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时间:2021-10-04 03:05:41 收藏本文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 ……此处隐藏6063个字……路德金演讲片断,

拓展:学了本文,你的梦想是什么?

欣赏歌曲:《love is color blind》(爱不分肤色),师念译文。学生把消除种族歧视的理念植入心底。

讨论:如果罗伯特在遭到丽莎辱骂时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击,或用武力解决,其结果会怎样?

(六)、作业设计:

1、上网搜集马丁·路德·金 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听一听。

2、上网了解“消除种族歧视日”相关知识;

加强对消除种族歧视的认识,拓宽视野,锻炼多方面搜集实施的能力。

板书设计:

黑孩子罗伯特

歧视——捐钱——拥抱

(爱) (平等)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根据教材分析,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

这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关注人文,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感悟母爱的伟大。

2、善待质疑,提倡学生多提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一个学生掌握知识并不在于他懂得多少你说的知识,主要在于他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母爱的伟大的。

学生抓住每个重点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的印象深刻。

说教学程序:

本次教学过程有五个环节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充分感悟伟大的母爱。

环节一:出示课题,简析母爱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板书:嘱咐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课题就是《嘱咐》,你能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说说这是怎么样的嘱咐?板书:嘱咐

(意图:这个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为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丝丝入扣。)

环节二: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的嘱咐并指导朗读。

(意图:根据这个引题来激发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他们的预习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随机交流:

(1)母亲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么意思?想象母亲嘱咐"我"的话。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锄草、捉虫时,妈妈的眼睛闪着光芒,妈妈可能在嘱咐"我":

(1)孩子,你真乖,长大了也要勤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孩子,记住,劳动最光荣;

(3)孩子,只有劳动才会得到幸福。

(2)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为什么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疼爱。比如说对“落”字的理解,为什么不用“敲”、“打”等,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她只是让我懂得道理。)

(3)母亲疲倦了,目光应该是暗淡的,为什么会有亮光?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的优秀品质。)

(4)"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母亲为什么事而快慰?

(一为自己助人为乐而快慰;二为儿子会关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5)母亲为什么不用话来嘱咐"我",而用无声的眼睛嘱咐"我"?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读书不多,不善言辞,说不出多少道理,但心地好,勤劳,伟大。)

意图: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肯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尊重学生提出的新异看法,即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环节,突破教材局限,设计了想象说话练习,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一次的开发,使教学内容新鲜而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环节三:关注人文,体验母爱。

(1)出示《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2)讲述老师的亲身经历,有一位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把老师拉扯大等事迹再次感悟学生。

环节四:表达心愿,升华母爱。

孝敬父母,疼爱子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想一想,边听音乐边慢慢谈。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播放一段时间后再加以交流,先进行感情渲染。)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还指出:"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大胆走出教材,积极汲取文本之外的有用信息,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教学服务。")

环节五:布置作业。

“一切尽在不言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意图:让学生诉说发自内心的话,这是情感碰撞后真实情感的流露,升华了"母爱",也让学生深深地懂得母亲的伟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