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教材简析
本课讲述的是:作者深夜驱车回来,不小心碰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上的反光镜;作者在无人的情况下留下了有姓名和电话的纸条;事后,车主打电话向作者表示感谢,感谢作者留下了比金钱还重要的——诚实和信任;车主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作者通过这件事向学生提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诚实和信任无价。
本文选取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以“诚实和信任”贯穿全文,全文语言朴实、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人物“诚实、信任”的美好品质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故“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是全文的中心,点睛之笔。
本文是以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相结合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横结合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一天深夜(深夜驱车→不小心碰坏反光镜→留纸条)→事隔三天(电话感谢→印在脑海里)
本课的类型属于阅读课文,根据现行的小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要借助学生在以前学习阅读课文中所学的把握关键、推测前因、想象情境等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这些方法,为今后学生会学习阅读课文、提前预习、课外阅读打下基础,扫除障碍。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能见度”、“环顾”、“歉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诚实、信任”的传统美德教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部分,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况下的语感能力。
4、学会抓住阅读重点的方法,培养读写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全篇课文教学活动预计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以检查预习情况来解决生字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正确朗读这三项学生学习本课的障碍;以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读写说结合、TT指导体制的方式完成1—3小节的教学,在“第一时间”第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优秀的“诚实和信任”品 质,为第二课时作好铺垫。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基本重点和难点是:
1、指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阅读的方法,培养读写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2、理解车主的话: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3、感情朗读“打电话”部分。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传统美德的事迹,特别是在现在高扬公民道德的大潮流中,更有许多实例。在教学中以列举实例、以读代讲、推测前因、续写下文、想象情境、填补空隙等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本文中心的理解。这样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又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使文道结合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三、教学过程(含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读写实践的经验结晶。读是语感训练的主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寻找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探写,写中求读,听、说、读、写拧为一体,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所以,在本课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读写结合”,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我把这一课时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即:引导→自学→反馈→整体升华
1、从整体朗读“打电话”部分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推测想象填补空缺。培养学生读说写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的课题是“诚实和信任”,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关键之处。在教学时,我紧扣“诚实和信任”,引导学生自己感知发现课文的重点(即课文的点睛之笔)。我首先以“那天作者留下了字条,会发生什么新情况呢?”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很积极、自觉地去朗读“打电话”部分。并提出朗读建议(投影仪打出):“请找出这段话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使学生在自主朗读过程中直奔主题——第10小节。接着,我又设计“假如你是车主,你怎么来说这句话?”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并提出学习建议(投影仪打出):
①分角色朗读讨论完成填空: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________,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②完成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先充分说明填空的理由再有感情地朗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而我认为: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读→研→写→说→评,更能准确地把握这一小节的语感基调,进而以“诚实、信任”的情感来朗读这一小节。
然后,我设计:“假如你是作者,在车主搁下电话后,心情怎样、心里怎么想的?”让学生依据全文推测想象情境,激发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小组和全班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诚实和信任”以及车主说的这句话的理解。
最后,授之以渔,小组学法。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机动):
自读→自写→讨论(品评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理由,听别人的见解,汲取好的意见和建议)→自改。
2、放手自主学习,培养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篇课文语言平实,脉络清楚,贴近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读3—9小节。并提出学习建议:能找出3—9小节中可以让我们填补的空隙吗?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阅读。
接着,我顺着学生找出的“填补空隙”,建议学生依据学习第10小节的体会,自学第3—9小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性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观察、调控各小组自学的进度。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还进一步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更深一步对“诚实和信任”切身体验,从而更好地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信息反馈,加强读写能力培养的内化。
在充分自学3—9小节的基础上,我让各小组推选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各自“打电话”部分的学习成果,其它小组学生和老师一起品评、提出合理的建议,学生再次进行自省修改,使之进一步巩固、强化、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4、多样化设计课后练习,适应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结构,让“诚实和信任”的美德在孩子的情感世界中得到升华。我设计了“课后练习超市”(投影仪打出),留给学生课后任选一题思考:
①这件事过后,你认为作 ……此处隐藏9416个字……不了了”时的心情时,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换角色,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道理。
c、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本节你我主要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⑴、抓重点词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课文内容,如文中“懒惰、省吃俭用、当牛作马、两俄里”等词语,让学生明白这些重点词语对于表达文章中心起到关键性的作用。⑵、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来体会儿子与老人三次对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四、说教学教程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向学生展示百元纸币,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起走进“一枚金币”的故事。这种导入让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
二、交流感悟,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1、自由读课文,看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主要了解儿子与父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2、学生再次读课文,先找出父亲如何面对这个儿子的感受的词,即“受不了”,体会出父亲的无奈,再找出另外一个“受不了”,引出儿子如何对待自己挣的这枚金币的态度,重点学习儿子第三次将金币交给老人的情况。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说出儿子看到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时的反应,重点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最后再和前两次进行对比,说明了儿子明白了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懂得珍惜。3、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一次欣赏文章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三、联系实际,激情导行。
你怎样看待父母给你的零用钱?你打算怎么用他们给你的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不仅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所得,也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四、作业布置。
最后两道作业,其一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复述能力,其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正在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精练,突出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一、图片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1、 课题的揭示从敦煌莫高窟的一组壁画开始,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探究学习故事的欲望。
2、苏教版十分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把它作为一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检查学生的预习?在字词检查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挨个把词语朗读一遍,而是挑选学生在预习单中反映出的难读字音进行检查,让学生从中感到“刺激”,感到“快乐”。教师再根据班级孩子的反馈出来的实际情况进行正音,这样,提高了字词教学的效率。
3、学生预习后,必定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对此,我通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教会学生用两字词语概括主要自然段大意,之后,再让学生学会根据段意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伊始,我主要从检查预习入手,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使学生立即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如何引导学生把故事情节用概括的语句提炼、表达出来。
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从故事教学的角度来讲,我认为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为此,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情节之后,我确定了这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即研究两个主人公的品质特点,这样让他们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九色鹿的见义勇为学生往往心里明白而不会概括。(这在我多次试教中显现出来)对此,我索性把词典上的意思讲述出来,再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其见义勇为的特点。从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这就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接着,再让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从不求回报以及让落水的调达快回家的语言当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2、学生从课文结尾九色鹿怒斥调达的一段话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调达的性格特点的关键词——“见利 忘义”,“背信弃义”教师再让学生默读6、7两个自然段,再通过朗读、想象调达当时郑重起誓的样子,这样学生便能抓住调达落水得救后感激涕泠(语言、动作)、面对悬赏时立即告密(动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感悟到这个人灵魂的肮脏,加深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理解。
3、九色鹿对国王控诉的那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整堂课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为此,我出示了这段话:
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泄露我的住处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阅读,反复体会,一步步引领孩子品读课文,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由九色鹿的气愤到勇敢到机智,情感体验越来越深刻,课文读得也越来越有味。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国王听了之后的内心活动以及国王会如何惩罚调达等,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丰富的体验。
5、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最后一环节——诚信格言的补充,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为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写出学了故事以后的内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后,老师还告诉学学生:九色鹿壁画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去观赏,旨在鼓励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