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合集10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计划 篇1目标预设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探索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设计思路】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基本相同。“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后的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7、说明: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一个来吗?
把3的倍数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写在纸上(师巡视)
2、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纸让其说出找3的倍数的方法,在取得学生统一的意见之后师归纳小结方法。
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想3×()=()的方法来有顺序的找3的倍数。
3、试一试: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书上的结论。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3、交流找的方法。交流时注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找到什么时候结束?
4、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提问: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5、完成试一试:找出15、16所有的因数。
6、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得出书上的结论。)
强调: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按顺序成对地找。
三、巩固、提升练习
1、想想做做2
学生填表。
提问:“应付元数”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能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吗?写的完么?
2、想想做做3
学生填表
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3、提高练习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课件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3)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4)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对号入座”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学号。
2、教师喊一个数字(例如:18),被叫到号码的同学则出列到讲台前。
3、老师喊“所有因数集合”,此时只要是讲台前同学学号数的因数的同学,就必须马上出列排 ……此处隐藏9939个字……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
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中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
1、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中《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广场”、“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一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法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而学生只学过加法,将感受到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是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在学习除法之前,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验除法的含义。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关于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6~9的乘法口诀的数目比较大,但是有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其始内容进行编排。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4)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3、关于表内除法的应用
本册教材把表内除法的运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首先乘除法的认识都是从实际情境引入的,本身就是应用问题的学习,另外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加强乘除法知识的应用。
(1)练习中配有富于童趣的、图文结合的、或有多种信息,有是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有时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2)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栏目,应用所学的知识。
数学教学计划 篇10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21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习。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