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爱生命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珍爱生命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珍爱生命说课稿1一、说教学理念
我们先看几组信息: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他们曾进行过一次统计,在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
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我想,一方面是有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出其承受范围;更主要的是未成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生命”的问题开始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因不能正确认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他们往往对“自尊”看得很重,相反对生命的本质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这给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说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珍爱生命》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学习的开篇,奠基学习的基础。而第1课时《珍爱自己》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命的珍贵与神奇,知道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引导交流,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维目标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因为这是正确的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因此,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体验感知法
观察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并落实到生活实践。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
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这样有利加强学生的主动感知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的发现式教育理论等。
四、说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家提前查阅、了解“韩国演员崔真实”的相关新闻和资料。
使课堂教学能有的放矢,具有实效性。
五、说教学评价
从内容上主要采用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形式上,则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及时肯定,有所偏颇的观点、看法,在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得到纠正。教师再给予点评。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将分为三个环节:
新闻追踪:热点链接,吸引学生;新闻分析,突破重点。
心灵叩问:生活考场,反思自身;情感渗透,突破难点。
生命感言:情感升华,感悟生命;生命计划,指导实践。
珍爱生命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新自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第三课“珍爱生命”的重点,它由三个目组成:“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本框是在学生理解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和探询个人生命的独特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和思索“人生的意义何在”的生命教育,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肯定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与内涵。并且知道一些求生求救的方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讲故事、情景模拟、绘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明确如何珍爱生命。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养成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并激发热爱生命之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他人或自然界的生命。;
3.重点、难点:
随着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的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本框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应该同学生的终身发展相联系,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以歌曲、绘画、小品表演、诗歌等设置情境,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2.启发引导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竞赛法:通过比一比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既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竞争中掌握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采用学习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让每位学生都能动口、动脑,在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好学的过程。
教 ……此处隐藏11060个字……>3、学生思考三:
材料一、xxxx年感动中国的20多名消防官兵,在衡阳大火中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数百名被大火困住的群众全部被救出,但是这20多名消防官兵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材料二、一个普通的公共汽车司机,在路途中心脏病突然发作而死。在死之前他做了三件事:一是将车子缓缓地开到路边,二是让乘客安全地下车,三是将汽车熄火。做完这三件事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安详地闭上双眼,停止了呼吸。
设问:这两则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在衡阳大火中有20多名消防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却有人认为这20多名消防官兵死得很不值,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目的: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设问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初中生对事物的因果关系开始有较深的理解,他们不满足书中的现成结论和教师的说教,喜欢刨根问底,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当堂训练,以强化已形成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七)当堂训练
我国著名诗人藏克家在他的《有的人》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
问:诗人所说的两种人,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什么不同?
(目的:通过本道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就要结束了,谁能结合我们的三个思考问题,谈一谈我们这一节课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
(目的:课堂小结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达到升华的目的。)
(九)课后作业
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以写生命箴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目的:这是本节课的最后升华部分,在学生充分参与了这节课之后,相信他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通过写出生命箴言可以让学生对生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珍爱生命说课稿7一、说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生命至上”的宗旨,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游戏活动为平台,以自主探究为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勇气,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说设计意图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生命需要相互关爱,学习如何珍爱生命,如何延续生命的价值。本课三部分内容: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三、说学生状况分析
中职的学生正进入青春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知识与阅历较肤浅,自我的体验表现出动荡性和不稳定性,对自我的认识也往往容易形成偏激或错误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情知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运用情境教学法,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情感体验等途径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来实现人生的意义。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就是珍爱自己生命的道理。懂得人应该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其中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又是本课的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我国著名学者冷冉把情知教学概括为: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激励情感,焕发兴趣;启发讲练,多向思维;发展智能,整体育人。根据情知教学的以上内容和中职学生的情感思维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程序来组织教学:
1、故事导入,焕发兴趣,营造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3、启发讲练,多向思维。
4、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第一个教学程序,故事导入,焕发兴趣。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动画音乐——韩红演唱的《天亮了》,然后创设如下几个问题:这首歌是根据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来创造的,你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吗?听到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你有何体会?如果让你对这个获得重生的小生命说句贴心话,你最想跟他说的是什么?在充满深情的背景音乐中学生纷纷发言,很自然地揭示本课的课题,学生初步体会生命的可贵,为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心理和情感的基础。
第二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提问设疑法,归纳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用观察,听讲、讨论等来进行学习,比如:多媒体展示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揪人心魄和感人肺腑的新闻报道,向学生提问: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军队,包括我们,为什么在几天几夜后也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搜救?又是什么支撑他们在被埋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小时还能很好的活下来?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诺亚方周”假设地球毁没,洪水泛滥,我们是12生肖中的一个,
第三个教学程序,启发讲练,多向思维。
教师归纳总结: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只有一次,在很多时候,尊重他人的生命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然尔,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人漠视生命,随意践踏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现象,教师提问:你能例举出一些出来吗?你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呢?(分成四个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总结发言,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这一程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思维的拓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使学生知道珍惜生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更好地提升生命的质量。
第四个教学程序,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出示一段配了音的文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的经典一段: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理想谈谈你今后要怎样使自己的生命过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师生交流: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想法?通过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最后布置课外作业,(分成四小组,每小组都以“珍爱生命”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使课内外紧密结合,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七、说教学效果
这节课我把激发和保护学生兴趣,让其获得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所特有的优势,生动地展示各种动画,播放动听的音乐。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理育人有机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可贵,更主动的参与情境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