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生日》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借生日》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借生日》说课稿1一、说教材
《借生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在全册中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的作用。
课文讲述了家庭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母亲送给他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易懂,体现了母女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条件优越的现代,很多同学在家中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在他们的心里没有关心别人,体贴别人的概念。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重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三、说目标
(一)本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方字旁和食字旁两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二)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2、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
3、认识生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可是完成,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昨天收到了一张贺卡,你们知道我的朋友为什么送给我这张贺卡吗?(引导学生说出生日,板书)
2、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出生那一天)
3、你知道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而且大家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日。)
4、这个生日能不能借给别人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借生日”的故事。(板书借)
5、看了课题,你有没有要问的吗?(生:生日怎么可以借?谁向谁借?有没有借到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圈住生字
2、学习生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生字。
开火车读,点名读。
注意区分前、后鼻音。
3、全班交流识记方法,在认识“饭”和“放”两个字的同时认识食字旁和方字旁两个偏旁。
4、小组合作读课文,想刚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范读课文,让生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整理出重点的疑问
(1)妈妈为什么“忘了”自己的生日,而把孩子的生日记得那么牢?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什么呢?
(3)妈妈和小云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3、再读课文,探究解决问题
4、观察图画,理解感悟,体会妈妈对女儿的爱。
分角色朗读感悟小云孝敬父母之情
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
(四)扩展训练、活跃思维
1、读一读,悟一悟古诗《游子吟》。
2、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3、动手制作一件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五、说教法
1、导课上:直奔主题,引出生日。
2、重、难点突破上:读中悟情。在读中,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3、提问设计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设计上:为父母做一份小礼物,使学生将课堂中领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更深入的理解、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引导学生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六、说学法(掌握两种方法,培养一种能力。即:掌握巩固识字方法,在范读中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1、识字方法:本课为最后一单元的课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的识字方法,在这里可以很好的巩固。
2、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
3、自学能力:因为全文浅显易懂,所以在教学中不应有太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互相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借生日》说课稿2【说教材】
《借生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然浅显,但是体现了母女之间浓浓的爱!
【说学情】
我们班有57名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热情、活泼、开朗、爱说爱笑,在家里是听话的好孩子,对父母充满着依赖和感激。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让孩子们显然不知道什么是体贴,什么是关心?我希望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能够唤起孩子心底的感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方”、“饣”。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
⑴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学会讨论解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唤起孩子心底的感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教学理念】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1、角色转变:教学中,我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2、读中悟情: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给学生创设 ……此处隐藏6797个字……体贴他人。
三、理念设计:
1、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主动关心身边亲人的思想感情。
2、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通过朗读,读出孩子们的理解,读出孩子们的感悟,读出孩子们的真情。首先初读,谈整体感受;接着听读,找感受最深的地方谈;然后悟读,说自己的思考;最后背读,感受亲情的感人。
3、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从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方字旁和食字旁两个新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⑴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学会讨论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领悟到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五、教学策略及准备:
(一)教法预设:1、读中悟情: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2、情境激发: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切合文本的特点。3、诱导点拨:低年级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学本课,教师应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二)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巩固识字:本课为最后一单元的课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的识字方法,在这里可以很好的巩固。
(三)课前准备:
1、《生日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录音带及教学课件。
2、要求学生问问家长什么叫生日,记住父、母亲的生日。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师生一起轻声合唱歌曲《生日快乐》。
唱完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你知道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板书并齐读课题:借生日)
3、看了课题,你有没有要问的吗?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本环节的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读要求: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反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读顺。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读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识记,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
3、全班交流汇报:生展示自学生字情况,开火车读词语。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课件出示生字、词)
[在学生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后,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学生会积极主动、愉悦而有效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范读课文,让生标出自然段。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3、指导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1)妈妈真的把生日忘了吗?
(2)小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会想些什么?
(3)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
4、分角色朗读体会妈妈对女儿的爱,感悟小云孝敬父母之情。
5、播放乐曲,配乐朗读课文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生一次比一次充满激情的朗读,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了一次又一次发自内心的诉说。真正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境界。这正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感情朗读就不仅仅是手段了,而成了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在朗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积淀语感,感受语言的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总结全文,深化认识。
1、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能说出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2、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想象,有效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化认识,学生的自主性再次被调动起来,让学生再次感悟对妈妈的那份感恩之情,情感得到升华。]
(五)扩展训练、活跃思维。
1、读一读,悟一悟古诗《游子吟》。
2、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3、做一做:(课外作业)
(1)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2)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这个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课文融合,从而化为实际的行动,也是学生对所学的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
七、板书设计:
借生日
小云——————————妈妈
(爱)
[板书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突出主题,以爱心为图案,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又形象点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