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计划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6篇

时间:2023-03-26 00:10:43 收藏本文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6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6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

为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重点借助对必修3和必修4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戏剧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

二、工作重点

1、课堂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严格要求与悉心关怀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讲练考结合,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

4、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具体措施

1、以模块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模块”,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模块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注意“阅读”与“写作”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课型。

每个模块精讲“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型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文言文模块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总结写作方法,并充分利用我校有效资源——阅览室,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觉积累的意识和习惯,读写结合,本学期安排八次写作训练,着力于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安排

必修三:

第一单元1.5个周《林黛玉进贾府》3课时

《祝福》3课时

《老人与海》2课时

第二单元2个周 《蜀道难》2课时

《杜甫诗三首》3课时

《琵琶行》并序3课时

《李商隐诗两首》2课时

第三单元1.5个周《寡人之于国也》2课时

《劝学》2课时

《过秦论》3课时

《师说》2课时

第四单元 1个周 《动物游戏之谜》2课时

《宇宙的边疆》2课时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课时

表达交流1个周 新授课学习中穿插单元检测1个周

剩余时间进行期中模块检测复习。

必修四:

第一单元1.5个周 《窦娥冤》2课时

《雷雨》3课时

《哈姆莱特》2课时

第二单元2个周 《柳永词两首》2课时

《苏轼词两首》2课时

《辛弃疾词两首》2课时

《李清照词两首》2课时

第三单元1个周 《拿来主义》2课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课时

《短文三篇》2课时

第四单元1.5个周《廉颇蔺相如列传》3课时

《苏武传》2课时

《张衡传》2课时

表达交流1个周 新授课学习中穿插单元检测1个周

剩余时间进行期中模块检测复习。

有理由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林业学校高一三班语文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

高一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的主要任务

1.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练习,学以致用,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加强本科工作,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加强自身业务修养。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

2.推广已有的教学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层次。

三、教学工作

1.必修课

<1>必修课的处理,一句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A. 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应当学透、学尽。

B. 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

C. 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学习。

2.作文教学

A.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实践”训练。

B.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思。

C.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D.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E.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F.鼓励学生做作文自我总结。

G.本学期拟进行10次作文写作。

3.单元检测

本学期拟安排四个单元检测。

A.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B.第五单元

C.第六单元

D.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 ……此处隐藏3240个字……句话中,如此所起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生:表程度。

师:如果说表程度的话,那我们很好理解,它是为了强调维纳斯的秀丽迷人程度之深。作者在文中是否对秀丽迷人做了具体的阐释?如果有,请把它找出来。

生1: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生2: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生3: 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

生4: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师: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从课文第三段中找到了有关秀丽迷人的具体的解释。我们可不可以把上面这些句子分一下类?比如具体的、抽象的。

生:前面一句说的是外在的美、具体的美,后面几句说的是内在的美、抽象的美。

师:我们能不能在比较一下这两种美在这一段话中的主次关系?

生:(思考)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段中的一个关联词而且?它起的作用是什么?

生:表递进。

师:维纳斯的外表很美,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但而且这个词足可以说明,作者的重点是

生:后面那一句。

师: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作者所说的秀丽迷人,主要指的就是

生:维纳斯的抽象美。

师:是的,断臂的残缺散发着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会诱发人们对失去的双臂进行各种想象,同学们,如果是你,你觉得维纳斯的双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1:我想她的手中应该抱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因为她是掌管生育的女神。

生2:左手拿着一粒种子,右手托着一瓶水,因为她还掌管一切动植物的繁育。

生3:她举起双臂,向上托着,但手上什么也没有,看着她的向上的形体,我就会感受到一种希望。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但那全都是在维纳斯断臂的情况下,如果给维纳斯安上双臂,你还会有这些想象吗?

生:不会。

师: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作者认为那些关于复原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全是

生:倒胃口的,奇谈怪论。

师:文中作者假设了复原双臂后将出现的情况,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 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三、分析必须失去双臂

师:那么,一定要像作者所说:必须是失去双臂吗才会有想象的空间吗?注意必须这个词语。失去脚行不行,或者嘴?如果要说留下想象的空间的话,身体其他部分的缺失也可以让我们想象啊。

生:第六段里,作者使用了恐怕也就不会产生、兴许就不可以这些不确定的词语来修饰,作者并没有十分肯定地说一定要断臂,只是经过比较和推理,作者认为手的缺失给欣赏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最大。

师:为什么手的缺失给欣赏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最大?

生:文中说手是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就是说,手对于我们很重要。

师:可我认为脚也重要啊!

生:文中还说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原则性方式好像指的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式。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既能和外界进行感情交流又能进行物质交换的首推身体的哪个部分?

生:手。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的思维很灵敏,抓住了关键词进行分析。作者反复强调手的重要性和丰富性,而维纳斯恰恰失去了人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本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也正因为手的重要性,我们心中要为她补上的愿望十分强烈,由于手的变化是十分丰富的,于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了一千个安上手臂的维纳斯,所以作者最后说: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来感受一下作者严密的思维。一个看起来那么绝对的观点,作者却能条理清晰、滴水不漏地把它阐述出来,进而能严密地加以论证。首先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然后分别从正面(必须失去双臂)、反面(不能复原双臂)和侧面(只能失去双臂)三个角度有力地支撑了观点,真正做到了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四、感受残缺美

师:作者青冈卓行从出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断臂谈起,阐发了一番有关缺憾美的美学道理。其实,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 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如齐白石画虾,他只画虾的动作,而空白处观赏者便想象成了水。空白艺术与残缺美是一脉相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试举几例。

生1:如画家在画深山藏古寺时,画面上不出现古寺而只见和尚担水沿山道而进的情景。生2:画家在画踏花归来马蹄香时,画面上不出现一朵花,而只画马蹄的周围跟了许多蜜蜂。

生3:齐白石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攀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却能让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的神境。

生4:如雕塑作品中罗丹的《沉思》。这尊雕塑充分表现了一个思考者的深沉睿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尽管罗丹吝啬地只将头部刻画出来,相对于完整的人体,无疑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但它恰恰是沉思的核心和艺术主体的灵魂,也正体现了青冈卓行所说的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艺术之美。

生3: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

师:有一个问题要明确,是不是有缺憾的就都是美的?

生:(思考)

师:谁知道 东施效颦的故事?

生:西施在她的家乡里心口痛而皱眉头,大家觉得西施这样更美。丑女人东施看见了认为这样美丽,回去也在家乡里捂住胸口并皱眉头。乡里的富人看见她,坚决关上门而不外出;穷人看见她,带领妻子和儿子逃跑离开。

师: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西施有胃痛,而且据说她还经常咳嗽,她有这些毛病,人们对她的态度怎样?

生:喜欢。

师:可是东施无论怎样,大家都不喜欢她,为什么?

生:因为东施本来太丑了。

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主体美则缺憾美,主体不美,则缺憾也不美。 请大家看两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去年今日此门过,

人面桃花相映红。 麻婆麻花对面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 麻婆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麻花依旧下油锅。

《题都城南庄》 今佚名

这两首诗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

师:今天的作业,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完美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下课。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计划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