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6 17:10:31 收藏本文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柳树醒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1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是关于春天的主题,《柳树醒了》是一篇童话,让我们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

《柳树醒了》节与节之间结构相似,让学生多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再请你展示。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有了读的任务,学生对读就兴趣黯然了,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自由读之后,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赛读,师与生之间的接读等,在多种形式的读之后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课文了,达到了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部分,我给学生设计了“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也试着学写诗歌。学生的思路很宽阔,()如:陈柳欣说的:“春天跟花儿说话了,说着说着,花儿红了。”张彦鹏说的:“春天跟青蛙说话了,说着说着,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周梦婷说的:“春天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草发芽了。”多么有诗意啊,学生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之后,感到无比的自豪。是啊,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给学生一个天空,学生可以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不要束缚孩子,孩子会在学中自由地成长。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柳树醒了》这篇课文。这是一首以诗歌为体裁的小课文。讲的是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课文琅琅上口,很受孩子们喜欢。但由于诗歌每段的形式是一样的,学生背诵起来时很容易记混。怎么办呢?

课堂上,看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脑中灵感闪现:诗歌中把柳树当成人来写,何不把柳树当成人来背?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在寒冷的冬天里,柳树跟刺猬等动物一样,一直在睡觉,春天来了,她还没有醒来,春雷要把她喊醒,应该怎么做呢?“轰隆隆,轰隆隆——”对啊,这样一震,小柳树就醒了。醒来的小柳树,直起身子,伸了个懒腰。现在她还是有点懒懒的,不想动,加上睡了一个冬天,身上脏兮兮的`,大家说应该怎么办呀?对呀,该给柳树洗个澡了,这个任务交给谁呢?春雨。春雨怎样给柳树洗澡呢?“唰唰唰……”洗完了澡的小柳树会有什么感觉呢?(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洗澡的感觉。)(舒服,皮肤变细。)柳树的枝条变软。柳树洗完了澡,头发还湿湿的,感冒了怎么办?吹风,这次任务轮到谁来完成了?春风,(做个梳头的动作)这么轻轻地梳梳啊,柳梢有什么变化?(小柳梢啊,绿了。)哎哟,这回小柳树可精神了,引来了小燕子在她的秀发上飞来飞去捉迷藏了,这么藏着藏着,小柳絮就飞起来了,像小雪花一样在风中舞蹈。最后,柳树高兴地跟小朋友们玩耍,我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长高了。这样一引导,学生顿时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很快他们就把课文给背下来了。

从这一环节的处理中,我感悟到,教材本身有许多的快乐因素,老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解难点,使他们乐学,学得好,学得快,学得有收获。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3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一学期,很多好的行为习惯还未形成,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总要玩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把这些视为影响学习的特点加以约束,限制他们“动”,强制学生听课。而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实践活动斤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感性体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教学问题,组织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已经掌握一二,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题气氛相当活跃,让我感觉心头一阵喜悦。随后在让学生感悟课文大意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让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请在老师发下来的纸上画一画。于是学生兴趣十足的读起课文来了。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要上台表现自己了。表现时学生非常的逼真,比如扮演春雷时,学生就在柳枝上画了几棵嫩芽,问他原因时,他便说因为春雷唤醒了柳树,柳树刚刚醒来,所以才长出几棵嫩芽。多精彩的解说呀!看来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了,课堂也生动起来了,课堂效果相当不错。

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时间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4

《柳树醒了》是一篇拟人化的优美小诗歌,它把小柳树比作了一个贪睡的小孩子,通过春雷跟小柳树说话,春雨给小柳树洗澡,春风给小柳树梳头,来告诉学生春天的变化。对于一下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这样结构工整、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小诗歌,他们最喜欢了。

在上课伊始,我用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贪睡的小柳树,并用感染的语言,富有情节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那棵贪睡又可爱的小柳树呈现在这些孩子们的面前的时候,从孩子们的笑脸中可以看出在这棵小柳树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活了。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他们就有急着想去了解小柳树的愿望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问孩子们:“是哪些好朋友把小柳树给叫醒的啊?”不用我说,他们都拿起书认真地读了起来。这个问题我事情班级中成绩最差的那个孩子来回答的,当他大声的自信地将叫醒小柳树的4个朋友一口气说完的`时候,教室里想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我想:可能是这个可爱的小柳树,也将这个沉睡的孩子叫醒了吧。

在朗读教学时,我请学生来当那棵贪睡的小柳树,我来当春雷。在朗读开始之前,我请学生想象了一下,小柳树会怎么样的醒来,用动作来表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伸伸懒腰,有的打个哈欠,动作逼真极了,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提升,他们真的把自己当做了小柳树,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他们读得特别用心,特别入情。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5

《柳树醒了》是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的面前的,题目就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课文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春雷把柳 ……此处隐藏8516个字……p>片段二

课外拓展:在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呢?

美美地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当我让孩子们说说,春天还有什么也醒了时?他们纷纷说了蛇呀青蛙呀狗熊呀等一些冬眠的小动物,也说了小草呀小树呀等植物。当我引导孩子们能不能也模仿课文的语句说一说呢?刚开始,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但随即就有孩子说出了“……青蛙呀,跳了跳了。”顿时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说出了:

“……草地上的雪人呀,化了化了。”

“……春风呀,暖了暖了。”

“……桃花呀,红了红了”

…………

反思:

真没想到,孩子们不仅诗模仿的好,而且,思维能更深一层,让我一扫之前孩子们课外知识贫乏的感慨,你看,孩子们能够抓住季节中有代表性的事物,一句“青蛙呀,跳了跳了”就让人仿佛看到了池塘里蝌蚪群游的景色,“……草地上的雪人呀,化了化了。”让人不由地想起,今天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雪,草地上的积雪确实没有融化完的事实”,“……风儿呀,暖了” “……桃花呀,红了红了”……真不敢相信,这一句句富有诗意的话,竟出自我班小朋友的口中,着实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心中忍不住提醒自己;只要引导有方,孩子们的无穷潜力将会激发。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14

学《柳树醒了》一文,我声情并茂地范读第三小节──“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读完后,我说:“请同学们模仿老师来读读这一小节,好吗?”大家一听,顿时兴高采烈读起书来。突然,一个同学犹豫了一会儿举起了小手,小声地说“老师,我不想像您那样读,我想这样读!”

师:说说你想怎样读?

(这个同学故意把两个“梳着”读得一快一慢)

师:你为什么把两个“梳着”读得一快一慢呀?

生1:因为春风吹来的时候,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昨天我放风筝的时候,春风就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害得我的风筝老是掉下来。所以我觉得它在给柳树梳头的时候,一定是有时快有时慢,所以我要一个读得快一个读得慢一些。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不只观察的仔细,而且还有自身的想法,老师为你感到高兴。现在老师请你再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好吗?

(这一次他自信多了,读得更有感觉了。)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去读一读这一小节。你们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说出这样读的理由。

(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读起书来)

生2:我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春天的风是轻轻的。

生3:我也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妈妈给我梳头的时候,就是很轻很轻的,因为妈妈怕我疼。我想春姑娘肯定也怕小柳树疼,所以她一定也会轻轻地梳。

生4: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很舒服的样子,因为我妈妈给我梳头,我觉得很舒服。

……

师:就让我们带着自身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

【反思】

“尊重同学的个性,实现教学民主”这是我在课改实践中刻意追求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同学;“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了,和同学平等对话;课堂上同学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成为学习的主人;同学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个性化。“梳着梳着”是一个笼统静止的语言符号,但我在课堂上搭设的平台却激活了同学们的经验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

在上面的教学中,同学在我不时地引领下充沛调动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参与阅读,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使得静态的文本跳动着小朋友灵动的生命。在教师地倾听和赏识中,同学不只有了充沛展示自我才气的舞台,而且教师也从其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15

上《柳树醒了》这堂阅读欣赏课时,我把课堂移到了学校操场南边的大柳树下。

《柳树醒了》是一首非常清新富有诗意的儿童诗。春雷跟柳树说话、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给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捉迷藏、孩子们和柳树玩耍……于是,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整首诗琅琅上口,意境优美,不仅我喜欢,学生也明显受到了感染,把整首诗读得表情十足,让我忍俊不禁。等孩子们读熟这首诗后,我问:“柳树醒了,你想跟柳树说些什么呢?”孩子们马上散开了,有的抱着柳树问:“柳树姐姐,你睡了一个冬天,梦见了什么?”有的抚摸着柳树问:“柳树姐姐,我给你编辫子好吗?”有的索性大声喊:“我爱柳树!”……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又说:“说说看,春天里,除了柳树,还有什么也醒了?”一时间,答案五花八门,精彩迭起。

生1:小草醒了。

生2:小花醒了。

生3:青蛙和蛇醒了。(哦,他知识真丰富,想到冬眠动物了)

生4干脆总结:动物和植物都醒了!

还有可爱的天天说:“冬天的时候,小河睡了,结冰了,春天来了,冰化了,水醒了。”“水醒了”这不是一句诗吗?还有同学说:“冬天我们放假了,我们都在睡觉,现在春天了,我们就醒了。”--敢情他整个寒假都在睡觉呀?!真让我们感受到那份童真的美好!

后来,我又让他们画画“春天”,这下就更热闹了,孩子纷纷用缤纷的色彩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天”,包括小欣欣黑得像乌鸦的“燕子”、小雨佳漂亮形象的“柳树”……我欣赏之余,不禁佩服起这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小雨尘的画吸引了我,他的画纸上有一个硕大的绿色太阳,我看看四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画红色的太阳,小雨尘为什么画的是绿色的呢?我问了他。他腼腆地说:“春天看上去都是绿色的,我想春天的太阳公公如果也是绿色的,那就有更多的小草变绿了。”──多美的想法!我笑了笑,拿出小星星,在小雨尘的画上认真地贴上了三颗五角星,小雨尘开心地笑了。还有什么比看到一颗美好的心灵更值得高兴的呢?

这是一首童话诗,可我的学生用他们的童心和智慧谱写出了另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春天的童话》!

大人们变得浑浊的眼睛、迟钝的'感觉,真愧对儿童有趣的想象、清澈透明的心灵。只有童心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在孩子眼里,“一切皆有生命”透射出的人文情怀正是我们追寻的。看来,教师只需给儿童一个他们熟悉的信息,他们就会把自己对世界最真切的感受如诗如画地告诉你。那是他们天生的智慧和财富,老师该好好地加以爱护!

诗歌阅读与其说是让诗歌进入课堂,不如说是让它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拂去蒙在他们心灵上的积尘。因为诗,似冰雪,高尚而纯洁。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饱含情感的思维,儿童的本质是诗,诗的本质是儿童。”我们应该相信,天籁的声音在儿童世界,教育不要让他们丢弃了与生俱来的童贞,教育工作者不要淡漠了他们好奇的眼睛。用诗、画去放飞孩子们的心灵吧!

语文课堂,就应该这样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律动: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放飞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想像翅膀,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火场;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