除了生病的痛苦的。初步探讨:丹丹为什么会生病,要怎样才能好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三个“健康锦囊”继续往下学习。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同身受,知道病痛带来的痛苦,并初步意识到是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会生病的。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认认我是谁——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日常保健。
环节一,完成第一个“健康锦囊”。利用幻灯片出示人体的器官图,让学生进行认识,借助教材第2页的图文并茂的资源,引导学生认识说出人体主要器官的主要功能及日常生活中保护它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完成第二个“健康锦囊”。知道了保护身体的知识,那么现在咱们就打开廖叔叔的第二个“健康锦囊”,看他又给了丹丹什么妙计?你还有其他妙计吗?根据教材第3页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在生病后,要恢复健康可行的方法。
环节三,完成第三个“健康锦囊”。幻灯片出示第5页,丹丹春游的情景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是正确地爱护自己的身体,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避免。并根据图片内容,推测廖叔叔给丹丹第三个“健康锦囊”的内容。
这一活动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器官有初步的认识,并知道一些器官主要的功能,及日常生活中保护它的相关知识。
(三)我们拟通过“活动三”:健康知识接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型的健康知识竞赛。首先,课前分好参赛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科学的健康小常识,做成小卡片。(一般是关于保护自己身体的知识与方法,以及自护自救的知识。)接着,在比赛前,确定比赛规则。比赛先由教师出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优胜小组可以有权再出题,点明由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回答对的有权再出题,回答不对则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接着抢答,如此类推。最后,把优胜组的同学确定为“健康小天使”,并颁发奖状。
这一活动主要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了解有关保护自己身体的知识与方法,确保自己身体健康的方法,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我们拟通过:“活动四” 健康习惯自我检测
这一活动可根据教材第5页,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做一个简单的粗布检测,并完成表格。然后再提出一些自己知道的保健方法。最后,根据环节四中评选“健康小天使”的激励功能,继续设立“健康小天使”,即一学期都能按表格的要求做好的同学,可以评选为“健康大使”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监督,自己努力做好表格中的要求,争当“健康小天使”,从而将保护意识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