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时间:2021-10-04 09:06:26 收藏本文
【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勇敢者的足迹》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中的小课题。内容涵盖:北极、南极与珠穆朗玛峰这三处地方。通过介绍它们地形险恶、气候恶劣,来表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永无止境,赞扬了无数探索者以他们坚强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讲授的内容包括:南极和珠穆朗玛峰。

在写教案中我三易其稿。从一开始的着重讲解南极气候特点、动物矿物;珠穆朗玛峰的气候地形特点到通过了解南极与珠峰的气候恶劣,突出中国科考队员和登山队员的勇敢无畏的精神与坚强的意志,这里有一个从由讲地理知识为主的地理课到品德与社会课的转变。在一次又一次解读教材、钻研教材中我意识到《勇敢者的足迹》是《品德与社会》这本教材的最佳诠释。人类探索者征服的地带,留下的科学遗产是社会范畴的,而勇敢者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是属于品德领域。一节成功的品德课绝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在学生情感上的触动,精神的升华上。

思品课倡导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由此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在学习南极这部分时紧紧抓住“南极的寒冷”来设计教学,提出“南极是否适合人居住,为什么?”这一问题。采取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学习。接着展示南极冰川图片,企鹅生活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间接体验南极的极度寒冷与生活在其中的艰难,层层推进,最终将学生的思考聚焦到“南极这样寒冷,生活在这里这么艰难,为什么科考队员们还要到南极去考察?”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有了前面图片、文字资料、视频和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的铺垫,突破重难点应该不难。接下来展示和讲解科考队员在南极的考察发现,解决了学生“科考队员在南极去干什么”的疑问,学生对南极科考队员有了更具象的了解,最后教师点拨:在南极,科考队员就是当之无愧的勇敢者。让“勇敢者”落到实处。

第二部分,学习珠穆朗玛峰,首先让学生欣赏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感受其壮美。我设计了2个问题作为这部分的重难点突破口。一是:珠峰的气候怎样恶劣,为什么会如此恶劣?接着追问:如果是你攀登在海拔几千米的山峰上,你可能会遇到那些危险?学生的想像力是丰富的,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会感同身受。当学生了解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时,讲述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等人登顶珠峰创造奇迹的故事。才最能激发学生心中的英雄意识。教师设计的第二个问题“为了登顶珠峰,有的队员牺牲了,有的队员成了终身残疾。你认为值不值得,为什么?”这个难点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品德课最忌空对空,泛泛而谈。这节课的设计我力图紧贴学生生活经验,唤起间接经验,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品德与社会》的独特魅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选自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为记念左联五烈士遇难两周年而写的。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又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散文。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抒发了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深切愤恨。由于当时文网森严,鲁迅在文章中不得不采用隐晦曲折的笔法和借用典故。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领会作者的深切感情和写本文的主旨。

2.说学生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就接触过鲁迅的文章,但都较为浅显。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要由浅入深,沉入文本,走近烈士,将感情融入其中。

3.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作者鲁迅及写作背景。

(2)、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学案导学下的六环节教学法。

三、教学设计:

打破常规思路,从第五部分入手,先把握感情基调,然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围绕“情”字,紧扣“五个部分―――三个典故――一首诗”,有浅入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挽联写的是谁?

就你的了解,谈谈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鲁迅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今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些人。

2、出示目标:

3、自主探究:

诵读课文第五部分,体会情感。

文中的“他们”指谁?在五位烈士中重点写的是谁?

3、 合作解疑:

从文中概括五烈士的事迹。他们是怎样的人?

文中用了三个典故,有何深意?

柔石死后,鲁迅写了一首诗来悼念,这首诗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

4、 巩固训练:

依据《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记叙柔石和白莽的内容,为他们写一段悼词。

5、拓展延伸: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以慰先烈?关注社会热点,积累写作素材。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机会,我的课题是《基础会计》。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介绍对这门课的设计:即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课程展望。

一、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应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因此在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这一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财会、理财及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条主线对该课程加以学习。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会计的职业岗位设置包括11项,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总账报表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针 ……此处隐藏4722个字……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

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齐读6、7、8段,然后讨论下边的几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方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你最喜欢的

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方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氛围,使北方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

(引导学生体会北方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此环节采用读、赏、析、说相结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答案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后,老师归纳明确,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深刻的理解,北师大教材及本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较,所以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同时为进行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我打算指定几个学生分别读课文3、4、9、10段。然后比较江南的春风与北方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这一环节先让学习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个人,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最后老师归纳,以幻灯片的形式明确。

江南的春风:温暖、柔情 犹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风:粗犷、刚劲 犹如豪放的男子汉

(五)、想一想

1、让学生纵观全文,作者对北方春风是喜爱的、赞扬的,可课文前两段为什么写对北方春风的厌恶情感呢?又为什么写江南春风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网络操作,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的电子邮箱,为下一节课学习《收发电子邮件》作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网上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的电子邮箱。

能力目标:通过自我探索,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兴趣和意识,体验交流的愉悦。

2、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与他人交流。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的免费电子邮箱。

难点:注册资料的填写。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用电脑1台,学生用电脑若干台。

五、说教法学法

1、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科特点,我将以“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在任务驱动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去发现、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直观演示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独立完成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操作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直观演示法组织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

3、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课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置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拿一封信在手上,问同学们有没有写过信,发一封这样的信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对方收到需要多长时间,总结出这种寄信方式最大的不足就是耗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有一种新的寄信方式,它的特点是:传递速度快,范围广,收费低等。它就是电子邮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信箱。(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比较两种邮件方式的优劣,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第二环节: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老师打开126网站,通过大屏幕,演示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对申请的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就想尝试申请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X。

第三环节: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教师出示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哪里可以申请到免费的电子邮箱?

任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填写注册信息的操作。

任务三: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地址的基本格式。请学生观察几个邮箱地址有什么异同?然后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任务一,使学生知道免费的电子邮箱随处可寻,一些大型的站都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如新浪、搜狐、雅虎等),通过完成任务二,使学生明白必须遵守注册条款,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资源与他人友好交流。通过完成任务三,使学生懂得电子邮箱地址由用户名与服务器名两部分组成,中间用符号@连接。

第四环节:自主学习,巩固新知。

出示任务四:老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几个大型网站的网址,让学生到不同的网站上申请电子邮箱,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交流注册心得,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申请不同网站上的免费电子邮箱,既巩固了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操作,又掌握了不同网站邮箱地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环节:课外延伸,拓展知识。

出示任务五:鼓励学生课后通过电子邮箱与远方的朋友进行通信,交流。让学生尝试:如何登陆自己的邮箱?如何发送邮件、接收邮件。

[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主动探索,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六环节:小结

老师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扬。

[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板书设计: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

申请(新浪、搜狐、163等)

注册

邮箱地址:×××@163.com

《【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