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字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识字教学反思1前两个周的影子培训,恰好赶上北碚区识字教学赛课,我们有幸聆听了两天的识字课。精彩纷呈、活而不乱的课堂让人回味无穷,教学中彰显随文识字的特点,注重了识写结合,并教给孩子们识字的规律和方法。老师们优雅的教态,甜美的笑容,善于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无不展示着她们的魅力。但是在听课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和疑问:
1、对于一篇课文,第一课时到底该教什么,完成什么教学目标?这次赛课活动中,有的老师为了迎合随文识字,边教生字又边在分析课文,试问:学生在课文都还没有读通的情况下,怎么去理解课文呢?
2、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流行的趋势,是不是所有生字的学习都要随文呢?传统的集中识字方法就完全摒弃吗?将随文识字贯穿始终,整堂课老师都在喋喋不休,不光老师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哪里?
3、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怎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只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或是笼统地说“你真棒”?生生之间的评价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进来?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想也就是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反思中一点点进步吧,对于以后的识字教学,我会按照廖静老师讲的六点提示来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
1、加大识字比重,要占课堂教学的一定时间。(写字占8分钟左右)
2、处理好识字与其它方面(朗读、词语的积累等)的关系。
3、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4、当堂完成识字任务。
5、加强书写指导,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重点突出,了解学生的学情。
6、注重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识字教学反思2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重点,而形近字是重点中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理解是区分的关键,而形近字最大的区别就是偏旁部首。
今天教《看电视》,有两个生字的形近字特别多:妙、精,怎么样让孩子们乐滋滋去认识它们的.形近字呢?我用上了一种更儿童化的语言:找找它们的“姐妹”和“兄弟”。
先给“妙”字找姐妹,孩子们找出来了:“抄、炒、秒、沙”!怎么记住它们呢?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力,部首就是字的“衣裳”,看看这些“姐妹”字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们的回答令我拍手叫绝:“妙”穿的是粉红色,“抄”穿的是“蓝色”,“炒”穿的是红色,“秒”穿的是绿色; “沙”穿的是黄色。这些联想跟部首的含义很有关系,实在太有意思了。
轮到给“精”字找兄弟了,孩子们找出了“请、清、情、晴”,偏偏没有人说出“睛”,我笑他们都把眼睛丢了。再给“情”字组词时,孩子说出了“爱情”,然后我问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谈,他们说长大后,是呀,长大后就可以谈,他们还问,林老师有没有,我笑了,当然有了,林老师都是成年人了呀,你们长大后也可以谈呢,但是现在只能谈什么“情”呢?孩子们说了“友情”,是的,这一切的交谈都是自然随意的
识字教学反思3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翻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有1200多个,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认识并记住这么多的生字呢?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在这方面,我进行了探索与反思。
一、游戏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最佳途径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编字谜、编故事、找朋友、对对碰… …这些有趣的游戏将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二、方法是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最佳保证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识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学中我除了教给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外,我还教给学生用拆一拆、拼一拼的方法记字形,并鼓励学生给要记的字编顺口溜。如:月字变旁要瘦长,“没”字去水换月旁-----股;一只大鸟落山上,山字变小鸟下藏------岛…… 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
三、巩固是加深学生记字的最佳举措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特别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多看故事书。“写十遍不如常见面”,单纯的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写生字词,既枯燥又乏味,倒不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当中常和字宝宝们见见面,这样既使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又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收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各种方法要灵活运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反思4《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这样的归类识字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出现过几次,对学生来说,构字规律学生已经了解,学习难度并不大。
我先让学生回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然后自学记住这些生字,在交流自学成果的时候,强化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然后我把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通过词语的理解再次强化这些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功能。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花苞”和“饱满”两个字是理解的难点,我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辨别。理解“花苞”一词时,通过直观的看图,一朵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多是完全盛开的,学生对花苞的形象更加深刻了。在理解“饱满”时,出示了豌豆,一幅是豆儿快要挤出来了,另一幅是豌豆还未成熟,通过观察比较,“饱满”一词的意思学生也已经明白了。“饱满”一词还有一种理解,我就请全班同学观察我们班的邢苏睿同学,因为这个孩子上课时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精神饱满,而有几个学生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就让同学们向何琳琳学习,上课精神饱满,不要无精打采,学生自然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识字教学反思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以《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上新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读准了字音;其次,我让学生看 ……此处隐藏5276个字……经过精心组织,12个词之间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想象去体会、感悟,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
一、创设情境进入课文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大海的资料,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海的了解,然后利用课件播放大海波涛的声音和图片。让孩子们课前对大海的文字了解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二、借助拼音引导自学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风”是后鼻音,“晚”和“湾”声调的差别,“鱼”和“渔”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然后创设送生字宝宝回家的情境,让生字回到词语中,学生连词认读。接着再送词语宝宝回家,让词语回到课文中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串,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多种形式展示朗读。
三、词图对照,认知事物
在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情境图贴词卡。
师:词语宝宝特别调皮、贪玩,它们呀想玩耍去,它们会到哪儿玩耍呢?原来呀,它们要到大海上玩耍,词语宝宝到了大海上,怎么看不到它们了呢?快来找找它们,把名字给它们贴上了。(课件出示情境图)老师把这些词卡发给同学们,请你们给大海边的景物挂牌子。
学生很兴奋,小手举得高高,师发词卡。拿到词卡的同学先把手中的词读给大家听,再想想该贴在哪儿。
其中一位同学举着写有“海风”的词卡不知所措。
师:就是呀!“海风”在哪儿呢?我怎么也找不到?
一同学着急地跑上讲台将“海风”挂在桅杆上飘动的小旗旁。
师:是在这里呀,这是小旗呀,怎么就成了海风了呢?
生:因为我看到了小旗子在飘,一定是海风吹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又爱动脑筋,真棒!
这一设计将文字与事物相匹配,既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识,又理解了词义,认识了事物。特别是对“海风”的认识,我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和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浮现。
识字教学反思15识字教学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深入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游戏,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笔者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五个小游戏,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快乐,既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也领会了对子的特点,初步学会了对对子,激发了学生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兴趣。
游戏开路激发学习兴趣
课伊始,老师说跟小朋友们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天,学生对地,老师说上,学生对下,老师说前,学生对后……(上下前后大小左右多少来去黑白高低远近粗细远近古今明暗早晚有无出入宽容买卖南北首尾西东始终干湿公私美丑薄厚。)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因为简单易对,学生兴致勃勃。接下来老师问:“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由一个字对它的反义词到两个字而且没有反义词,学生感到困难疑惑,好奇心萌发了。接着老师说:“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首有趣的对子歌吧。”学生对新课文就充满期待了。
游戏让朗读趣味横生
这首对子歌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朗读是最有效的了解课文的方法,老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但反复的单调的朗读会使学生厌倦,怎样让学生读的有趣味,笔者设计了一个朗读的游戏。在学生读正确读通顺后,设计了师生轮读,即老师读单数行,学生读双数行;师生分读即老师读“对”前面的内容,学生读“对”和后面的内容;拍手读,即学生一边读一边拍手打节奏。读“云”时自拍一次,读“对”时和同桌互拍一次,读“雾”时再自己拍一次。也可以在读“对”时轻轻地拍一下桌子,或者在空中和老师对拍一次。再让学生设计其它的有趣的方法,学生读的有趣味,读了还想读,就为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在游戏中领会对子的规律
这首对子歌共三个小节,每个小节的最后两行隐藏着成语,共有五个成语,怎么样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语言规律呢?先出示一个小节的内容,(第三小节)让学生寻找规律。有熟练朗读的基础,班级中会有聪明的学生发现了这个规律:如果把对字去掉,它就是一个成语。
老师就引导学生做这个游戏,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五个句子,让学生尝试着把对字去掉变成成语。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做到,而且很有兴致。为了让学生理解“和风细雨、蓝天碧野、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五个成语,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课文中有两页插图,前幅画的是山清水秀的情景,后幅画的是鸟语花香的景象。让学生把这两个成语贴到相应的图上去,并要说明理由。再用多媒体出示了另外三个成语的图片,让学生猜再说出理由。图片很美,环节很有趣,学生猜得不亦乐乎。猜中成语后出示成语,并学习成语中的生字。再引导学生做另一个游戏,出示这册课文前几篇课文中的成语,让学生在成语中加一个“对”字,变成对子。既复习了前几课中的成语,又复习了对子的这个特点。
在游戏中复习生字
当学生学完课文后,应当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加深记忆。老师在这里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游戏是编了几句话,把本课的生字放进去,让学生来读这些句子。(比如:这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阳光下,飞舞着许多蜜蜂和蝴蝶!余杭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让我们爱护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水更清,天更蓝。)
另一个游戏是师生做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我是李,我有上下两层楼,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可以对:“我是秀,我也上下两层楼,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说:“对对对,李和秀,好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本节课中的音近、形近的生字。
在游戏中拓展延伸
上课伊始的时候曾经跟学生做过对反义词的游戏。还提出“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课文学习接近尾声时,学生已经领会到对子的规律,可以让学生试着对一对,并解开谜题。老师出示对子。大对(),多对(),黄狗对(),鸭子对()。()对小,()对少,()对香蕉,()对黄桃。在这个游戏的设计中,老师有意识在安排了一上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比一比》)的内容,课前还有意识地复习过。学生并不觉得难,学生做完这个游戏后,明白对子并不都是反义词,只要内容相对也可以。
在这篇课文中,由于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了适当的游戏,学生学得有趣味,觉得轻松,也学得扎实而有效,老师也实现了想通过课文学语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