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计划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七篇

时间:2021-10-18 02:13:48 收藏本文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七篇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七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复习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分析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总复习中的注意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2.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复习。

3.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

4.按新课标要求,紧扣教材。

三、复习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通过对比,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1)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面,重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过关练习;

(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其它的内容在复习过程中穿插中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培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在复习当中,对学生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以期达到复习目标。

四、复习课时安排:

1.整数和小数——8课时

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②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

③因数和倍数

④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⑤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⑥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⑦整数、小数应用题;

2.简易方程——2课时

①解简易方程;

②列方程解应用题;

3.分数和百分数——5课时

①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

③分数的四则运算;

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4.量的计量——2课时

①量的计量;

②名数的换算;

5.几何的初步知识——6课时

①线和角的知识;

②平面图形;

③周长的计算;

④面积的计算;

⑤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

⑥体积计算;

6.比和比例——4课时

①比和比的运用;

②比例和比例尺;

③正、反比例及应用题;

④比和比例应用题;

7.简单的统计——2课时

①统计表和统计图;

②平均数;

注:在复习第一阶段中,穿插4份综合练习,具体时间根据情况安排。

8.综合练习和讲评——12课时

(4-5份综合练习和讲评)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 ……此处隐藏4559个字……4

反比例的意义(3课时);成正比例量的应用题(2课时)

3.27-3.31

成反比例量的应用题(2课时);单元复习(4课时)

4.3-4.7

整数与小数的复习(10课时)

4.10-4.14

十一

4.17-4.21

简易方程(5课时)

十二

4.24-4.28

分数与百分数(10课时)

期中考查

十三

5.1-5.5

十四

5.8-5.12

十五

5.15-5.19

量的计量(4课时)

十六

5.22-5.26

几何初步知识(10课时)

十七

5.29-6.2

十八

6.5-6.9

比和比例(5课时)

十九

6.12-6.16

简单的统计(3课时);综合练习1-2

二十

6.19-6.23

期终复习

期终考查

二十一

6.26-6.30

二十二

7.3-7.5

7月5日放暑假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2.数据收集与处理.

教学难点

1.决定组距与组数.

2.数据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交流探讨式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

2.收集有关数据.

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

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

[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并掌握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能应用以上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矩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1.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学生回答后强调任何定义都具有可逆性,即是定义,又是判定。)

2. 叙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再强调分析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3.矩形具有什么性质?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殊性质?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 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④ 直线和线段⑤ 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班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五、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1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收心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 4 练习六——练习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 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17 复习第一单元 18 复习第二单元 19 复习三、四单元 20 复习第五单元 21 总复习、期末测试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