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1结合这篇课文特点,落实本单元目标,将这篇课文的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2。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研读“梅花精神”相关段落,欣赏梅花,受到美的熏陶。
分三课时来完成以上目标:第一课时:开火车读课文,正字正音;检查生字词认读书写情况;写写文章讲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第二课时:概括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在几件事中找相关语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并体会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第三课时:品读关于“梅花精神”的段落,听《红梅赞》;做基础训练。
在第二课时上课过程中,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比较难,我借助了之前老师留下来的一段微课资料,先做了讲解,又让学生去做批注。学生在做批注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从第一次这个词语中看出外祖父以前没有训斥过作者的妈妈,而因为梅花图训斥了妈妈,所以看出了外祖父非常喜爱梅花。”也就是学生还是停留在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并没有上升到写法的高度,经过老师的再次指导,学生最后都能学会在写作手法的角度抓住关键词做批注。
虽然这节课历时比较长,但阅读教学目标明确,训练比较到位。这篇课文如何进行写作的训练是我要思考的问题,哪些地方是学生进行写作应该借鉴的呢?我想应该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或事情来表达感情。怎么训练到位?我还得好好思考。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2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 "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3本课是讲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段录像和一张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播放《江姐》的主题曲,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品格,领悟梅花的品格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播放歌曲后,让学生说出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自然而然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顶天立地。
3、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歌曲的播放中,发挥想象,写下外祖父分别时对莺儿所说的话。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加深了对外祖父爱国情怀的理解。
在本文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外:例如在复习导入的生字的默写部分要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在第二个环节解读“梅花魂”部分,老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得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不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得到情感的熏陶。作为教师本人,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学他人之长,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4《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学完后有了以下思考: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 ……此处隐藏6746个字……铭记梅花魂。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不是很好,发言的同学仍然比较集中,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课下我统计了一下举手发言的同学只有26人,怎样让那些沉默的同学开口?怎样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起来?这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评价不够积极、灵活。很多时候少了老师的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怎样让评价更及时、更灵活、更发自老师的内心,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改正的地方。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10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11一个新老师,初到一个新学校,难免想上一节好课,上一节让大家赞赏的公开课。
接到上课的通知,便满怀信心,不辞辛劳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备课大行动。在校抽空仔细阅读教参,放学回到住所匆匆应付完肚子,迅速跑到网吧,查教案,下课件,找图片,回来之后,再绞尽脑汁查漏补缺,完善设计。尽管辛苦,想到这次公开课关乎班级士气,个人荣誉,也觉得值!
虽然课最终上得不理想,但两位校长和语文组全体教师的精彩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任何成功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节课,一方面为了保持设计思路的完整性,和自以为的“精彩”,另一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不了解。结果课堂内容安排太多,两节课的内容基本压缩到一节课,上课时心急,手忙脚乱,很多环节一晃而过,甚至直接跳过了。很多环节都变成走过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总担心学生基础不好,回答不到。很多时候,自己直接总结出了答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我想要及时充电,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第三,语文课上应有朗朗书声。这节课缺乏朗读的知道,加之内容安排太多结果实现设计的朗读都漏掉了,学生读得太少没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后面设计的歌曲欣赏自然谈不上情感的升华。语文课堂离不开朗朗读书声。
第四,教学中细节要处理好。这节不少地方说得太快,没有仔细讲解,学生也没有细心体会,走马观花一晃而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教学,甚至影响对文章理解的深度。
第五,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备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自己上课的思路,内容制成幻灯片,上课时按照幻灯片一步步继续,结果思路僵化,不能随课堂的变化而变化。本来多媒体是为上课服务的,结果反而受制于它了。
在华安学校我还是一个新教师,要从零开始,需要不断的完善、充实和提高,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百尺竿头,更上一步。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反思12语文是充满诗意的,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那霎那间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无不展现了语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处知识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要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含苞欲放的花朵,让她们诗意地开放在孩子们的心里。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试图从诗意语文上寻找突破口。
一、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这首词中带有伟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随着诗画同步欣赏吟诵,孩子们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二、个性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三、乡愁结题,诗化中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带来的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节课结束之际,随着动情的配乐朗读,孩子们对于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感受颇深。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