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教学计划合集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学计划1一、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艺术教学的沃土。围绕人文主体的艺术学习是课堂教学的红线,培养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本册教材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多角度、多手段、多层面的艺术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课的丰富内涵。从艺术于生活的关联出发,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各单元的主题,发展它们的综合艺术能力。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希望的田野》
1、学唱《我们的田野》,指导学生配合呼吸,唱好弱起拍节奏,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唱《种子之歌》,学习八六拍的节拍强弱规律,体会和表现八六拍得旋律特点。
3、学唱《山娃娃的音乐会》,练习歌唱和“间奏”的准确衔接,这也是内心听觉的锻炼和稳定拍感的把握。
4、欣赏丹麦歌曲《丰收之歌》,了解国外表现丰收快乐的歌舞音乐风格。
第二单元《祖国,您好》
1、学唱《七子之歌》体会歌词含义,富有情感地歌唱。
2、学唱《祖国有多美》,引导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准确唱好七声音调歌曲。
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
1、欣赏〈花儿与少年〉、学唱主旋律,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的不同情绪表现。
2、引导学生分组自己学习视唱乐谱,要求是唱得准确并能表现出情绪绪特点。
3、学唱宁夏民歌〈歌唱宁夏川〉,感受民族风格。配合歌曲表演。
4、学唱回族民歌〈满山遍野好庄稼〉,感受民族风格。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旋律和节拍特点(八三拍,两句式结构),排排这首歌曲包含了哪些音级,为学习调式做准备。
5、学唱宁夏民歌〈数花〉,感受歌曲的说唱风格,启发学生用竹板、双响筒等打击乐器设计固定节奏型配合演唱。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属于哪种五声调式。
6、学唱陕北民歌〈领唱秧歌〉,引导学生准确唱好切分节奏,配合歌曲扭秧歌、打腰鼓。
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小卫士》
1、学唱山东民歌〈花蛤蟆〉,分析歌曲的形象表现特征。
2、结合歌曲学习“五声音阶调式”,并结合以前所学过的歌曲进行调式分析。这是在大量感性基础上的知识概念的学习方式。
3、学唱四川民歌〈数蛤蟆〉,继续巩固学习五声音阶调式。
4、学唱〈啄木鸟〉,引导学生唱好短促、有力的硬吐音,引导学生相互倾听、配合,常昊二声部合唱。
第五单元《翠竹声声》
1、学唱〈竹乡娃娃爱竹林〉,体会歌曲的.内容和意境。结合歌曲,认识降半音记号,唱好带有降记号的变化音级。
2、欣赏歌曲〈小背篓〉,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认识升半音记号,感知变化音级对
丰富音调的作用。
3、学唱〈紫竹调〉,唱谱学唱歌曲,并分析歌曲属于哪种五声调式。
4、引导学生自己查找和识别教材中所呈现的各种竹乐器,写出它们的名称。
5、引导学生聆听录音中的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识别是哪种乐器演奏,它们在音色上的特点。
6、欣赏、感受笛子、箫和芦笙三种乐器吹奏的不同音色和风格的乐曲,体验不同音乐表现。
7、学唱〈黎族人民爱歌舞〉,和着音乐学跳竹竿舞。
8、学唱苗族民歌〈芦笙舞〉,配合表演。
第六单元《照片里的故事》
1、学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讨论歌曲的情绪表现。
2、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重复的音乐创作手法在哪些方面具体表现。学习音乐创作方法,锻炼结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七单元《军旗飘飘》
1、学唱〈红星歌〉,讨论、分析进行曲体裁的具体表现,学生还知道哪些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乐曲。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体裁和风格,提高感受、分析能力。
2、学唱〈军队和老百姓〉,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变化重复手法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学习音乐创作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变化重复”的方法在其他艺术形式上也有表现,逐渐学习带有共性的艺术构成法则。
4、学唱〈小号手之歌〉,启发学生精神饱满地唱出歌曲的精神风貌,注意唱好附点节奏、休止拍、强音记号等,才能唱出歌曲的表现。结合歌曲分析属于哪种体裁。
第八单元《三个和尚》
1、学唱〈三个和尚〉,进行表演唱。要求唱好领唱与齐唱的衔接部分,这是对学生内心听觉、稳定拍感、学习相互倾听配合的很好锻炼。
第九单元《艺术家的故事》
1、结合欣赏歌曲〈春雨濛濛地下〉欣赏吴冠中的绘画〈春如线〉,体会意境,感受同一主题的不同艺术表达。
2、欣赏笛子曲〈姑苏行〉,结合欣赏吴冠中的江南水乡绘画,学生交流感受,描述音乐与绘画的联系和想象。
3、听讲和收集莫扎特的童年故事。
4、学唱莫扎特〈摇篮曲〉,唱好八六节拍歌曲。
5、欣赏歌曲〈渴望春天〉体会八六节拍的形象特点。
6、引导学生查找还有哪些作曲家创作过〈摇篮曲〉的体裁作品
7、学唱〈黄河大合唱〉选曲〈保卫黄河〉,了解冼星海创作的故事。
8、学唱、表演〈河边对口唱〉。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所学唱歌方法,增加歌唱的表现能力。
巩固所学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程度,增加演奏表现力。
难点:
巩固所学音乐欣赏常识,注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
巩固所学识谱知识,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的编写练习。
音乐教学计划2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在全国都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做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前可能学校为了单纯的成绩着想,很少有开音乐 ……此处隐藏13949个字……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名浅入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不足。故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中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如:演唱、演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联系;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联系;感受、体验、表现、鉴赏与相关音乐文化相联系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能力。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影视等。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删除了过难的和弦等知识,和声(音程)主要通过口风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实践,另外,还有自制乐器,编创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 三课时
第二课 三课时
第三课 三课时
第四课 三课时
第五课 三课时
第六课 三课时
第七课 三课时
第八课 三课时
第九课 三课时
第十课 三课时
第十一课 三课时
机动 三课时
音乐教学计划15任课教师:吕金丽 任教科目:音乐 任教年级:1—5年级
一、学生现状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六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情况分析,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中、高段年级学生则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民族情感的培养。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都需要加强,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上课的管理。 执教的十六个班级学生音乐由于年级课程跨越比较大,我会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音乐教材内容有: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各种器乐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弱起小节、长调、短调等。
三、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5、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四、具体方法和措施:
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
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1、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2、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3、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