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谈礼貌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6 02:07:33 收藏本文
谈礼貌教学反思

谈礼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礼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礼貌教学反思1

《谈礼貌》这是篇说理性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重点应该是让他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另外就是让他们初识议论文,初步掌握这类文章的表达方式。围绕这两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特别是三个事例最后揭示的三句道理,再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第一个事例中,我重点围绕“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让学生在反复读了这个故事后,结合这个事例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接受了思想教育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围绕重点句子来整体感悟段落,乃至整体感悟文章的能力。同样,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又重点抓住“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一句中的“理解”这个词,结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让学生说说对“理解”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在这件事中,女青年理解了小男孩的什么以及小男孩为什么能得到女青年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孩主动地道谦,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

但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只想到了整体感悟对学生今后读书的重要,却忽视了细节处理,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研究。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文,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也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它们各有侧重,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对待礼貌的态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仅仅是这样,这三个事例的选取还分别侧重了这三方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该采取什么态度、当我们有了错时我们该怎样做、面对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而我,尽管教学中也结合事例交待了这三方面,但仍缺少一个整合,缺少一个归纳,缺少一个让学生立体、纵观看课文的机会。议论文“事例的典型化”在学生心里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在这节课中,围绕着三个事例,我和学生们对礼貌谈了不少,让学生说说有礼貌者怎么有礼貌,没有礼貌者又是如何没有礼貌的,以及从他们的故事我们又该怎么做。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性认识“有礼貌”“没礼貌”,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且我们也要通过朗读,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把书本的言语落实到言语交际中去,让学生在体悟文本的思想的同时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但失误的是,我让学生读了、感悟了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却没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之关键词,让学生在这些关键词的朗读中、对比中去品读,去感悟。

名言俗语积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特点,它的好处自不必言说。但这节课,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却因自己没把握好时间而没能与学生交流成。小练笔是对文本的一个拓展,是学生思维的延续。光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还不够,我们还得学着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一写生活中的礼貌事件,这不论从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着眼于礼貌教育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样因为自己没把握好时间,对整节课缺少整体规划,课前没备足课而没能在课堂上落实。

经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新课程需要的是能有着丰富的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教育实践的高素质教师,作为一名在新课改下的青年教师,我想我们惟有学习,惟有钻研!

谈礼貌教学反思2

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上,应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的某种情况,或予以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谈礼貌》一课,为了让学生通过三个小故事体会以礼待人、正确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对这三个小故事适宜进行课本剧表演,从而加深理解。而学生要想表演好的话,就必须主动进行朗读、感悟,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编写出剧本。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就成了他们走向作品深处、在学文中学习做人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如有可能的话,让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渔”吧!

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也能办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所以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都是老师在“教”的做法,有些知识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完全可让学生通过互教互学来完成,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学得轻松愉快。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

教学《谈礼貌》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句古训的意思后,出示了岳飞和牛皋问路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结果,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故事中悟到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道理。然后,告诉学生,这篇课文都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清一个道理,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来寻找后,再来讲给大家听。学生自读后,有两个学生通过表演再现了公共汽车上发生的纠纷这一幕,表演完了,还郑重地告诉大家“礼貌待人可以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有一位学生把“朱师傅替周总理刮胡子”这个故事向大家娓娓道来,让大家真切地感到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沟通了人们的心灵。在这堂课上,连平时最不愿说话的学生都愿意来学学牛皋来“吼”一声,更不用说一些佼佼者,在读、表演、点评中把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和谐互助的课堂中的学习是优效的。

谈礼貌教学反思3

古代有这样一句俗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也能办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这两句话讲的都是一个意思: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在教师有效学法指导的前提下,放开手脚束缚让学生自主学习,就一定会取得令人出乎意料的可喜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为前提,通过充分的学法指 ……此处隐藏9177个字……,我知道,这掌声一半是因为她写的精彩,一半是因为这两个同学的谦让,看来无须多说,学生已经明白: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而这正是第二个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三个故事和最后的总结之间过渡不够自然,衔接不够紧凑。

谈礼貌教学反思13

《谈礼貌》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性,作者先用古语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分别列举了三个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伟人,以礼相待的小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开放日教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能初步感知说理性的表达方法。③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我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并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授生以法,让学生学会自学与合作,加大了参与度。整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批注、说好话、做好人。学生理解文本并不难,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特点,便很快明白了故事表明的道理。

朗读始终是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投入情感和智慧,读出课文应有的情趣和理趣,我在教课时抓住关键词,是我们常用的指导朗读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感悟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并不能奏效,果然在指导朗读描写牛皋一段话时,多数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进行朗读,尤其分角色朗读时效果不错。

任务二就是“由扶到放”的教学模式的实践。通过对第二自然段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炼,并且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依次在小组内去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如此安排,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加让学生学会了一种自学的方法,交流展示环节效果非常好,每个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地方是:①时间把握不够准确,下课铃响后没有及时结课。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时间还是仓促,教师不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③课堂练习不充分,没有扎扎实实的去实践。

谈礼貌教学反思14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古训引出自己所要阐明的观点,然后分别列举了三个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伟人,以礼相待的小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在教学中,我重点完成这个教学目标——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行动。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准备比较充分,重点说说展示提升课。

第二节课主要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展开教学: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授生以法,让学生学会自学与合作,加大了参与度。整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批注、说好话、做好人。学生理解文本并不难,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特点,便很快明白了故事表明的道理。难得是让“礼貌”深入孩子的内心,深切的感受到礼貌待人的重要。围绕这一难点,备课时安排了三个环节:汇报“我想读,我想评,我想说”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联系实际说说身边的事,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交流积累与礼貌有关的名言、故事。

正如课题中提到的“谈”,我这节课更多的是注重交流,形成对话,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总体说来,《谈礼貌》这种说理性的文章,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乏味,课堂上学生处处透着“活”字。

在这课教学中,我重点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初识议论文。(二)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行动。

语文课终究不是思品课,我们只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潜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以此来深化并践行主题。但美中不足的是:

1、自身语言不够凝练。

2、个别环节设计不够简练。

3、学生的参与度是辐射到全部了,尤其是后进生,但时间上就没有把握好。

4、没有准确地区分好一二课时应该展示的的内容,造成一二课时混乱。

5、学生出错时应该及时纠正。

今后还应多磨教材,教学设计多走几遍,积极地请教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多交流,及时修改,以便取长补短!

谈礼貌教学反思15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这篇课文目的是教会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引入课堂时候,我创设情境。我和学生互相问候时,我故意表现无礼的举止,让学生谈谈我的表现。再次和学生问候,我表现有礼的言行举止,也让学生谈谈我的表现。前后两次不同的`问候,这样导入很自然,且让学生初步感知有礼貌的重要。

课文通过古人、普通人、伟人三个故事教会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我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方法。第一个故事引导学生精读,通过品析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性格特征,让学生明白礼貌待人的重要。后两个故事让学生在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基础上合作学习。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时渗透写作方法。《谈礼貌》是说理性文章,和四年级所学《说勤奋》表达方法一样,我先让学生复习《说勤奋》表达方法,再让学生知新。本节课还设计了《谈诚信》小练笔作业,教学时渗透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快乐学习。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自由组合表演第一个故事,课文第二个故事相关情节师生共同合作表演。让枯燥无味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轻

松中学到知识。

朗读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在朗读指导时候方式形式多样。齐读、范读、指名读、赛读、分角色读,百花齐放。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方面做得不尽人意:

1、教学过程中举止过于仓促,不够从容,说话速度也快了一点。

2、提出问题的时,有时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很快就叫举手的学生回答。而且提问的学生都是举手的学生,没有举手的学生从来不叫他回答。这样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3、分析课文不够细腻。分析课文忽视抓住关键字眼去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例如牛皋、岳飞向老人问路时候,牛皋问路时候是“吼”,称老人为“老头”,称自己为“爷”,岳飞问路时候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失礼”,称老人为“老丈”。分析课文时候应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牛皋、岳飞的不同的性格、品质特征。

《谈礼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