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内教学总结合集九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内教学总结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内教学总结 篇1我们小学数学组在学校教务处的总体安排下,于20xx年11月17日开始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此项活动历时一周顺利完成,课内比教学总结。老师们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回顾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感慨颇多:
1“比教学”,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我们以比教学活动为载体,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借此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改进课堂教学上,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3、打造了我们小数这个学习共同体,为我们以后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样本,积累了经验。4、通过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简单总结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如下:
一、准备充分、轻装上阵。
因为有学校教务处的详细安排,我们小数全组成员在“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前一周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全组一至六年级7位老师分为两个小组,一个低学段组:由石晔、张小红、李春梅、周芳4人组成,由李道良负责,一个高学段组:由李道良、伍国富、伍连生组成,由张小红负责。分组以后,每组几位老师抽签决定讲课顺序。老师们的上课顺序确定后,要求老师提前一天写好教案和说课稿。
二、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我们全组成员虽然只有7人(郭丽产假),但是大家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配合相当默契。尽管每位老师都带两个班的教学,按理说调课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们还是事先调好了课,尽量前来听课,特别是两个组的负责人张晓红和李道良,他们必须听完小组内的所有人的课,还必须在讲课前出好测试题,以便上完课就进行测试,这样测试最有效,也不耽误教学时间,其他老师也积极地参加了出题工作,工作总结《课内比教学总结》。总而言之,我们小学数学组是一个能战斗的小组。
三、简短评课
共性特点:1、这次讲课,虽然是随堂课,常态课,但是老师们个个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准备教案,巧妙设计教学,课堂教学灵动生成;2、教学目标制定切合之际,重点把握到位,难点突破好。3、基本上老师们能运用新课改的新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表现在大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老师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改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亮点之个性特征:一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印象最深的是李春梅主任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李主任没有直接简单的告诉学生加法可以用乘法简单的计算,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虽然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于二年级的学生,李主任就开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品质,于数学的发展,于学生的发展都是大幸,实在难能可贵。其次是智慧引领。李主任能智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当学生回答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时,应是4+4+4+4+4而学生说4×4×4×4×4,李老师不是强行制止,而是合理引导,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这样既没有伤学生自尊,又让其知道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这的确需要教学智慧。其他几位老师的课业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四、比试结果
按照学校公布的评分标准,我们两个评委对照标准经过仔细核对打分,加上学生当堂测试两个环节的综合得分排出了名次。我想我们看重的不是这个名次,而是通过这次比较学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升了教学水平,锻炼了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打造了我们小数这个学习共同体。
低学段组:
一等奖: 张小红
二等奖: 李春梅 周芳 石晔
高学段组:
一等奖: 李道良
二等奖: 伍国富 伍连生
五、三点思考
1、通过这次比教学活动,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新课堂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求我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来说是好事,但是一节课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一是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是当堂教学效果不一定很好。这从李春梅主任这节课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她的课最符合新课标要求,我最欣赏,但是学生测试这关怎么过,她如果不是学生测试分数稍低的话,就名列前茅。如果将这个问题再放大一点看,不是校内课堂测试而是开发区调考,那该如何?
2、数学课时间有限,一天一节课,讲新课就不能反馈练习。所以我们数学组老师必须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知识”,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方法。这样才能形成我们白马山学校数学教学的教学特色来。
课内教学总结 篇2本学期的“课内比教学”工作顺利结束,语文组的讲评议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这项工作中,我努力准备,积极参与,完成了规定任务,收获了很多。
语文组的比赛课堂异彩纷呈。张_老师一贯的激情飞扬,高度的敬业精神,教育出学生热情活泼,课堂气氛热烈,教师的指导学和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并对学生有及时的温馨鼓励;宋_老师端庄典雅,落落大方,语言亲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清新文静,多种形式训练句式,做到了短时高效,课堂显得有灵性;蒋_老师教学设计精当,教师讲解精练,课件精作精美,课堂呈现精致,学生回答精准,是完美的设计者;周_老师在课堂上学习目标提得明确具体,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到位,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詹_老师和张艳老师的课堂清新明了,抓住重点句段指导学生学习,朗读落到实处,课堂效果好;曾建华老师和金焕林老师、续立全老师是老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曾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素养,令我们深深折服。
在本人的教学比武工作中,我生怕带差了头,选教材、设计教案、确定教学法、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和说课稿,确实费了不少功夫。我之所以选择《长相思》,是因为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用了较长时间,很多课文大家都很熟悉,我想大胆地仿名师一堂课,决心试一试。公开课如期举行,课中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作者此时家乡的情景,有的学生写到家乡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我的设计是只要学生有所想就达到目的了,主要是体会作者和亲人互相思念之情。
在评课中,曾老师从作者的生平说到搬家、出征,从作者的文学创作谈到他的文学造诣,委婉的指出了作 ……此处隐藏8833个字……网》发表后,我把本篇作品打印给了学生家长(作品中的主人公)并连同《荆门教育信息网》中作品原件。家长看后无比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对活动宣传的效果是任何方式也无法比拟的!
课余时间,我坚持勤奋写作,倾注的是对“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活动的无限深情!
我总是在想,作为一名老年教师,在本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可千万别虚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霜叶、江花”一样美!
我们应该时时吟诵“霜叶红于二月花”。
(后续) 真没有想到
《“霜叶”“江花”一样美》是本人的一篇“课内比教学”工作总结。XX年11月6日本文发表在《荆门教育信息网·教师作品栏》,并获得较高的点击率(截止12月16日,点击率为3109人次),创造了荆门市教育信息网“教师作品”栏点击率之最!行家们对我作品的关注,也许是对我的鼓励。说实在话,这并不算一篇质量很高的文章,它不过只是表达了我,一位老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真实的情感!也许能够吸引朋友们的就是文章的标题题《“霜叶”“江花”一样美》。构思之中,我的想法是,以“霜叶”代表老教师;以“江花”比喻青年教师的勃勃生机。这种创作,自我感觉还不错,不知行家们怎么看?
但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近期从网上看到的与本文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文章,我深表遗憾和愤怒!“百度主页”上,现与本文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文章作者是:
竹溪县蔡建立老师、麻城市江帆老师;
引用我开头对联的是武汉市江汉区江南小学……
我
的这篇文章创作于11月5日夜,并借助于“新浪主页”“帮助中心”“向编辑推荐文章”栏上传了这篇文章。由于夜晚过于疲劳,上传的作品中还有少量有错误(写掉字)
没想到,文章上传后,就引出了上述的烦心事——作品被人原文照抄后并发表!
最让人不可接受的是,蔡建立(竹溪县)、江帆(麻城市)二位老师在完全复制了我的作品后,还发表在他们所工作的县、市教育信息网发表了这篇文章,并被“百度”网站转载。蔡建立还以“霜叶江花”作主题,在“中国教师行动网”创建了一个“蔡建立工作室”。
朋友们,当您在“百度”主页上看到大小标题完全相同、内容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文章——《霜叶江花一样美》,也许有些费解?也许您会指责我剽窃了别人的作品?只要您细心一些就会发现,上述老师的作品发表时间都是在11月10日后,我的作品发表时间是11月6日!
也许,我不应该写这一篇后续,但是,当您在网上看到三篇完全相同的文章时,您又是怎样想的呢?您可曾想过我这个原创者的心情?
课内教学总结 篇9按照省统一部署和县教育局“两课”活动安排,我们学校30多名教师在学校统一组织下,顺利完成了教学比武,掀起了“百花齐放争艳,教师授课比武”的教学比武浪潮。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小组,全员参与
按照教育局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通知和方案要求。我校在本学期初就认真制定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为加强对“课内比教学”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与此同时,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考评机制。教师教学比武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考评,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为扎实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多次召开“课内比教学”专题会,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这次全省性的活动是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环境中的讲课、说课等基本技能,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课内比教学活动势在必行,必须是全员参与,全科覆盖。
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的评比总结活动,大力表彰在课内比教学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这些让老师看得见、想得到、夺得到的奖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全体老师的参与意识。结合比武活动,形成了“把培训当福利,把学习当荣誉”的良好势头。
二、登台献技,打造特色
各位教师的精彩授课如同一场场生动的电影,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各领千秋,形成特色,表现如下:
(一)教师认真对待
“课内比教学”活动主题是: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比教学活动,可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和规范教学行为。在每位教师进行“两课”之前,是常态课教学比武,但是教师们态度端正,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教务处提前一周作好安排,为了讲好课、说好课,大部分老师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备课到教具、多媒体的运用,从查阅资料到精心设计,从先大量听课到征求他人意见,体现了老师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教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在比教学活动中我曾多次被我的同行所感动,他们对待“比教学活动”的态度让我不得不在内心产生钦佩之情。
(二)讲课精彩纷呈
讲课比的是教学智慧,比的是基本功,比的是工作态度。我们学校各位老师都十分重视,在活动中表现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讲课时都焕发了青春与热情,演绎了课堂的精彩。通过分析,我认为本次讲课有如下亮点:
1、课件精美,类型丰富
课件是讲课的外衣,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课件中有美丽的图案、逼真的动画、简短的视频和快乐的游戏,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学生学习既轻松又快乐。
2、导入新颖,设置悬念
教师创设情境,要讲究导入艺术。在教学时不断设疑设置悬念。在这次活动中大部分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3、面向全体,气氛活跃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贯要求,也是每个
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第一阶段讲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了小组学习法,每个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学生气氛活跃。
4、紧扣主题,形式多样
语文组注重字词句教学,讲究知识积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5、讲练结合,追求实效
过去讲课往往是满堂灌。现在,随着教学观念和理念的更新,更多的老师将时间还给了学生。在这次比教学活动中,大部分老师做到了讲练结合,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精讲多练”的原则。
(三)说课精辟生动
由于在说课前作了充分准备,按要求打印了说课稿,还有多位老师制作了说课课件,说课总的来说质量较好。所有教师说课环节完整,说课思路清晰,说课时淡过程,重反思。尤其是对自己讲课中的不足剖析到位,能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整改的措施、方法和途径。
三、回归本位,正视不足
在活动中,少数教师认识不深,进行讲课说课时热情不高具有敷衍了事的倾向;也有教师观念不新,忽视学习,教学能力不能完全满
足“课内比教学”的要求;部分年长教师对课件操作不熟练,运用不够;说课过于简单等问题,活动结束后,学校进行了全面总结。教师们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尽管活动告一段落,但我们思考和研究远没有结束。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把“课内比教学”活动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