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音乐模板汇编9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教学计划音乐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期教学计划音乐 篇1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全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年级用的是《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这套书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他自身的体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造成的。无论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他们都与各种形式的时间活动密不可分。
三、教学总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兴趣
5、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6、通过律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从聆听有关“春”的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展开想象、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要保护环境,不能破坏生态,这样才能永远看见春天。
2、 从充满童趣的作品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教育学生要珍惜童年的大好时光,从不同风格的乐曲中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并能听辩独奏乐器的音色。
3、 聆听表演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
五、单元(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快乐的daremi”;
第二单元“在祖国的怀抱里”;
第三单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第四单元“健康歌”;
第五单元“动画城”;
第六单元“闪闪的红星”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八单元“金钥匙”。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六、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学期教学计划音乐 篇2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音乐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乐理、识谱、视唱等。演唱的技巧和声音都日趋完整。并有一定的竖笛吹奏能力。能够自觉的聆听音乐。整体素质不错,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新的人音版教科书,沿袭了以往的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风格,严格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的理念。加强了时间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与始终。教材中所选的歌曲或乐曲都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童趣。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了2首歌曲进行表演,另外2首作为聆听曲。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如第2单元“农家乐”就选择了富有农村气息的歌曲和乐曲。如《苹果丰收》,《赶圩归来啊哩哩》为表演内容,《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为2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家乐”。而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如:6/8拍,装饰音,升降记号等的认识和运用则要求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领会和运用。另外,本册教材加强了合唱的训练,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渗透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
(一) 表现
①能充满自信的独立背唱2~4首歌曲。
②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合唱曲目。
③能自编动作,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排演歌曲。
(二) 基本乐理知识
①能认识6/8拍并了解强弱规律。
②认识“#”倚音,波音等音乐标记
③了解变拍子的含义
④能视唱所学歌曲的旋律。
(三) 聆听
① 能积极的聆听教材中的乐(歌)曲,并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情感的表达。
② 能用语言,线条,图片描绘听到的音乐
③ 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如舒曼,格里格。
(四) 器乐
① 能独立吹奏2~4首歌曲或乐曲。
②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奏多声部曲子。
③ 能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四 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查范围。
2.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音乐。
5.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感受音乐。
五 教学进度
1 2周 第一课《朝夕》
3 4周 第二课《农家乐》
5 7周 第三课 《足迹》
8 9周 第四课《可爱的家》
10 11周 第五课 《故乡》
……此处隐藏7084个字……唱一首歌》。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能按图意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第七、八周
(一)、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二)、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三)、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四)、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五)、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第九、十周
(一)、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二)、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三)、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四)、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第十一、十二周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二)、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来劳动》,表达歌曲的内容。用动作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能够创编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四)、通过图谱“走欧”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分音符的时值。
第十三、十四周
(一)、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五)、聆听《野蜂飞舞》,想象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印象。
第十五、十六周
(一)、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一)、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三)、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第十七、十八周
(一)、通过听《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二)、通过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绪。并能通过红绸舞、秧歌舞步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三)、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四)、能编创简单节奏。
学期教学计划音乐 篇9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的方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师生之间互不相识,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2、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本年级有四个教学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年龄孝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又由于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肯定会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材特点:
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3、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探索、努力钻研。
五、教学进度安排:略
六、各方面要求:
(一)、发声基本要求:
1、培养练声的兴趣。
2、歌唱姿势要正确。
3、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唱歌。
4、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唱歌。
5、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u韵母。
(二)、读谱知识:
1、知道音有高低。
2、知道音有长短。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形状,知道各唱几拍。
3、知道音有强弱。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换气记号。
(三)、视唱:
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2、能打出x、x——、x—、x等节奏。
(四)、练耳:
1、听辨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统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
2、听辨音的长短,比较全音符与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长短。
3、听辨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比较ff与pp、f与p的强弱差别。
(五)、欣赏:
1、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2、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
(六)、唱游:
1、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对音乐多种要素的感知力。
2、通过歌唱、律动、表演、舞蹈等活动来感受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