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时间:2021-10-04 08:06:04 收藏本文
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的好习惯》,我从活动目标要求、设计理念、活动内容、教学活动形式、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本课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2、行为与习惯:

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参与自我检测、讨论交流、制定计划、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品德和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制定计划,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共同体验活动的成果。

二、本课设计理念:

《我的好习惯》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标准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理念,它旨在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从儿童真实的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用讨论、现场调查、游戏活动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围绕什么是好习惯、怎样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等层面逐层进行分析,设计中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力争用儿童的生活来教育儿童,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活动内容:

小学儿童的思维,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儿童抽象思维水平低,由此而带来的是儿童道德认识水平低,对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或肤浅和表面化。因此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习惯教育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手段,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帮他们形成基本的处世做人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本课围绕“我的好习惯”这一主题,我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自我检测、对错碰碰车、小树小树快快长、学习拍手歌,通过讨论交流、教学游戏、现场调查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活动形式:

“自我检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对自己已有的好习惯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同时与他人进行比较,知道有更多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对错碰碰车”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初步了解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小树小树快快长”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习拍手歌”,儿歌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道德规范的内化。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对学生已养成的习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多媒体课件。

3、树叶贴纸,写有数字的圆片贴纸。

(二)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生问好。

师:咱们班同学每天上课都要向老师问好吗?

生齐:是的。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这样做表示我们对老师的尊重。

师:是呀!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这真是一个好习惯。你们是怎样养成这个好习惯的呢?

生:……

本环节设计时教师通过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真实而细微的常规活动,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活动主题,体现了本课程生活性这一基本特征,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活动一:自我检测

教师取出本课插图,编上号,指导学生了解插图内容。

师:你们在生活中一定已经养成了的好习惯一定很多,(出示书上插图)你们看,这里有哪些好习惯?

生说出图上好习惯的名称。

师:自己看看,想想,如果你有第一个好习惯就在衣服上帖上一号圆片,依次类推,帖上了圆片不仅自己能看见,别人也看见了,所以一定要诚实。

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检测。

教师请出部分学生说说自己贴的情况,进行当场演示,比如:请贴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圆片的学生表演叠衣服;请贴上“不挑食”圆片的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怎样做到不挑食的,等等。同时请其他学生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评价多样化。其中谈到“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过去课堂上的评价多是教师对学生、自己对他人(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恰恰忽略了自我评价。本环节的设置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自我评价的舞台,在自我检测中,对自己已有的好习惯进行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同时与他人进行比较,知道有更多的好习惯还要培养。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尊重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因此他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3、活动二:对错碰碰车

师:我来这儿上课前,有一个叫盼盼的孩子想让我们大家帮他解决一个难题:看看这些图上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还要告诉他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每一小组选一幅图派一个代表重点说说,同组同学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意见进行电脑操作,答对了就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反之则播出刺耳声。)

生:……

生:(针对图上为了不迟到而奔跑的学生发言):我们认为这个小朋友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拼命奔跑是会摔倒的。

师:不跑怎么行,要迟到了呀!

生:要是真迟到了,跟老师说说,老师会原谅你的,因为迟到比被车子撞倒要好。

师:如果我既不想迟到,也不想出意外,该怎么办?

生:早上早点起来,养成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就行了。

师:你们觉得他的办法怎么样?(好)奖励你一个好办法奖。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同时提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我们眼前的儿童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但是由于受自身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会有偏差。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身上已经形成了许多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要让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就要抛弃这些坏习惯。

4、活动三:小树小树快快长

……此处隐藏6741个字……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课文

影像创设情景 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话语激情导入 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品味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快速浏览 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

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结合每段小标题,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汇报。

三、合作学习 局部深入

1、本文是由“板块”拼接而成,教学中采取化整为零,小组自选内容,分工合作的方式。文章的六个板块,分配给六个小组进行自主探究。

(友情提示,参考学习内容)

(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研讨品析。

(2)感情朗读重点语句,优秀文段。

(3)想想文段与主要人物邓稼先的关系(或文段写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适时参与研讨。

3、全班按段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炼文段重点,指导品读研讨。

(1)朗诵品析“任人宰割”的句子。(出示地图与图片);

“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句子;中国发射原子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出示原子弹、氢弹爆炸电影及神舟5号图片)。

(2)朗读“我不能走”一节中的重要句子。想想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3)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有什么用意?

(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学完全文,你读到了一个 的邓稼先。

(1)小组讨论总结,上讲台自由板书。

(2)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立体式的邓稼先,邓稼先是凭着什么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呢?(绘心形图写板书——中国心)

一颗心,一颗红彤彤的中国心,透过这颗心,我们看到了:

一个鲜为人知的邓稼先,

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

一个才智超群、意志坚强的邓稼先,

一个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

一个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四、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1、同学们,我们也是炎黄的子孙,我们也拥有一颗澎湃的中国心。现在,让我们一起唱响自己的“中国心”,让我们的灵魂与邓稼先靠得更近,让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

(播放MP3《我的中国心》,学生自由跟唱。)

2、你的心澎湃了吗?(学生答),或许吧,面对茫茫戈壁、面对一堆堆“粗估”参数,邓稼先没有退缩,在邓稼先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一句了不起的名言,请同学们阅读课前查阅的邓稼先资料,找出这句名言,写在本课题目的下边?

(学生阅读资料并交流)

3、学生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在中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国人“站立”。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结束语】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板书),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两弹一星 两弹元勋

中国心

_________的邓稼先

_________的邓稼先

…… ( 师红粉笔绘写)

(由学习小组总结书写板书)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中班的语言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感受被爱的幸福,并借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对妈妈的爱有那么多。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中班上学期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第一阶段,初步开始学习从理性层面山个认识和接纳自己。根据中班幼儿语言目标: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的见解,结合《新纲要》中语言的目标:让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发展。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深深的母子之爱,体验被爱的幸福

(三)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妈妈的爱

难点:通过肢体动作来比较爱的多少

(四)教学准备

挂图、背景音乐、图片

二、说教法

《 新纲要》提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以启发式的提高引导幼儿,还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

通过多种载体激活幼儿的原因知识、经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听一听、讲一讲、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提高认识、判断力升华情感。

四、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以启发式的提问回忆原由经验,引出活动主题为主线,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组织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开始,我直接以提问式:你爱你们的妈妈吗?你有多爱你们的妈妈?这样的提问引起幼儿的关注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二)观察比较

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动作。

(三)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幼儿欣赏故事,首先教师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提问,使幼儿对故事中小兔子对妈妈的爱,妈妈对小兔子的爱有个了解。讨论:小兔张开小手,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那么多",妈妈也张开手,张到无法在张开说:"我爱你有那么多"。用故事个个情节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让幼儿观察得出结论。

(四)拓展知识

教师以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拓展知识,以树、大海、山、星星、月亮等鼓励幼儿选择图片当中的一幅来表述对妈妈的爱。如:树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海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等.....用语言大胆的表述对妈妈的爱、对朋友的爱、家人的爱,通过这个活动为家庭创设一个表达爱意,增进母子亲情的机会。

《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