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
“红十字会”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协会,但她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她用她那真诚、友好温暖了众多有困难的群众,也许我们不曾接触她,但当你了解她后,便会感到温暖无处不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供大家参考!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1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2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3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4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5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6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7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8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9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图片10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内容1
1、隆重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
2、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
3、奉献一份爱心,关爱贫疾农民。
4、捐献造血干细胞——也许您就是世界上唯一能救他的人。
5、向支持、关心红十字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6、普及现场救护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7、汇集每一份爱心,凝聚每一份真情是红十字会的职责。
8、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9、您所捐出的每一分钱,都会给处于困境的人很大的帮助。
10、弘扬博爱精神,共建和谐社会。
11、展红会风采,创人道伟业
12、秉承人道使命,传递奉献理念,谱写博爱篇章
13、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熠熠生辉
14、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15、携手人道,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6、以博爱的胸怀,奉献的精神,诠释人道的伟大含义
17、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富有实力、充满活力、独具魅力
18、替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
19、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0、凝聚人道力量,共建和谐社会
21、扶危济困,关爱生命
22、强化人道理念,唤起社会爱心,发扬奉献精神,促进和谐发展
23、秉承人道准则,开启博爱情怀,播撒仁慈美德,传递博爱精神
24、博爱之情怀,人道之华章
25、发扬光大红十字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内容2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国际红十字会及其在各国的分会将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日子,以表示红十字运动的国际性以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并在此期间大力宣传红十字会的人道思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与此同时,还结合红十字会业务进行全国的卫生、救济、儿童福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的这一倡议受到了国际红十字界的普遍赞赏和支持。
1921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10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通过一项决议,向各国红十字会推荐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组织红十字休战日的做法。接着在次年举行的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第2次会议上,根据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敦促各国红十字会认真考虑红十字休战日的做法。随后,第11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再次审议了这个问题,建议在全世界范围内规定一天为红十字日,并指示国际红十字会成立一个小组委员会研究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1930年第14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根据大会的一项决议,设立了由捷克、比利时和协会共同指派的三国委员会,负责在3年期内亲赴现场实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红十字休战日的组织工作和实践经验。193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5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听取了三国委员会的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红十字休战日的活动。193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16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红十字休战日的作法再次得到肯定。到1946年协会举行第19次理事会会议时,世界红十字日的活动已比较普遍。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指示协会秘书处研究确定一个固定的日子为国际红十字日,各国红十字会在这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1948年协会召开的执行委员会会议正式建议,今后各国红十字会尽量选择5月8日亨利·杜南(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创建人)的生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协会第20次理事会会议上,批准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于是,国际红十字会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是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成员,目前全国有32个分会。
红十字优秀手抄报内容3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一是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契合,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是日俄战争引发的救护活动催生了中国红十字会。
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后,首先于19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台湾。1894年7月甲午海战后,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旅日侨胞孙实甫,由于长期在日本经商,习见日人深获红十字会之益,感受到红十字会活动对中国苦难群众的重要和必要,遂与志同道合者翻译国外红十字组织的章程,广为传播西方“人道”理念。孙实甫被认为是“中国倡导红十字会第一人”,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和中国博爱爱人、行善积德的传统道德思想异曲同工,一经传播,很快得到社会认同,使国人逐渐认识到红十字会的重要性,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1904年2月(清光绪三十年),在我国东北旅顺口,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在旅顺的外国侨民都由本国政府或红十字会出面,接运撤离战区。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船只不准入港。为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
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当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清政府得知后,立即予以承认,并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各地绅商及衙门也劝募20万两白银)。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1907年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早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是由中外合办、政府拨款资助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