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说课稿合集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心愿是个温暖的字眼儿,凝聚着美好的期待与向往。云雀的心愿很简单: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个简单的心愿却是对青翠葱茏水丰草茂的家园一份永恒的眷恋,是对黄沙漫天洪水泛滥的悲剧一份深沉的痛惜。
这个小小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妈妈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述说了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学生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前面几篇环保题材课文的积累,对本课所表达的森林于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这一主题比较容易领会和接受。同时,日益被人们重视的环境问题屡屡见诸报端,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生存环境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但对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切身感受,自然也不能产生心灵的震撼。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有所减弱,但对新鲜事物仍有很强的好奇心,因而,创设情境,让学生直面美好事物被毁灭后的触目惊心的灾难场面,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点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今天我着重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能围绕“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条理地说写,并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能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强化环保意识,产生植绿护绿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理解“森林水库”。
五、说教学策略
面对这样一篇语言生动,意趣浓厚,主题深刻的课文,自然地想到了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所倡导的“点”教学策略。“点”教学策略中的所谓“点”,是全部教学内容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交合点。这个 “点”总是带起一课书或一堂课的学习任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它来进行。
《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其内容与情感都凝聚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句话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点。围绕这个教学点可以进行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它是“森林水库”,因为它是“空调器”,所以这篇文章教学的关键词是“森林水库”“空调器”。而回答这一问题的语段第10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便是这篇文章教学的典型语段。
说课稿 篇2一、依据《课标》和教材及学生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地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知道要爱护动物,同时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积累词语,落实“课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结合上下文理解:感谢、依依不舍
2、技能目标: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感谢”说(写)一句话;试着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要爱护和保护动物。
二、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努力达到读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重点在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并培养学生学习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难点则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感谢”和“依依不舍”的含义。以及用“感谢”说话。
基于以上考虑,对于识字和阅读我做了如下安排:
1.引导学生先识字后导入教学
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在词语的训练与理解上,我也有一定的考虑如:揭示课题导入前安排读词语:
散步 挣扎 救起 恢复 喂养 依依不舍 感谢
学生在初读时,在大的语言环境中,将生字认读字多读几遍,初步使音形义建立联系。再读课文过程中又再现生字词,既巩固了识字效果又使音形义密切结合起来。另外,这几个词语又是本文串联词,在复述课文时还将出现。
2.引导学生抓住主线 逐层深入实现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我紧紧抓住“幸运”这条主线展开阅读教学,以“幸运”揭示课题开始,以“幸运”总结结束。
在此过程中我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如第二段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指导朗读,一读:小海豹钻进渔网时害怕、伤心的心情;二读:经过努力未脱离险境时更加害怕、伤心的心情;三读:学生自由地读加想象。如果学生一次比一次读的效果好,就说明已理解了课文,理解了幸运。
在阅读中我还特别重视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本课的“挣扎”、 “依依不舍”、“遍体鳞伤”,在阅读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了词义,从而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巩固了识字效果。不但掌握了字词的音形义,更为他们今后运用这个词奠定基础。
3.在阅读中我还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和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如:第三段中丽莎救小海豹时动作的排列顺序练习;第五段中小海豹会对丽莎说什么等,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在回归整体时我没有安排学生通读全文,而是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4.合理运用辅助理解课文
适当加入PPT图片,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文的理解。如:课前出示可爱的小海豹图片,与后来看到捕杀海豹的血腥场面作对比,加深学生对“幸运”的理解。同时,又有助于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说课稿 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传热比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教材思路及编者意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 ……此处隐藏8072个字……刻不容缓。
所以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江西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安全我知道〉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小学4—6年级版本中第三章中的第9课《遵守交通规则》。本课是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内容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懂得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2.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一些安全知识。
3.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一些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交通标志及标志名称 心形卡片
根据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主要通过“真实的场景再现” ﹑“学生的现场体验”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达到增长知识、明白道理、指导行为的目的。
本节课中,我从认知—情感—内化—行为—习惯,层层渗透,步步深化的学法,使学生变外显行为活动为内化思维活动。
为了使活动目标顺利完成,活动重难点得以突破,本节课,我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设立了五个环节:“观视频,引安全” —“看图片,知安全” —“识标志,晓安全” —“赠礼物,传安全” —“爱生命,注安全” 。
环节一:观视频,引安全。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看完后,便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交通如此井然有序呢?从而引出今天我们要学的课题就是《遵守交通规则》。
是呀,只有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可是有些人却偏偏不这么做。(出示图片)这就是我设计的——
环节二:看图片,知安全。
1、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情感的激发是一堂课成功之路的关键。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扮演警察,身临其境地告诫图中的人,哪里做得不对,应该怎么做?当看到有人闯红灯时,有的“警察”就会说:“停停停,你看你,红灯亮了还往前走,小命不要了吗?赶快回来,等绿灯亮了再走!”;(师在图片下相机出示:红灯停,绿灯行!)当看到两个同学互拥着骑自行车时,有的“警察”会说:“同学,你们这样勾肩搭背地骑车不怕车毁人亡吗?一心一意地骑,走非机动车道路,别让家长担心!”;(图片下出示:骑车时不要一手扶车把。)当看到有人翻越护栏横过马路时,有的“警察”会说:“你是跨栏运动员吗?要是被车子轧死了,你的家人怎么办?行人过马路应该走斑马线!”(出
示:行人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等。义愤填膺的同学们在看图片—扮警察—找人茬—传法规的亲身体验过程中,既了解了一些安全知识,又指导了他人的行为,同时还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这样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2、这一环节过后,紧接着,我顺水推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包括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今天学了课文后,你觉得你当时应该怎么做?从课文联系到生活实际,加深对交通规则的理解,逐步深化,提高认识,达到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
3、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鲜活、真实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意志、习惯。说完身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后,紧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观看一段真实的交通事故视频,把学生深深地引入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去。(出示视频)当同学们都还沉浸在悲痛的氛围中时,我马上抛出问题:“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躺在地上的人是你的父母、亲人呢?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我紧接着逼问——“如果躺在地上的人就是你自己呢?”此时无声胜有声!静静地,静静地,我留给学生沉默的时间,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由动到静,由看到想,此时,我想不用我多说一个字,答案都将写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生命脆弱,珍爱生命,遵守交规!” (板书:珍爱生命,遵守交规!) 尔后,我顺势出示20xx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数据:20xx年,全国共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造成62387人死亡、237421人受伤。 20xx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7起,造成451人死亡。其中,大中型客货车引发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3起,造成390人死亡,分别占特大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5.1%和86.5%。惊心动魄的视频,冰冷无情的数字,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惊醒!同学们,为了让我们更安全地出行,除了要知道一些交通规则外,我们还得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出示图标)
环节三:识图标,晓安全。
1、说一说:小组讨论图标的含义。(生答,师出示答案。齐读。)
2、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表面上认识这些图标,我抛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图标?”比如:人行横道的标志(一个人在许多条横线上行走。) ;十字交叉路口(三角形里面有一个十字) ;同时我引导学生:凡是在某种图标上面画了一个圆圈并且在圆圈里划了一条斜斜的红线就代表禁止。比如:直行——箭头向上;那么禁止直行?——就在直行图标上画一个圆圈并且在圆圈里划了一条斜斜的红线;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记忆,从看图标,自然而然地内化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轻松﹑愉快地巩固了图标含义,获得了新的安全知识。
3、为了检测同学们对是否真正记住了这些图标,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我把标志和标志名称分别发给一些同学,让他们找朋友。拿标志的同学站在前面一排,高举标志,大喊:“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标志名称的同学赶紧找起来。如果找到自己的朋友,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人站成一组。全部完成后,高举图标和名称,带领同学读一遍。如果找对了,我就把交通标志作为奖品送给同学们。这里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兴趣倍增。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愉悦身心,又巩固了知识,岂不乐哉!乐哉!
环节四:赠礼物,传安全。
1、生写交通安全警示语,请几生到黑板上写。
2、师把学生写的交通警示语板书成一本书的形状,当作礼物送给学生,并告诫学生:交通安全无小事,遵守交规,平安出行!
3、师送完礼物后,建议学生把自己写有警示语的平安卡作为礼物送给老师或者同学。在送的同时,对对方说一句有关交通规则的话。比如:王老师,我把平安卡送给你,希望你以后在骑车的时候,不要闯红灯,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又比如:“某某同学,我把平安卡送给你,希望你以后过马路时不要翻越护栏,记住要走斑马线!”学生通过送一送,说一
说的方式,不但自己巩固了交通规则,还向旁人宣传了交通法规,提高了安全意识,达到指导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五、爱生命,注安全。(播放《祝你平安》歌曲)
同学们,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大手牵小手,以自己的交通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使我们的社会形成一种文明交通的良好风尚。同时也使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