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识字7》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0 23:11:59 收藏本文
《识字7》教学反思

《识字7》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字7》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识字7》教学反思1

教学《识字7》,最大的感受就是以简笔画代替了繁琐的讲解。

在课始,我对孩子们说:老师给大家画一幅画,你们看看是什么?孩子们肃然起敬,我一边画他们一边猜测着,当我把一个亭子画好后,他们纷纷高声喊着:是亭子。我又说:我会变魔术,将这幅画变成一个字,你们瞧,这是亭子的顶,这是屋檐,这是柱子。我边提醒边在亭子图的旁边写了一个“亭”字,孩子们都笑着说像。我提醒孩子们有些字一看字就能想到这样东西,这样的字叫象形字,还有很多,比如“燕、田”等。接着,我还是采用了简笔画的方式,在亭子旁画了个人,在“亭”字旁也添了一个单人旁,让孩子们进行字与图的比较,孩子们也很快记住了这个“停”字。下面的“鸟、鸣、闻”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学生看到这些字就能想出这些事物的样子,同样的,看到图,他们也能很快反应出字的笔顺。简笔画引路不仅让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妨多尝试用更直观形象的东西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提高课堂效率。

《识字7》教学反思2

《识字7》借鉴了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针对本课的内容特点,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渗透对对子的启蒙教育,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本课是识字课,旨在通过读读、想想,引导学生发现对子的一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给予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伊始,我先和学生们玩了一个对反义词的游戏,从学生日常积累的意思相反的词语,过渡到本文的学习中来,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对子”这一概念并不觉得陌生,同时也通过“反义词”游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识字教学扎实有趣,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时字由文中来,又回到文中去。生字教学形式灵活,赋予变化。比如读的环节就有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因此学生在多样的变化中认识了生字新词。在识字教学中,我还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如“换一换”、“加一加”、“编口诀”、“猜字谜”、“想象”的办法来识记生字,学生识记生字充满热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白课文中几组反义词的意思,比如我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并评价一下图中行为的正确与否,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明白“是”与“非”的含义,又使学生懂得实际的道理,要明辨是非,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又如为了使学生明白“虚心”和“骄傲”的含义,我出示“龟兔赛跑”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并谈谈听后的体会,这种让学生讲、学生说的形式使他们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值得反思。第一,课堂节奏过慢,有时候围绕一个知识点讲得过多,灵活性不够,导致最后时间紧张。第二,朗读指导不够,对学生来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不难,难的是把对子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的朗读明显有些拖腔带调的问题,我当时并没有及时指出来,也没有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第三,由于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环节,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写字环节中,讲的时间过多,练写的时间显得稍短,而且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少了反馈。

《识字7》教学反思3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7》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能让学生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猜谜语、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编儿歌等。激发学生兴趣。

这篇课文(拍手歌)有两个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节奏感。教学时,我先讲解押韵的特点,强调尾音的重读。但是学生练读时依然不整齐,我反思应该先指导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特点学学动作、练习拍手,拍打的时候节奏要均匀,然后再单独带动作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熟,最后把读课文和拍手结合起来,这样随着手的节奏练朗读应该会更整齐。

在识字教学时,我力求做到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想结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情景中学习。甲骨文的出示让孩子对中国文字更感兴趣,也了解了字理,是我生字教学尝试的第一步。但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好,结尾有点仓促。

我将不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力求做到朴实、真实、扎实。

《识字7》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的。

一、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的出现,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

二、营造气氛、明白道理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儿歌意思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一二两行的意思直观,学生能读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抽象,言不尽意,很难有明确的表述,光说让学生心领神会,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主要是通过故事、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透过小蚂蚁的成功,认识了一群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越一只蚂蚁,这是和团结合作密不可分的,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重点指导了“众”“群”“成”这三个生字,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观察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讲完小故事后,可让小组学生讨论小蚂蚁身上具有什么精神。学生读 ……此处隐藏10515个字……降福。通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朗读词语时,读出轻松、舒展的语气。四组词语连起来有韵脚,通过示范朗读、启发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熟读成诵。

《识字7》教学反思13

本课是形近偏旁比较识字。

在导入时,复习了识字四。让学生找出每串词组的规律,并复习了当时的学习方法。

我在上这一课也没有什么创新的教案设计,就按部就班的上好这一课。先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得是什么?(表达要求要完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当一组词语都出示以后,要求学生找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同一个偏旁。然后再了解这个偏旁的演变过程,观察图与古文字字之间的联系:图示——古文字——今文字(偏旁)。最后再来理解这几个词语。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学习以下的几组词串。

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流畅,只是本课中,没有找到训练的点。只让学生在认识偏旁的时候,想一想出了课文中还有那些字,也带有这个偏旁?并学习了归类的识字方法。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通过理解偏旁的本义来理解和记住该字词。还注意让学生从义和形上比较区别了“示字旁”和“衣字旁”以及“宝盖头”和“穴宝盖”。

上下来的感觉: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只是在感情朗读指导上有些难度,因为本课的韵文读起来并不是那么朗朗上口,缺少一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读顺了,然后便流利了。

《识字7》教学反思14

本周二上了一节校内教研课,上课内容为苏教版 小学 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识字课《识字7》。上课之前我想上网查查看能不能直接下到课件或者教案。但当我打开百度后才后悔自己冒失的选了这一课。当时师傅也说,这一课好像从来没有见谁选来上公开课。看来一切都得靠自己了。为了备好这一课,我查阅了各种教参,苦研韵文。最后抛下所有的已有教案,自己设计教案,自己制作课件。教案设计好后还跟师傅不断探讨,最后在师傅的辅导下,确定了教案。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不同的班级试上了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修改。每一次的修改都倾注了师傅的心血。实在非常感谢师傅。

本课的教学思路大致为: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韵文;三、观察图片导入韵文前半部分;四、释词“神话、祝福、祖先”;五、 释示字旁的来历;六、拓展练习:示字旁生字开花;七、释衣字旁的来历;八、导出“裙子、裤子、衬衫”;九、衣字旁生字开花;十、选词说话。十一、指导写字。在这些大致的思路中,我贯穿了认真读词。在设计教案时,我也反复思索过: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课堂到底要给学生什么?说白了,就是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但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六个词语,五个生字。我怎样利用这仅有的六个词语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呢?想到我们平时做的一些练习,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可以用生字开花的方法训练孩子们的集中归类识字,我可以利用仅有的六个词语训练孩子的选词说话的能力,不给标准答案使得这样的训练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上上周去百家湖小学听课,使我从实践的角度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本真教学”。百小的课堂真实,不花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那些形式化、不必要的教学程序能省的都省了。我也考虑到我们班学生的特点:聪明有余,规范不足。便将那些别人认为比较难的,如“选两个词说话”纳入到教学中去。在说话环节要求将话说完整,训练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而我舍弃从偏旁到词语,选择从图片到词语再到偏旁的教学过程更是从学生的感官思维敏感的实际出发的,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也更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总之这节课我的每一步设计都是从我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的是“以学定教”的原则。

虽设计好了,但很多的细节问题还是不断暴露。在不同的班级试上总会有不同的效果,也会暴露很多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师傅反复指导我修改,把课堂的预设细节到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的程度。感谢师傅的指导,更感谢师傅对我的支持与肯定!

到真正开始上课时,我备好了一切,唯独没有备好上课的时段:春季下午的第一节课。这个时候不仅学生容易犯困,就是听课老师也会犯困。为了避免课堂上的昏昏沉沉,我让学生在午自习时睡了一觉。而我自己更是以亢奋的精神来上这一节课。由于过于亢奋,便紧张有余,整堂课上得略显急躁,不是我喜欢的稳扎稳打的课堂,好像要飘起来一样。也是由于急躁,不够沉稳,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示范作用没做好。也是由于急躁,我总是喜欢不断的重复学生的话语。我自己只能给这节课打 70分。本节课上得还是有点飘,不是我理想中的真实、有效的课堂。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备课,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上课时段。同一节课相同班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段上课,要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上课风格。我外出听过的很多课,并不是老师上得不好,而是因为时段的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上午第四节课,我认为是最难上好的一节课,而上午的第二节课是最容易上好的一节课。

二、教师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它是为我们教师更好的上好一节课服务的,而不是拖累教师,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也就是多媒体是为我们服务的,而非我们为它服务。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检查学生生字时选用生字卡片,而不是PPT的原因。用生字卡片单个的出示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读、记一个生字时不被其他生字干扰。

三、教师课堂亲切的话语,稍慢的语速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心理学表明:亲切的话语,温柔的语速对孩子进行教育,会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我想对大人也是,我们都喜欢听一个说话如春风化雨般的人说话,而不喜欢听一个咋咋呼呼的人说话。把语速降下来,把分贝降下来,孩子才会更喜欢我的课堂。

四、当教师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有勇气坚持下去,遇到困难不退缩,我们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识字7》一节平常又不寻常的识字课,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明白了:成长是需要磨砺的。

《识字7》教学反思15

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或猜认生字,但识字量大了以后,单独出示某个生字学生有时就拿不准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乱次序,如葡萄,单独出示时把“葡”当成“萄”或把“萄”当成“葡”。因此,让学生精确分清字形,特别是字形的细微之处,正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可以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记生字。

如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课堂上把生字编成一段文字,让学生认读,如学了《识字7》后,有位老师自编了这样一段话:孔嬉是锦州市灵鹰小学的学生。这学期他参加了“红领巾护鸟小分队”。一天,他正在树底下听黄鹂和百灵唱歌。一位小弟弟走来了他捡起一颗石子往树上扔去,吓得小鸟们急忙往丛林深处飞去。这段话中蕴涵了8个生字,学生在语境中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生字。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倡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生字不断复现,得以巩固。总之,孤零零地记生字容易造成生字的回生,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语言环境,帮助他们记生字。另外,本册教材后面只有生字表没有词语表,但我觉得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识记效果更好,词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及时补充或借助文本划一些词语让学生掌握。

《《识字7》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