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计划

关于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锦集8篇

时间:2023-04-29 00:15:46 收藏本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锦集8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锦集8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的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的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的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的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的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的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的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的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的,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湘少版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训练。关注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重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有趣的活动,仔细观察,动手又用脑,使学生掌握获取事实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几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四(1)班有学生六十多名,这些学生是第一批使用湘少版教材的课改实验班学生,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科学这门课程比较喜欢,他们都是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起来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在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的探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要关注滞后的学生,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多动手,多动脑,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深入研究,获取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2)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3)会进行科学探究记录,会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来获取,处理信息,整理归纳出科学结论。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的兴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

3、科学知识

了解种子,花的基本构造及动物,植物,人繁殖的基本方式及过程,了解物体运动的几种常见的方式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了解溶解,生锈,燃烧现象中所伴随的物质变化情况。

四、 ……此处隐藏3032个字……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等等。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等等。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比如单元中,需要学生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四、主要材料清单:

1、单元

测温器材:温度计;

制作雨量器器材:高于15厘米的直筒透明杯子。

其他器材:放大镜、搅拌棒。

2、单元

过滤器材: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

气体溶解器材:带有橡皮帽的注射器;

蒸发器材: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

3、单元

发声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铁钉、锣、鼓、钢尺;

传声器材:铝箔(能折叠成1米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尼龙绳。

4、单元

模型:人体结构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心脏模型;

其他器材:哑铃、吸耳球、大约1米长的塑料管。

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属于中年级的阶段。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英语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这一学龄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接受英语学习这一新事物较为有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十一个模块:

1—10 and Review。

每个模块依照前册惯例,各分三个Unit。

一般情况下,Unit1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Unit2 and Unit3提供若干任务型练习(Task based)。

与学习英语的第一年相比,本学期的学习内容难度有所增加,而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能有些减退。因此,教学中老师应积极采取灵活措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如何表达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

2、我们除了学习如何描述正在发生的动作、还要学习如何询问和说明能力,如何获得允许,如何谈论体育比赛和旅行等活动。

3、如何表达数字13—20以及12个月份。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相关目标描述,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2、适当运用课堂用语。

3、合理确定教学要求。

4、合理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

5、充分利用教具如:磁带、录音机,使学生学好语音语调。

6、通过说、唱、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7、采取形式,创设情景,降低学习难度。

8、加强合作学习。

六、课时安排:

每个模块安排预计四课时,共计四十四课时。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Module1 Unit1 Unit2

第二周:Module1 Unit3 Module 2Unit1

第三周:Module2 Unit2 Unit3

第四周:Module3 Unit1 Unit2

第五周:Module3 Unit3 Module4 Unit1

第六周:Module4 Unit2 Unit3

第七周:Module5 Unit1 Unit2

第八周:Module5 Unit3 Module6 Unit1

第九周:Module6 Unit2 Unit3

第十周:Module7 Unit1 Unit2

第十一周:Module7 Unit3 Module8 Unit1

第十二周:Module8 Unit2 Unit3

第十三周:Module9 Unit1 Unit2

第十四周:Module9 Unit3 Module10 Unit1

第十五周:Module10 Unit 2Unit3

第十六周:Review Module

第十七周:Review

八、其他活动安排:

适应学校调整。

《关于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