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32—33页比例的意义及练习十二的1、2、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中各部分名称,能指出内项和外项。
(2)掌握组成比例的必要条件和方法。
(3)会运用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检验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能用两种形式写比例。
(4)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归纳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
教学难点是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是会运用比例的意义检验两个是否能组成比例。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中心,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与“和谐教学法”为主,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 ,让学生在观察— 讨论—归纳 —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 的过程,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
1、激情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激趣法引入新课,用学生感兴趣的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他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呢?比如:你到商店里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底在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身高。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是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试试的情况下进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本课知识的学习。
2、知识准备
引入新课后,一口答的形式,求出六个比的比值,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用等号连接。
(1)求比值的口算训练
2:3= 0.5:0.1 = 4:20 = 0.4:0.6 =
(2)观察以上几个比中有没有比值相等的比?如果有请找出来。
(3)说出一个和18:9比值它相等的比。
通过这样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比例与比有关,渗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找出知识的连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为理解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同时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二)导学阶段
3、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后,学生读题,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图看表,想一想:第一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 :()比值是( ) 第二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 :() ,比值是( );
象3:2=9:6,2:3=6:9等,这样的式子都叫做比例。同学们观察,到底什么是比例?小组讨论,将比例的意义归纳出来。
教学比例的意义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里我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由于本节课知识块多,因此我采用了讲讲练练的形式,使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讲完比例意义后,设计了基本练习,发散性练习和一道比与比例概念的对比练习。这四道题都紧扣比例意义,面向全体,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进一步加强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1)比例特征练习
a. 比例由几个比组成?
b. 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c. 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意义做几个练习
a. 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1:5和3:12 10:20和30:60
b. 判断下面每个式子是不是比例,为什么?
10:11 () 8:10=0.8 ()
7:14 >28:14 ()
(3)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
(4)练习四第一题,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4.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亦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
5.看书质疑
为了让学生挖掘挖偷书本,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设计了看书质疑的环节。因为让学生提问是二十一世纪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大胆提问的好习惯。
(三)应用评价阶段
6.练习设计
a. 能否把3 40=8 15改成比例?
b. 如果5a=3b,那么 = ; b:a=( ) :( )
从小学生心理角度考虑,学生持续较长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有集中到分散,因此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又让学生初步知道性质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学习解比例做一些渗透,后面两道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
了学生的智力。
7 ……此处隐藏13993个字……或锡箔纸等)
三、教学重、难点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六、作业设计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
七、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9一.导语引入
首先出示泥人张的彩塑课件。
学生看后,提问:
看到这些彩塑,你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等)
二.继续引入
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字明山,他能把泥人捏得栩栩如生,似真的一样,说明他技艺的高超绝伦,他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奇人”,仅仅是因为他技艺的高超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让人称奇的事?
三.介绍本文作者(课件出示)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从上面的资料中,你捕捉到哪些对你有用的信息?生自由发言。
四.生轮流读课文,找出生字。
五.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故事)
2、作者称泥人张是“俗世奇人”,你能从故事的情节中找出他“奇”的地方吗?
(泥人张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竹,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胜。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
3、在一般人眼中,海张五比泥人张有钱有势,但结果却是泥人张大获全胜,你认为,他获胜的原因是什么?而海张五又输在哪里?
一在于他的技艺高超,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反击对方,二在于他沉稳干练、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后发制人的性格,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的人格,他不卑不亢,不畏权贵,用自己的智慧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这应该是这个故事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而海张五有权有势,这不是他的错,他输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以为有权有势就可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不知道尊重劳动人民,看不起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这应该是一个人的德行问题。
4、这也是一场斗争,泥人张不发一言,却用奇特的方式取得了胜利,那么你认为泥人张争的是什么?
(争的是一个人的尊严,做人应有的骄傲。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5、从泥人张智斗海张五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人生启迪?
(1、有权有势者,更不可狂妄自大、粗俗、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2、做人要有人品,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媚上,不欺下。
3、遇到恶势力,与其斗争时,要讲究策略,抓住对方弱点,以己之长攻对手之短。
4.要学有所长,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
5.坚信正义的一方终将取胜。
6.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
7.智慧比财富更重要。有智慧者定有知识,有知识者未必有智慧,智慧来自实践。但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所以现在还是要好好学习知识。
六.一篇成功的小小说,是很讲究写作手法的,比如细节描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等,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表达艺术,以此来拓宽我们欣赏小说的视野,丰富我们看问题的角度。
对比手法细节描写。
伏笔照应悬念设置。
侧面表现空白艺术。
1、对比手法举例
吃饭时人们的表现—————————泥人张的表现。
海张五嚣张的性格————————————泥人张沉稳的性格。
海张五出场时3个人——————————————泥人张独自一人。
海张五粗俗放肆的话语————————————泥人张自始至终不发一言。
……
2、细节描写举例
第八段中的动词“叭”“戳”用动作写心理,写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
第九自然段中的“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也是对海张五的外貌进行的细节描写。
3.伏笔照应举例
下雨天,泥人张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
两处肖像描写相照应。
第十段中“贱卖都没人要”与后面他自己花大价钱买泥人埋下了伏笔,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泥人张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饭馆天庆馆,与后面故事发生的地方在天庆馆埋下伏笔。
4、悬念设置举例
第一段中“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他的手艺到底有多高超,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第七段中人们的猜测:“一个泥团砍过去?”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设置了悬念。
第十一段中“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下面的故事到底如何,设置了悬念。
5、侧面表现手法举例
第三段中通过店小二的话侧面表现出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形象。
第四段中通过众食客的反应写出了海张五远近闻名,不凡的身份。
第十段中,“海张五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从侧面写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绝伦。
6、空白艺术举例
十一段和十二段之间省去了,泥人张当晚回家怎样刻制泥模,怎样送给工厂,怎样给杂货摊,怎样写“贱卖海张五”等。
十三段和十四段之间省去了海张五看到贱卖海张五的泥人后是如何的愤怒,如何派人去买,如何定价钱等。
七.总结本文
八.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俗世奇人》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