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0 23:11:52 收藏本文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尾巴》教学反思1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在共同备课中完成的,一开始是大体参照备课手册将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作为第一课时的内容,并以趣味性为主,设计了很多情境和游戏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问题——课时安排不够合理、游戏较多导致时间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听取了孔老师的意见后我作出了一些调整:第一课时设计整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朗读上;将冗余的情境直接删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赛”这一情境;删减颁奖杯等游戏环节,同时增加多种形式的朗读。从效果来看应该这样的增改应该是可取的,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

对于如何随文识字我一开始是没什么章法的,平时教到有该字的一句话时就把这个字卡拿出来,带领大家读,最多通过男女生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很多方式来读,也就是说在随文识字这个方面我还是将重心放在了朗读上,想要通过学生看、读,眼到心到的方式来记住这个字,但往往学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念经”。

比如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学,我一开始是想给孩子们解释这个字的意思,想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从字义到字本身,这样不就能记住了吗。但我却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内容,百度也只有“极”这样的解释,难道要和孩子们说“第一”吗?好像也不恰当,所以在本课我还是沿用了朗读识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理想。而在随后的评课中,孔老师就指出了我的这个“最”字教学问题——没有分析和释义。“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是我在教学这个‘最’的时候,我会把问题‘抛’给孩子,‘我想看看哪个孩子读这个字读的最准确’、‘哪个孩子读的最响亮’,其实对这种意会的字孩子自己本就是懂得,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中唤起他们的体验,让孩子们真正去体会这个字的意思。”经过这个“最”字教学,我想我对于随文识字有了更多的了解,有的汉字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去带领学生从字形、字义来分析并识记汉字,而对于有的“生活味儿”很浓的汉字其实真不必要过多去纠结怎么让孩子知道它的确切意思,反而越解释越混乱,倒不如创建一个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唤起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也许这样真的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呢!

《比尾巴》教学反思2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你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好多可爱的小动物,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

生:想

师:这些小动物也急着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如果认识,就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快速出示六种动物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师:小动物们要来干什么呢?看老师写课题(10、比尾巴)。认识这三个字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课题,师强调尾巴是轻声词,师范读、领读。

(反思:教学开始,通过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图片,创设了一个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趣,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师: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呢?赶快读读课文吧。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生1:拼拼音。

师:对呀,拼音可是我们识字的好工具呢。

生2:可以问同学,问老 师:

师:真是个好学的孩子,老师也很愿意帮助你呀。老师今天再教给小朋友一个好办法,就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停下来多读几遍。下面请小朋友们开始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识记生字。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今天,小动物们不仅要来比尾巴,而且还要来考考小朋友,看你们认不认识文中的生字宝宝。(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会读呀?

指名认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拼读两遍,如果读错了,我们就一起帮帮他好吗?

生:好。生教读。

师:小老师当得真不错,谁还想当小老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拼读两遍吧。

师:生字宝宝要和大家交朋友了,他们有礼貌地把拼音帽子摘去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生:能。

师: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先齐读两遍,会读的大声读,不会读的小声读。

师:谁想自己来读?这么同学都想自己来读,下面,就让你的同桌小朋友检查一下吧,如果小伙伴有困难,你帮帮他好吗?开始检查吧。

师: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真了不起。能说说你是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记住他们吗?会说哪个就说哪个。

生1:把左边是扌,右边是巴,组合在一起就是把字。

生2:我记住了松字,左边一个木,右边是个公。

师:说得真好,瞧,左边的木与小朋友认识高兴地脸都红了,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朋友,跟老师读:木字旁,跟教师一起书空写木字旁。生3:尾字,因为动物的尾巴都有毛,所以尾下面有个毛字。

师:真会观察。

生4:我是用甲和鸟组合在一起来记住鸭字的。师指导认识鸟字旁。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加一加,利用偏旁加熟字、组词、说一句话等都是我们记字的好方法。

师:生字宝宝多高兴呀,瞧,他们把朋友也带来了呢!出示词语卡片。请小朋友们先不出声地读词语。出示卡片。

师:我们来开一辆小火车吧,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一起跟他读好吗?

生:好。

师:一、二、三,我们的火车开起来生读。

(反思: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注意变换各种方式认读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的接触处于一种常识常新的状态,也使学生无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词的训练,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但在交流识字方法时控制不当,有点零散,占用的时间稍多了点。)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小朋友认识了生字,再读课文可就轻松了。刚才呀,小动物们悄悄地告诉我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们要邀请我们当裁判呢。当裁判可要把课文读好了。有信心吗?

生:有。

师:真自信。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项目有哪些呢?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课件出示6个问句。)请各位小裁判先认真读一读。

(生读六个问句)

师:你觉得你哪句话读得最拿手?

生:选择读,读六个问句。

师:他读得怎么样呢?

生评价。

师:我也想来读读了。可要注意问句的读法,请大家仔细听,好吗?听听教师读出了问的语气了吗? (师选择一句读)。

师:老师读出问的语气了吗?

生:读出来了 ……此处隐藏6409个字……后以词带字,建立起语义的联系,有助孩子提高识记效果。

本次的识字教学权作一次识字教学的新尝试,不过也仅仅只是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在识字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上,仍然是引导学生从正音、记形再至组词运用,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识字的侧重点上这一块还需多摸索多探究。

《比尾巴》教学反思9

本课,我通过观察图片、讲解壁虎的相关知识导入。再书写课题时,通过尾巴一词,引导孩子们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比尾巴》,使孩子们很快的进入情景。

初读课文。我首先范读课文,然后出示一些学习要求。学生们有了目标的明确,在读文时就会注意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带着要求读文,主要是标明课文小节号和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小组间交流、讨论,汇报成果。

初读课文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再次带着新的要求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这部分充分利用书中的图画,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我领孩子们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并用板书示图的方式表示出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再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简易的示图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上完本课,充分的认识到孩子们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有欠缺。学语文、用语文,口语表达是重要部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训练,让孩子真正学以致用。

《比尾巴》教学反思10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篇科技小品文,文章运用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导,层层展开,把“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写得很有趣味。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文本思路的钥匙,我在上这节课时正是紧扣想象进行合理安排,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觉得处理得较好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教学设计清晰精当。首先总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提炼词语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再进入文本的学习。在第一课时,很好地落实了文章大意的概括,文章整体的把握,并学习了人类想象尾巴的样子和人们对尾巴的装饰。在第二课时则是尾巴的功能(作用)的学习。教师的教路清晰,学生的学路自然清晰。

2、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在学习了人们对尾巴的装饰后,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有尾巴,你会怎样装饰它?在学习了尾巴在生活中的作用后,再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尾巴还可能有什么功能?在理解“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会有许多好处的情况下,又对学生进行了求异思维的想象训练:“假如人类真的有尾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麻烦?”学生思维活跃,有了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这时的学生想象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课堂**迭起。因此说,这节课符合《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要求,在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注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落实了《课程标准》“发展思维”、“培养想象”的教学要求。

3、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刘老师这节课能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尤其对学困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鼓励。“抬起头,举起手,大胆地说出你心中的想法,要相信自己,给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不错,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很大进步”等真诚的赞美、和蔼的微笑,使学困生获得了充分的自信,课堂上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均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心理满足与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注重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这节课,我能以新的教学理念,借助文本,发挥语文课特有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注重了对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文以载道的教育功能,而且整堂课的教学与文本的文化内涵、语言形式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的差异性,创设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会越来越爱语文课。

《比尾巴》教学反思11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学生读通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学生表演课文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我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我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三、学生表达课文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的形式把知识写出来的,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然后,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和各种作用;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方式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

四、学生交流课文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力创造出一种氛围,使孩子们能自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中,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宣泄。

《《比尾巴》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