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
什么是年俗?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这些恐怕就是中国人传统不能能在传统的过年顺序了,一家老小围坐成一大圈,热热闹闹的,有说有笑的吃得丰盛的食物,谈论着这一年所经历的事情又或者守候在电视机前看着年复一年的新年晚会。以下是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欢迎阅读。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2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3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4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5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6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7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8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9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0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1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2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3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4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5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6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7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8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19
少数民族年俗手抄报20
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北 京等省区市,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 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 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虽然很多满族家庭过新年的内容与汉族大体相同,但 在满族聚居地,尤其是重传统的满族家庭里还保留着本民 族的特色。年节将近时,满族人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 联和福字。
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 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 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新年要拜 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 春。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 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新年前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 闹灯会。
鄂伦春族
同许多民族一样,新年是鄂伦春人辞旧迎新的好日子,在外的人都 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节前进山打猎,冰上捕鱼,备过新年。 鄂伦春人在除夕之夜,门前都要燃起一堆篝火,即表示日子越过越 红火,然后吃团圆饭、守夜。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饺 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 祭祀。就餐时晚辈要向长辈斟酒、叩头拜年。
太阳出来以后,人们穿上 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长者家 里行拜,然后再到其他家。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烟、叩头,并祝愿老人健 康长寿。受拜的长辈同样向来拜者说几句祝福的话,有的还要给压岁 钱或几块糖。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里等候晚辈来拜年。初二开始, 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 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歌 舞尤为人们所喜爱。
他们的舞蹈有模仿飞禽走兽的,有表现猎人捕捉 野兽情景的,也有描绘妇女采集劳动场面的,动作古朴纯真,具有深厚的 狩猎生活气息。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初五,人们认为是“鬼日”, 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和吵闹。这一天,人们都各自在家里休息。初六 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
达翰尔族
达斡尔族在新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里有着许多传统 的习俗,是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从除夕开始便拉开了春 节的序幕,家家门前要点燃堆放的干牛粪垛,当火焰烧旺时,要 把肉、饺子、馍馍等食品抛进火中,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人畜 两旺。除夕的夜晚,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吃饭,并向老者敬酒磕 头,祝福老者长寿,老者也要为晚辈祝福。大年初一,大家都起 得很早,如果起得晚,被认为在新的一年会不吉利。 新年期间大家互相拜年,聚集在一起男扮女、女扮男唱歌、 跳舞、逗趣。初一起床之后,要祭拜祈求平安,然后按辈分依次 去拜年。
正月十六是达斡尔族传统抹黑节,这天天不亮老人就 为小孩抹上锅底灰,年轻人也互相串门给对方和家人抹黑,寓意 驱邪保平安。 达斡尔人在过新年时,从初一到初五忌讳把家里的灰土、汤 水往外倒,也不用米面做主食;妇女也不动针线活;不准大哭大 闹,也不准呵斥人,认为这样做了,都会带来灾难或是不吉利。 达斡尔人还认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 四是羊日,初五是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意思是在这 日子里要善待畜禽,给它们吃好的饲料。这种习俗反映了他们 爱惜家畜家禽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