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时间:2021-10-04 08:05:46 收藏本文
【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本单元主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重点介绍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种子植物。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难点是:

1.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2.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说学生

初一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能力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和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搜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重点: 1.掌握种子的主要结构,

2.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说教学流程:

引言-------新课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交流、巩固练习、学以致用)----总结提升-------进一步探究

一、引言:多媒体引入新课。导入新课:种子结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学习:

(一)菜豆种子的结构:

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菜豆种子的解剖过程。

(1)观察浸软的黄豆种子的外形,图Ⅲ-8进行观察和操作;

(2)试着拨去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

(3).对照书85页,用放大镜观察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交流,了解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两人一组对菜豆种子的结构进行观察,结合书85页图Ⅲ-8,识别菜豆种子的结构名称。

设计意图:此过程是通过菜豆种子的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和顺序。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3:反馈、交流、总结,同时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板书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

学生:实物投影展示观察结果

学生:交流 过程中突破难点,认识种子的胚及胚的组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反馈能力,同是通过分析突破难点胚和胚的组成。

4:巩固练习:填图菜豆种子的结构图。

(二)玉米种子的结构:

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玉米种子的解剖过程。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

(1)观察浸软的玉米种子的外形,按照85页图Ⅲ-8中虚线的位置,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切开

(2)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种皮和果皮、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通过反馈交流,了解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两人一组对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观察,结合书85页图Ⅲ-8,识别玉米种子的结构名称。

3:反馈、交流、总结,同时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板书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

学生:实物投影展示观察结果

学生:交流 过程中突破难点,认识玉米种子的胚乳。

4:巩固练习:填图玉米种子的结构名称。

(三)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菜豆与玉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巩固练习:填表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

(四)学以致用:展示不同的种子并分类

三、总结与提升:

设计意图:对于以上完成的实验,小组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并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提出自己的认识,为以后的实验提供依据

四、进一步探究: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种子结构

观察种子

种皮:保护 果皮和种皮:保护

菜豆 子叶:两片,营养。 子叶:一片

种子 胚芽:玉米 胚芽:

胚 胚轴:种子 胚胚轴:

胚根: 胚根:

胚乳:营养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南方的春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广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南方的春天》。

2、教材分析:

课文“南方的春天”承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喜气,展示草长莺飞的节日美景,引领学生热爱春天,进入品德与生活新学期的学习活动。同时,春天阴晴随时变,是万物复苏的世界,也是疾病多发、流行的季节,课文主题结合春天气候、环境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或探究随着季节的变化照顾自己的一些简单常识的方法。

3、学情分析: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低年级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给学生上这一节课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育学生要热爱学习和生活,珍惜时间,让学生从中明白学会观察,才能真正地觉察春天气候的变化,也让他们知道在春天多发病季节要注意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等,预防疾病的衍生。

根据此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的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初步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学会照顾自己,能够注意春天疾病的预防。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观察春天气候多变的节气特征,春天也是疾病多发、流行的季节,学会照顾自己、远离疾病的技巧。

难点:在于 ……此处隐藏14197个字……

2、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

3、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P52(让学生思考、分析)

1. 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2.大牧场入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挖掘教材:

①比较阿根廷牧牛业和澳大利亚牧羊业在这些方面的相同点 (结合课本46页)

②探究:学过政治,我们都知道,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殖民侵略。分析:殖民统治的利与弊。

(重在引导,组织辩论)——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3、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刚开始我们已经谈到了内蒙古、新疆等地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这些地方可以发展成为大牧场放牧业吗?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提出你的建议)(让学生自由发言)——前后呼应

● 乳畜业

1、紧扣概念,让学生理解乳畜业是属于市场指向型。

2、通过自学弄清楚乳畜业为什么必须要接近市场?(因为乳畜业的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制品。产品不耐储藏,且运输不方便)

3、乳畜业应该布局的位置和生产经营的特点: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探究: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畜牧业,能不能发展成乳畜业?为什么?

4、(自主学习)弄清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示世界地图,将这些国家落实是地图上。

5、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因素。

(1)展示图3.19和图3.20 表3.1(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引导和点拨)

西欧地形平坦,多平原;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种气候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随着经济发展,欧洲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

6、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一比较。

(表格见教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7.最后通过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农业为主的问题拓展,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学地理的重要性。

● 课堂小结

● 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一、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地区

(2)主要农产品

(3)区位条件

(4)主要生产特点

二、乳畜业

(1)主要分布地区

(2)主要农产品

(3)区位条件

(4)主要生产特点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书承接上一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内容,是上册书的最后一章,本章书虽然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一章,也是初三阶段所要掌握的可燃物的最后内容。因此,从形式上该课题以最常见的现象——燃烧展开,向学生介绍了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然后结合化石燃料及其燃烧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章。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及其异同。

(2)认识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活动,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上的有关问题。

(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在火灾中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目标:

(1)能科学地认识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应用灭火原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灭火问题,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安全意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提高学生防火、灭火意识。

难点

1.能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生活常见现象,

2.理清并区分缓慢氧化、燃烧、爆炸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1)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

(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2)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但对于拓展性的知识运用还不熟练。

3、学习的困难

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实验的设计不够严密

教学法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般上复习课时,由于时间较紧很多老师往往直接帮学生把知识归纳、梳理好灌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课堂效率,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本人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要上好一节复习课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复习课上“活”上“新”,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知识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课的内容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学生对此的掌握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防火意识仍不是很强,尤其是应用能力、自救能力差,能说不会做,针对这一点,本课所选的教材均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并增加了 “真实案例”、 “安全知识竞赛、” “离奇的火灾”等题材,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复习课,复习是知识的一个归纳和总结过程,所以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法,以“烧不坏的手帕”、“草原灭火”、“真实案例”、“定点爆破”、“小小专家猜一猜”等环节引入复习的内容,让复习课上活上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本课还运用了讲练结合法、问题教学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主要运用了竞争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例如:在“安全知识竞赛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竞赛,在竞争的同时也运用了合作学习法,在“想一想”、“议一议”之中学生也要通过合作,讨论来总结、归纳知识。此外学生也运用了观察学习法、知识迁移法等方法。

教具准备

酒精灯、火柴、烧杯、坩埚钳、小手帕、多媒体电脑、灭火器。

《【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