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学期教学计划音乐模板锦集十篇
时间稍纵即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音乐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期教学计划音乐 篇1九月份:
1.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 参加市.区教研室的相关教研活动;
3. 组织教研活动,落实学校相关管理条例;
4. 教师间相互听课,并开展评课活动;
5. 特长班开始上课;
6. 制定首届市小“三独”比赛实施方案;
7. 备课的检查;
十月份:
1. 开展首届市小“三独”比赛活动;
2. 专题页制作培训;
3. 完成一篇教育叙事;
4. 教师间随堂听课并评课;
5. 筹备区“三跳”比赛;
十一月份:
1. 多媒体网页制作培训;
2. 专题页制作应用;
3. 优秀网页,课件展示评比活动;
4. 检查教案;
5. 首届市小“三独”比赛进入决赛并着手组建市小艺术团;
6. 制作音乐活动展板;
7. 组织并训练学生排演元旦演出节目;
十二月份:
1. 教研活动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2. 课题论文.案例.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报告展示与评比;
3. 教学后记交流活动会;
4. 集中检查教案;
5. 组内交流.组内互相检查.互相学习;
6. 组内民主生活会;
7. “三独”比赛获奖学生展示;
8. 参加区“三跳”比赛;
9. 庆元旦文艺汇演;
元月份:
1. 教师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过关;
2. 优秀课件.教案理论文收集与评比;
3. 期末工作总结.评比;
学期教学计划音乐 篇2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1)演唱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有弹性。 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2)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二、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渐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在教学中可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形式。用音乐游戏、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信息科技与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五、教学进度:
学期教学计划音乐 篇3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 ……此处隐藏6272个字……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保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三)、欣赏部分: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次 周课题 课时
第一课 《朝夕》 3
第二课 《农家乐》 4
第三课 《足迹》 4
第四课 《可爱的家》 3
第五课 《故乡》 4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3
第七课 《雨花》 4
第八课 《冬雪》 4
第九课 《对花》 3
学期教学计划音乐 篇9在本学期,我与纪老师共同担任八年级1—10班的音乐课。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安排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不愿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学生较喜欢流行音乐,对课本音乐教材不感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分六个单元,以欣赏为主,辅以歌唱,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三、工作任务:
1、八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共10节。
2、本学期继续进行兴趣活动的开展。每周三下午3、4节课时间进行合唱以及舞蹈训练。为参与市区及学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教学措施
1、八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2课时
第一课时:《我和你》《生命之杯》
第二课时:《我们是冠军》《奥林匹克号角》《奥林匹克颂》
第二单元:3课时
第一课时:《摇篮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二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三课时:《鳟鱼》《鳟鱼钢琴五重奏》
第三单元:3课时
第一课时:《打支山歌过横排》
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第三课时:《花儿与少年》《巴蜀山歌》
第四单元:3课时
第一课时:《樱花 》
第二课时:《深情》《小河的呼唤》
第三课时:《班内》《鹦鹉》《像花儿一样》
第五单元:2课时
第一课时:《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我不挂帅谁挂帅》
第二课时:《唱脸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姹紫嫣红》
第六单元:1课时
考试共2课时。全学期共16课时。
总之,在本学期中,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并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为更好的进行音乐教学打好基础。
学期教学计划音乐 篇10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
1、唱歌:共计21首。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唱歌姿势、坐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学习自然地呼吸,做到不耸肩;咬字清楚,口型正确。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开始和结束。18首歌曲能够基本背唱。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
4、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能够认真聆听音乐;欣赏中外优秀的儿童歌曲、民族和器乐曲;初步感受活泼、雄伟、优美、抒情等不同情绪的歌曲与乐曲。
5、音乐知识:学习的音乐知识:音的长短、音的高低、音的强弱。
(二)编排特点
小学一年级第一册音乐课改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和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贯穿始终。
本册教材的曲目选择,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让学生爱听。在乐谱使用上运用了字母谱。还有自制打击乐器,创编小音乐剧、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三)教学条件及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条件:
我校教学条件优越,各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录音机等,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生情况:
一年级共两个班,共有学生45人,本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老师呼应。
(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习有关音乐教学的理论书籍,以课改为契机,推动音乐教学的课程改革,向科学的课改靠拢,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2、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注意经验的总结与整理。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在整体教学之中的地位及作用。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后小结。
4、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与考查。
5、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如:制作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6、平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