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阻器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阻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变阻器教学反思1本节课较成功之处有:
1、变阻器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器元件、在以后的实验和电学计算中都要用到它、由于滑动变阻器不同于一般的电器元件,它有四个接线柱,选用不同的接线柱,它连入电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因此,“变阻器”一节课的内容,在电学部分以至以后的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难度又很大、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使学生真正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通过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按图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其中P是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这样学生轻松的就能认识到变阻器的原理
2、这节课的难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由于有四个接线柱,接入不同接线柱,所起的作用不同,学生特别容易混淆。因此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画好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先分析六种接法。并将其分类。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在讲接法时,在黑板上画图浪费了大量时间,如果能制成课件进行多媒体展示,同时加上实物演示,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形象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2、练习太少,不能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
变阻器教学反思2本节课我通过读书看报时灯光调得亮些,看电视时灯光调得暗些,引出如何调节灯光的亮度?学生思考分析,引导学生从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这个角度加以考虑,学生回答:可以调节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明确改变导体的长度是最方便、最实用的方法,引入课题。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就是采用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并按这一原理设计制成了滑动变阻器。 这一段电阻线固然可以变阻,但阻值变化范围太小,实用价值不大。提出问题:如何增大它的阻值变化范围?学生回答:可以增大电阻线的长度,并采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提出问题:电阻线太长,使用者操作不方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符号。通过猜想知道名牌上的内容。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变阻器的在六种接法中哪些能起到变阻作用,哪些接法又是等效的,四种接法可以起到变阻作用。这四种接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一上一下"。指出"一下"是关键,滑片越接近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滑片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则反之。通过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学生易于掌握。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然后我在演示连接电路,让学生把老师的实物连接电路图画出来,进一步加深理解。下一节课在通过探究实验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使用方法,我觉得效果很好。
变阻器教学反思3本节课较成功之处有:
1.变阻器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器元件。在以后的实验和电学计算中都要用到它。由于滑动变阻器不同于一般的电器元件,它有四个接线柱,选用不同的接线柱,它连入电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因此,“变阻器”一节课的内容,在电学部分以至以后的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难度又很大。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使学生真正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通过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按图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其中P是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这样学生轻松的就能认识到变阻器的原理
2.这节课的难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由于有四个接线柱,接入不同接线柱,所起的`作用不同,学生特别容易混淆。因此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画好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先分析六种接法。并将其分类。
经学生讨论先分为两类:滑片移动不起作用的①②;滑片移动起作用的③④⑤⑥,在进一步讨论滑片移动方向作用不同又可分为两类:③④;⑤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在通过实验验证就能很好的掌握好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很好的突破难点。
3.依照新课改的精神,不局限于课本,将课外的一些知识引入课堂,如:插入式电阻箱的使用与读数。
4.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又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结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理念。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在讲接法时,在黑板上画图浪费了大量时间,如果能制成课件进行多媒体展示,同时加上实物演示,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形象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2.练习太少,不能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
变阻器教学反思4一个仪器,讲清它的构造、原理、作用并不十分困难。怎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由感性的肤浅认识──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练得使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受到启发。我认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让学生感觉知识离自己并不远,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办法,设计会更加合理。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进,印象会更深,应用起来会更亲切、更熟练。
本节课通过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猜想分组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出变阻器改变电阻大小的最便捷的的因素,有效地得到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在教授变阻器的使用时,教师又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进而总结出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真正地理解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它的使用规则,为以后的电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了解了滑动变阻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结束后,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口诀的形式总结出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识记掌握。
由于课堂时间不足,探究实验只能分组探究合作交流。
变阻器教学反思5本节课的例子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这一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开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大胆地发表意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学生自己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本身是一个质的飞跃。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发展先于知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中,有一些学生往往不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认为只要会作题就可以了,结果往往失分于选择题 ……此处隐藏6983个字……的
4.变阻器的结构
5.变阻器的铭牌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
1.5A”是什么意思呢?“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二、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0min)
【提出问题】如何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呢?
【观察分析】
(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
(2)哪两个接线柱问题的电阻是不变的?
(3)哪两个接线柱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4)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设计实验】
(1)灯泡应该串联在电路中,还是并联在电路中?
(2)要控制灯泡的亮度,应该接哪两个接线柱?
(3)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滑片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4)如何设计你的实验电路图?
【实验操作并观察现象】
根据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情况,先判断滑片向哪个方向移动,电路中的电流会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通过实验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二)电阻箱(6min)
1.分类:旋盘式电阻箱、插入式电阻箱
2.介绍其构造并观察练习读数。
【动画展示】
(三)课外拓展(5min)
【失误中的发现—导电塑料】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日本的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常规方法,获得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银灰色薄膜。而按经验,用同样方法得到的应当是聚乙稀黑色粉末。他发觉得奇怪。于是就回过头来检查他的实验过程有没有差错,结果发现添加的催化剂规定数量多出了1000多倍。但是,测试结果显示这种产物确实是聚乙稀塑料,并且它能够导电。就这样,导电塑料在这次意外的'操作中诞生了。
导电塑料兼具塑料和金属的优点,密度比金属小得多,不需要冶炼,也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加工,而制取导电塑料的资源也十分丰富,造价低廉。因此,导电塑料的出现,将会给21世纪的材料科学带来新的生机。
三、练习(略)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
初步学会观察、分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观察学生练习画符号图
带着问题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讨论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读数练习
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和问题意识
有目的的观察会大大提高观察效果
由实物图到符号,体现了建立模型的思想
培养任何装置都有使用限度的意识
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改变电阻大小和装置──滑动变阻器,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改变电阻大小的,其构造是把较长的电阻丝绕在瓷筒上以减小电阻丝所占的空间,电阻丝都涂上绝缘漆,在滑片与电阻丝接触的地方,将绝缘漆刮去,使滑片与电阻丝接触良好。
变阻器也有规格,我们使用时也不能超出其规格使用,所以使用前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实际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只需要两个接线柱即可,一般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开关闭合前,变阻器在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以保护电路不至于电流过大。
作业
P21 1T、2T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第三节:电阻(2)──变阻器
一、变阻器:能够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
二、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3.电路图中的符号
4.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三、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问题:
观察:
实验电路图:
实验结论:
课后反思
该课是继上节课后的第2个课时,主要讲变阻器,由于学生对变阻器不熟悉,所以我发了一些变阻器让学生观察,发现再让他们回答相关问题时,比光看书回答问题效果好得多。
该实验不难做,主要是让学生连好变阻器,在电路比较完全的情况下(二节干电池、一个2.5V灯泡),完全可以放手发动学生,不必但心烧坏灯泡的问题,就是学生连接错误也有自己更正的机会,这样就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在疑问中进步。
电阻箱的知识用多媒体播放效果较好,特别是练习读数,它是许多读数的基础,多练习一下是比较好的,学生在此出现的问题并不多,相反,他们的学生兴趣还非常容易激发。
变阻器教学反思141、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2、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3、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变阻器教学反思15今天上课,复习第十四章,在整合这一章知识时,我抽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时,顺便提问了王虹娟如下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是哪一部分时,出现了我以前没想到的问题。
她指出是A点左边那一部分接入电阻,很显然她没弄明白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构造。没明白哪一部分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出现这一问题的还有杨科萍,这一问题很简单,但对这两位同学来说,会困扰他们对有关滑动变阻器问题的理解,就是大问题,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情。这让我意识到,在落实教学时,应该事无巨细,关注到每一个个体,同时也关注到每一个问题。别以想当然的`心态,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了,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此我也给予学生疏导,只要你不会的就是你要掌握的,问题没有简单不简单之分,只有懂与不懂之别,更不能你觉简单别人不会取笑别人,让不会的同学感觉这样的问题再去问别人,会遭到歧视。反之,自己亦如此,自己不会时,别人也可能觉得很简单,道理一样。当别人有学习困难时,主动去帮助别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