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教学显得清晰、连贯。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对话,从孔子和老子的语言中理解他们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是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的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2今天我们学习了17课《孔子拜师》一课。这篇课文是一篇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的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教学伊始,我从课题入手,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学生立刻回答孔子,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看到学生一无所知的表情,我叫学生打开书看课后资料袋,自己读了解孔子,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后再看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问题提的好,“孔子那么有名为什么拜老子为师呢?”学生很会质疑,问题提出以后,学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找得准,我顺势引导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此刻突破了教学难点。
接下来我尝试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品行的语句,细读写批注。我先做了指导“从上前行礼”这个词语我们能体会出孔子什么品行?学生说“有礼貌”,请把“有礼貌”写在这个词语旁边,这就是做批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因此开始默读找句子动笔写。
虽然学生找到的句子少,但在老师的引领下都找到写上批注。相信在今后教学中继续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能提高。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3《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阅读课文,去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蔚为壮观。
上完课,总体感觉还不错,一来环节比较清晰,导入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能够结合资料袋来展开孔子简介的教学。词语教学处理得得当,将词语分为三组,第一是“孔子、老子、孔子、老聃”,并且拓展“子”是古时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还让学生认识了“荀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第二组是“迎候、等候、拜访、拜见”两组近义词,并且能就“迎候”的意思进行动作表演,以区分“迎候”和“等候”的意思,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两个词语,能够有拓展,也有活动表演。第三组,是比较难度难记的四字成语“远近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风尘仆仆学无止境”,重点理解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成语的意思。课堂气氛很不错,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多,我其实是想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但是精读部处理欠妥。以下是这次课的不足之处:
首先,课时划分不是很明确、内容划分不是很清楚。这次课精读我选择了三点,一是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二是孔子怎么去拜师,三是孔子和老子的对话。这养的内容似乎太多,不符合课时划分,可能将第三部分删去,会是好的选择。
第二,词语教学方面,虽然有亮点,但所用时间过长,应该少些废话,多一些精炼的语言,将词语教学时间缩短。词语教学方法指导。如果能够在深入词语的意思教学指导会更好。
第三,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自己的时间不够多,老师的主导权过于权威。新课程主张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做到这点,实在太难,我只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点一点地改正,想着这个目标努力。
第四,指导学习方法不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本课的内容和思想,更要传授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在这一点上,不够到位。在指导时,有点灌输式的影子,没有给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时间,以自己的传授为主,没有遵循教学的双边模式。
第五,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在读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感受到孔子的拜师路途的艰辛,可以适当的加些拓展,比如在让学生说感受前可以加上“孔子在白天也赶路。夜晚也赶路,下雨的时候也赶路,在风中也赶路,在烈日下赶路,在风中吃饭,在露天休息,他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这样学生就能体会了。或者也可以问学生“秋游的时候走路,累吗?”结合生活实际去感受孔子拜师的艰难,从而感受到孔子的那种不畏艰辛的精神。然后再指导朗读,这样感情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第六,过渡不够自然,教学语言要组织好,能不能讲到哪里算哪里。在备课时,可以将几句过渡句写下来,好处多多。一来,可以清楚地记住本课时的教学流程;二来,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自然一些,有助于学生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能够很自然地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
这堂课,总体上来说,内容、板块、教学环节都已经比较熟练了,但缺少的经验太少了,要多去听课,多学习教学视频,如优质课视频,特级教师上课的教学视频等等,多想前辈虚心学习。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4《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生在曲阜,长在曲阜,对曲阜比较了解,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孔子、老子的资料,因此课上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学生谈得很全面,很生动,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表 ……此处隐藏8548个字……在小组合作识字中,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体现了学生互教互学,在交流中学习。在写字指导上,采用同质合作。体现出小组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四、注意了学法的指导。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采用的是补充课题的方法。教会了孩子们又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要加强词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纳闷”一词时,读过一次句子后,我马上让学生换词。其实这时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所以换词时出现了,换成“气愤”“伤心”这理的理解。在这里,我应该让学生再反复读读句子,体会纳闷的意思,理解后再换词,就更能反馈出孩子对于词语的理解了。
在教学“风尘仆仆”一词后,只需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或借助情境理解即可。不需要进行想象。如果再重新设计可以是:
1、读文中句子。
2、理解词语意思。
3、本段中还有2个成语也体现了孔子的旅途劳累。是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理解时,也只需理解词语表面上的意思,不要深入理解。
二、今后要多进行教师小结。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我没有做小结。应加上一句:今后我们遇到的一些课文,有些也可以采用补充课题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这种方法。大家注意积累和运用。
三、重点指导的字,要按结构范写。
本课我指导的几个字,都是根据有易错的笔画来范写的。今后,再重点指导写的字时,要根据结构的不同,使每个结构都找一个字来重点指导。
这节课课对于我来说,虽然已小有收获,但在细节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及课堂生成的调控上还欠缺很多。我还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再努力钻研,完善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同时,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靠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今后我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大胆实践,朝着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迈进,使自己锤炼成为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4此节课没有按计划来上课,计划中第一课时处理了大处手笔后,这节课分段进行指导朗读,但在课前学生已能够找到重点句并主动进行理解,所以一节课就围绕学生的感受,互相说说感受再读读句子。
在说感受时,学生可谓是千人千面,有的学生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有的学生从那个角度来看问题,比如同是一句话: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找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这句话,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想,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看出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特别是李姚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独门秘技”。
特别是最后结尾处,学生提出“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说明学生思考很全面,这句话我是没有进行思考,因为受整篇文章主题的影响,学生却能从简单的道理挖出深刻的.道理,他俩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滚雪球
闻( ) ( ) ( )
等( ) ( ) ( )
迎( ) ( ) ( )
小书法家 先说说写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写一写。
纳 闷 等 候 品 行 风 尘 仆 仆
你对自己的书写满意吗?奖励自己几张 吧!
找朋友 看看哪些词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
填什么正确呢?查吧!
佩服--( ) 纳闷--( )
拜见--( ) 学问--( )
连忙--( ) 敬重--( )
查查填填
等候 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太客气了,多谢你( )。
有名 闻名
孔子是( )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时候就非常( )。
加油呀!
想想说说
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学者,人们非常敬重他们,对照课文想一想?和同学讨论一下以下的问题吧!
人们为什么佩服他们的学问?
人们为什么敬重他们的品行?
你对哪个话题感兴趣,根据搜集的资料和文中的内容,想一想,看看你是怎样理解的',再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开始吧!
--------------------------------------------------
互评寄语:
积累传统文化精华是爱国的好表现呀!
积累窗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还知道孔子的名言吗?想办法查找一下,然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聪明屋
下面的这些名言,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开动脑筋,连一连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积极思考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懂就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及时复习
阅读在线
谦虚好学: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7孔子拜师练习题,孔子拜师,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