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时间:2021-10-03 22:06:09 收藏本文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

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模板

(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2、学习特征

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对策:应用实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环节一:呈现科学史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原因

加入H2SO4溶液

加入Ba(OH)2溶液

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交流总结(15分钟)

【活动●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2mLNa2SO4与2mLBaCl2混合

2、2mLNa2CO3,滴加2mL盐酸

3、2mLNaOH,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入稀盐酸

4、2mLCuSO4,滴加溶液NaOH

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

2。离子方程式

环节三: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小游戏(5分钟)

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派到卡片的同学扮演卡片上的离子,没有卡片的同学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学组成一种“溶液”。

手中离子能与“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的,请迅速举起卡片,比比谁的反应速度快!

卡片上的离子:

K+、H+、Ba2+、Na+、Ca2+、Cu2+、Mg2+、CO32—、NO3—、Cl—、SO42—、OH—、

环节四:螺旋上升的练习与应用,提升学习的空间。(10分钟)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2)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总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练习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HCO3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Ba(OH)2反应

关键:将少量的反应物系数定为1

(2)Ca(HCO3)2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NaOH反应

实践◆应用

西江沿岸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O3—,与它相邻一家工厂的污水中含有Na+、Cl—、SO42—、OH—,若单独排放都会对西江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你是工厂的领导,为了保护西江清澈的河水不受污染,你有好的解决方案吗?说说看!

参考方案:

将两个工厂做横向联合,把两个工厂的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使会造成河水污染的Ag+、Ba2+、Fe3+、OH—分别生成AgCl、BaSO4、Fe(OH)3沉淀,待检测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污染。

“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智者,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硫酸铜后大量饮用此泉水,其中的碱不仅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

离子反应:Cu2++2OH—=Cu(OH)2↓

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

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预案与对策:

(1)多媒体教学无法实施;

对策:利用课本图片和实验实施正常教学。

(2)学生层次有差别;

对策:低层次的学生多引导,高层次的学生加强提升空间。

(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此处隐藏16194个字……—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应用

纸张燃烧完后灰烬质量小于原来纸张,为什么?

镁带燃烧完后白色生成物质量大于镁带,为什么?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10

苯是继烷烃、烯烃这些链状烃学习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重要的环状烃,它的学习使烃的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以下是高中化学苯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苯是芳香烃典型的代表物,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苯分子的结构,通过苯分子结构中的独特的化学键的分析研究引出苯的---兼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通过苯分子化学键的分析研究引出下节课苯的化学性质,为下节课苯与溴的反应、苯与硝酸的取代反应的讲解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了解苯能够燃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自学了解苯的物理性质;通过对苯分子式的可能结构的分析,与提供的信息资料分析最后得出苯的特殊结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苯”之前已学习了烷烃——甲烷、烯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一些特征反应,所以学生在探究苯结构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少部分学生甚至还有碳碳叁键及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先备知识”,这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比前面刚刚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得出苯的独特的性质,帮助他们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逐步熟悉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苯的分子结构的研究与其能够燃烧的化学性质。

(2)难点:苯分子结构的推断,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3)关键: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另外烷烃、烯烃的学习使他们对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性质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在探究苯结构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入】“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猜一字。(苯)

【苯的发现】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煤气用完后桶里总剩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一种含碳氢的无色油状液体。热拉尔等化学家测定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6H6,并命名为苯。这

就是今天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苯。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猜字谜引入,学生的兴趣瞬间被调动起来,然后一步步地被指引到所要学习的内容苯,苯的发现史更让学生知道了苯的来源,更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有化学,化学牵引着生活,联系着生活,要善于发现,敢于质疑。

2、实物展示,引发探究

A、在学生对苯这种新物质充满好奇的时候,我及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密封的小瓶子盛装的苯发给学生,让学生“看一看”苯有哪些物理性质。

B、再让学生探讨苯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应该如何得到呢?学生提出: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问题。在试管中倒入2毫升苯,在加入4毫升水,振荡,观察现象。探究苯的密度和溶解性,学生会观察到苯不溶于水,学生会观察到下层体积大的是4毫升的水,而上层

体积小的是苯,很容易推测出上层为苯而下层为水,得出苯的密度比水小的结论。

C、最后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找通过实验未能得到的苯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苯是无色、易挥发、有特殊气味、比水轻、不溶于水、熔点5.5℃,沸点80.1℃的有毒液体。

【设计意图】在研究苯的物理性质时,实物的展示更有说服力,通过学生亲眼所见使他们对苯的物理性质印象更深刻,我通过A.B.C三个步骤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得出苯的物理性质,这种方法既避免了直接给出答案而使学生死记硬背的俗套,又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实验推断的能力。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第一步,实验探究

给出苯的分子式C6H6,让学生与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通式做对比,

分析得出苯的不饱和度。引导学生讨论猜测苯的结构。学生会得出苯为不饱和烃、可能含有多个双键、具有与烯烃类似的性质这些结论,并得出苯的可能结构CH2=C=CHCH=C=CH2。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我会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这些猜测,学生在前面乙烯内容已经知道,双键能够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所以学生就知道根据苯是否能使溴水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来验证这一猜测。我把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通过实验,甲组会得出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乙组则会得出苯不能

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这一结论,两组交流实验结果,可以认识到苯不是不饱和烃,苯中不含有双键。

第二步,化学史实

由于探索的结果与学生的猜想并不一致,这时学生会非常困惑,此时我引出凯库勒发现苯的化学史料,1865年的一个晚上,研究到深夜才睡的凯库勒做了一个梦,梦中,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转了起来,醒来后凯库勒深受启发,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此时我会让学生想到凯库勒提出的苯的结构应是怎样的呢?我及时鼓励学生转变思维,讨论得出苯凯库勒式,进一步探究苯的结构。

第三步,真相大白

在学生讨论之后,发现凯库勒式中依然含有双键,这与刚才的探究实验得出的苯中不含双键结论并不相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到这里我就会直接向学生解释苯凯库勒式中含有的双键是怎么一回事。我会解释到:这一特殊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分子中 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各个键的键角均为 120°。苯中的碳碳键是一类特殊的化学键,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均相同,而非单双键交替,每个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键,既不同于单键也不同于双键。画成单双键交替的凯库勒式,仅仅是为了表示苯不饱和度的一种形式,因为苯的通式CnHn与饱和烷烃CnH2n+2相比还远达不到饱和的状态。

【设计意图】

苯的结构探究这一内容是我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我在课堂中设置了“三步”教学步骤,根据学生认知过程一步步突破这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