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集合9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计划 篇1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42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 四则运算(5课时)
二、观察物体(二)(1课时)
三、运算定律(7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9课时)
五、三角形(5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 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 ……此处隐藏9852个字……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 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 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 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 展开图。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测量
(1)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 45°, 60° , 90°角,工作计划《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5)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 、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6) 结 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7)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3.图形与变换
(1) 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 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4)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
(1) 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 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一) 具体目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
(2)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3)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 计图表。
(6)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
(7)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8)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2.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
(3)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第四:综合应用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 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 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 具体目标
1. 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 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 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学生共有86人,我所教学的是5.4班和5.5班,这两个班都是男生较多女生偏少,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调皮的性格。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
(2)学生成绩:由学校的性质决定我们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所以留守儿童比例较大,除走读生以外其他学生都上晚自习所有的时间都在学校,所以布置的课外作业都能较好的完成。这两个班的成绩还算可以。
(3)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赞赏。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