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集合六篇

时间:2021-10-04 06:06:03 收藏本文
说课稿集合六篇

说课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剪花边》这节课,是浙美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的第四课,在《彩蝶飞飞》一课之后,属于新课标划分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掌握了对称的剪纸方法来剪蝴蝶,从而为剪花边作好了铺垫,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使二年级小学生能通过亲手实践,初步掌握剪纸的几种基本方法。本课以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为目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并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四点:

1、认知目标:通过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花边,来了解花边的用途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用折、剪的方法剪几条漂亮的花边,并能将它们美化、装点在教室里,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欣赏水平。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剪花边体验剪纸的乐趣,体现了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创造、敢于表现的精神。

三:说学法

低年级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重在学生的动手参与,示范少而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剪花边的方法。

四:说过程

花边,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案,儿童可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创作自己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花边。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师生一起“寻找花边——学剪花边——设计花边——应用花边”的步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同学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一部分:寻找花边

通过礼物导入,直观的引出本课的主角——“花边”实物,加强学生的认知。学生对于花边,看到过,但不一定能直接确定及命名,通过“寻找花边”,发现身边的“花边”,了解花边的实用性的同时,观察、比较,再次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花边”,认识花边——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相同图案、重复排列,感受花边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花边的作用: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第二部分:学剪花边

通过前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花边”,在学剪花边的步骤开始前,我有意出示了一条自己事先做的“花边”,引出今天的任务——剪花边。同时,在本课的设计中,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应用之前所学的相关内容,了解美术课程安排的连贯性,我还有意提起了《手拉手好朋友》一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方连续”的概念,并学会区分。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我也有意出示了错误的方法,请求学生的帮助,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正确的做法:

(1)画。判断,这三种画法哪个正确?

(2)剪。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剪时注意安全。

(3)对称剪纸法。

进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第三部分:设计花边

通过更多的“花边”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的设计灵感,并通过教师语言:看了那么多小朋友剪的花边,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试试了?来调动起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手,将纸条变成一条条美丽的花边,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体验美术课所带来的快乐。

第四部分:应用花边(作业展评、拓展)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积极地作用。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将学生制作的花边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一起动手,通过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其中一条,开展自评与互评的评价环节,让学生认识自己制作的不足之处及好的地方,与此同时,感受“花边”的美。在本课的最后部分,我结合第一个环节中提到的花边的实用性,提议学生将自己剪的花边应用到生活中去,装饰、美化自己的物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美、创作美,并能很好的运用美。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各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章中的一首词。可以说,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作者通过对眼前边塞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词《长相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用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词。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感悟作者的思想之情。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突破重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诗歌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

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置身诗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对话,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有景、有情、有境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本节课中,我极力为学生创设诗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诗歌文意,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吧!(齐背《泊船瓜洲》《秋思》)

2、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古诗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谁能说给大家听?(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

这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长相思》

齐读课题。解析词牌名。

(首先我通过复习导入让同学们对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引入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此环节并对词牌名《长相思》进行解读,让学生对词有大致了解。)

二、初读古词,知晓作者。

1、初读提示:诵读全词,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指名读古词。

3、知作者。( ……此处隐藏3110个字……奏,读出呼救的急促与情况的危急,帮助学生加深体验,深化理解。同时抓住九色鹿的举动“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突出九色鹿的见义勇为。(板书:见义勇为)回答问题(2):学生可能会说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人,我因势利导,质疑:调达见什么利忘什么义?然后组织教学。假如学生回答调达看到“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我启发学生思考:设想一下,皇榜上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皇榜的诱惑力之大,并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调达,你看到了这张皇榜会怎么想?我鼓励学生说真话,从而把学生引进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接着,我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换做你是受害人九色鹿,你会对国王和调达怎么说?从而引出课文重点段落即九色鹿对调达的义正辞严的斥责:“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同时指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读,在读中再加深理解。

完成上述交流后,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进入迟缓的状态,我继续引导学生围绕九色鹿斥责调达的语段展开交流:除了让我们感受到九色鹿的气愤外,还有什么新的感受?指导学生抓住一个特殊问句“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九色鹿方当时的处境是那么危险(九色鹿当时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但是它仍然临危不惧、仍能义正词严地在堂堂的国王面前斥责调达的卑鄙无耻,不得不的佩服它的勇敢、机智。(板书:聪明机智)。最后我鼓励学生再读九色鹿的这段话,突出九色鹿的气愤、勇敢与机智。

4、结课化情,课外延伸

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再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体会,以完成对人物形象、立体的感知,明白做人要守信的道理。

另外,我还布置了一些活动性强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来完成:复述课文内容,看看《九色鹿》的动画片,搜集其它的民间故事,准备开展“民间故事会”。通过这些多样性的作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向课外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九色鹿 救 调达

背叛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篇课文教学的一种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说课稿 篇6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小猴学钓鱼》是青岛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以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

2、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

学完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基连加连减后再学习本课,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但由于需要让学生明白事情发展的过程,教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要求学生要说出运算顺序。

3+2+3= 3+6+1= 2+5+0= 7-1-4= 5-2-1= 9-5-4=

4+0+5= 8-0-4= 10-7-1= 2+4+6= 4+3+2= 6-2-4=

二、新授

出示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小猴子钓鱼的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讲故事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幅连环画,看一看谁能根据连环画,为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故事情境)

(第一幅图中5只小猴看小朋友钓鱼很好玩,纷纷用树枝学钓鱼。第二幅图描绘出用树枝钓不上鱼,有3只小猴感到没意思离开了,同时远处又来了1只小猴。隐含信息:小朋友鱼缸中原来有3条鱼,后来蹦出鱼缸1条,又钓上来2条。)

1、哪个小朋友勇敢地起来交流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通过孩子的提问,引导本课重点)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

(2)、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猴子的变化过程吗?

(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小朋友弄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为此,结合图意多让小朋友说说小猴学钓鱼只数变化的过程,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列出 “5-3+1”,或“5+1-3”,并口算出结果。计算完成后,再让小朋友说一说每个算式中各数代表的内容及每步计算的意义。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表述运算顺序,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算式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

师:你能用刚学的方法解决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吗?

(3-1+2=4”或“3+2-1=4”,都是合理的。算完得数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列的算式,说说鱼缸里小鱼的条数是怎样变化的,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结

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怎样计算呢?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猴子看见同学们这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几个问题,你能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些问题吗?

1.自主练习1。

看图,说说图中的意思。根据图意及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

列式解答。说一说运算顺序。

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说一说想法。

2.看图,说一说图中原来有几只天鹅,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样列式?

说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运算顺序。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说课稿集合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