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予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树教学反思1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到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一、 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
如在理解“如愿以偿”时,唤起孩子的经验储备:你有没有如愿以偿的时候?从而体会如愿以偿的意思,与小女孩产生情感共鸣。接下来以“如愿以偿为主线,展开教学:谁如愿以偿了,她的愿望是什么?谁帮的她?使教学环节流畅,一气呵成。
二、 抓关键词语,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从“并不宽裕”和“陌生”体会金吉娅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
地给予陌生小女孩帮助,更能体会到金吉娅的美好品质。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三、 诗歌接力,感悟“给予”的真谛。
以诗歌接力的形式,孩子们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出“给予”的真谛。孩子们的妙词佳句让人欣喜:给予是帮助、给予是别人摔倒时轻轻地扶起他、给予是一个微笑、给予是几句鼓励......
四、课文留白处,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
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上完此课,总还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而不是被老师拖进去。如在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这时再出示卡片,也许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思维就可能一下子打开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2《给予树》是本学期最后一组一篇有关“爱心奉献”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在圣诞节到来之前,母亲把仅攒的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每人20美元,让他们选购圣诞礼物。其中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陌生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感受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也是本课的德育目标。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可上完课后,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好像忽略了很多细节,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有效地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有三个表达心情的四字词语“兴高采烈、、生气”,我可以先是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其次,可通过孩子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事情来体会,还可以通过换近义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一言不发”等来引导孩
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自身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更有滋有味。
二、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在金吉娅和母亲说没有给她们买礼物时:“妈妈我们已经有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确什么都没有”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其中有位孩子说到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我能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对学生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与反馈
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如果能每次在孩子们回答后不忘记给予一些不同的评价与反馈,对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今后教学中改进的措施:
一、创建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此刻,更多的是老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如果我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我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我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我们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发现这里的学生课外知识获取的`途径太少,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读多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当然作为一个教师,也要有自学的学习意识。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势必就会把自己圈在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
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思考意识,思考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与升华为素质的关键。如果学习中不思考,就不能很好地体会知识具有的精神;实践中不思考,具体的感知就不能得到升华,隐藏的真理也就无法领悟。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给予树教学反思3《给予树》是人教版 ……此处隐藏11636个字……,约好两个小时后一起回家。
可是在购物回来的路上,金吉娅的妈妈却生气了,想知道原因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找原因。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相信你们一定找到答案了,谁愿意把你找到的交流一下!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圆做了什么?
⑴请1~2位学生读句子。
⑵你从他(她)的朗读中体会出妈妈怎样的心情?(生气、疑惑。)
⑶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妈妈此刻的心情!(2~3名。)
⑷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呢?(金吉娅没有给哥哥姐姐买好的礼物。)
2、金吉娅到底用剩下的大部分钱做了什么呢?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答案: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位陌生的小女孩。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⑴请学生自己读这个句子。
⑵能给“援助”换个词吗?(帮助、救助。)
你认为哪些人是需要帮助的?(老人、穷人、残疾人。)
援助中心给了你一种什么感觉?(充满爱、温暖、快乐的地方。)
⑶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有一个洋娃娃。)
说说对“一直盼望”这个词的理解!
(白天也盼,晚上也盼、睡梦中也在盼望,就是一直盼望。)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1~2名)
⑷金吉娅没看到卡片时,想送给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当她看到卡片后,她决定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
虽然她这么做了,可她心里仍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你能用一个词形容金吉娅回家路上的表现吗?(沉默不语。)
⑸此刻金吉娅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⑹回家后的金吉娅是怎么向妈妈解释的.?
2、出示句子二:
“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⑴同学们,你们试想一下,这个小女孩没有什么?
(没有礼物、快乐、爱。)
⑵小女孩一无所有,而哥哥姐姐与小女孩相比已经有许多礼物了。小女孩是可怜的,我们与她相比幸福多了!
⑶谁愿意把这个理由说给我听听!
声音很响亮,说说这么读的原因。
读句子感受。
3、面对如此善良的金吉娅、如此矛盾的金吉娅,妈妈又是怎么做的?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妈妈的拥抱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金吉娅你做的是对的,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妈妈也很感动!)
妈妈在不知道原因时很生气,但当她知道原因后,她被金吉娅感动了!
4、此刻的金吉娅是幸福的,她得到了妈妈的理解,试想一下此刻的金吉娅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充分地说。)
四、拓展延伸
这一棵爱心树给小女孩送去了快乐,让她的愿望实现了,可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并没有收到好的礼物,假如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伴着音乐写。)
五、总结
妈妈从生气变为激动,金吉娅从沉默不语变为开心激动,那位陌生的小女孩也露出了笑脸。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此刻的给予树在那么看来又是一棵怎样的树?
请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在我看来,给予树又是一棵__树,因为__。”(按照这个句式来是说一说)
是的,给予是快乐的。金吉娅的机遇给妈妈带去了感动与骄傲,为哥哥姐姐树立了榜样,给小女孩送去了快乐,为我们送来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也为金吉娅自己带去了快乐。
这个圣诞节因为有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而变得特别。让我们也把这棵给予树种入自己的心里,让它在我们的心田永远散发芬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给予树教学反思14《给予树》所在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第三、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给予树教学反思15本篇课文,我用了一节课和同学们学习,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却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在于我把两课时的内容融在了一节课里,就像姬燕老师所说的课堂容量大,是一节很完整的语文课。但正因为如此,哪一点都想接触,可又难把每一点都体会透彻。
在这堂课中既有《铃儿响叮当》的情境导入,又有字词的识记、课文朗读检查,还有课文的整体感知,更有人物的解读,在最后还有情感的升华。但是对于三年级三班的学生来说,这几点要想在一堂课上全部掌握却很难。本节课我的生字实际环节就用了将近10多分钟,检查课文朗读又用去将近10分钟,加上课前的情境导入、课文链接,那品读课文时间就只有10分钟左右了。因此在品读课文时我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学生自主品读的时间少了,我说的'多了,指导朗读的时间少了。
因此,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设计我修改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那个脉络,分享初步阅读感受。第二课时: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感悟中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另外要有金吉娅的爱延伸到文中的母爱、手足之爱。还可以展开想象,联想陌生的小女孩的生活境遇、愿望卡上的内容、收到礼物后的来信等,进行说和写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