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各个部件大致的功能、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关系、桌面的认识与开机关机。
第一课在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时,主要着重让学生分清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并且能够举列说明。
第二课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关系。本课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史,硬件各个部件的作用,不同软件的作用,以及软硬件的关系。并且结合软硬件的关系说说,如果硬件好,软件不好,或者软件好,硬件不好会怎么样,让学生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课,讲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主要讲了图标,图标的排列,图标的显示,任务栏的操作。讲图标的排列的时候为了让教学更有趣味,我在排列图标时把图标排成心形,顿时学生有了兴趣。
总之课堂上,要尽量将枯噪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才能积极努力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 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根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简要教学过程如下: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新龟兔赛跑”。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一、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正如有的教师所说的'方法:学生大部分喜欢游戏,那我们何不采用游戏的方式给他们上课。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二、反思能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计算机”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发兴趣。要使小学生的自发兴趣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中成为永恒或更加高涨,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了。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小学生能在未来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我们要使学生们学习得有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正因为这些,我在低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游戏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游戏的精彩,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一、利用计算机游戏,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初始兴趣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计算机课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展开课堂学习。在给二年级学生上指法课时,如果单纯的照书本练习,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他们先掌握了手指分工,下一步需要在速度上有所提高的时候,我将《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中,使学生进入到一个专门练习指法的游戏天地中。只见字母符号从“天 ……此处隐藏8739个字……、探索欲,持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相信很多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详,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构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应用起来。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构筑不仅取决于文化的承载物(如信息技术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而且取决于文化活动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者)之间的动态性关系。所以,对于课程的建设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1)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以任务繁重为由,忽略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这个学科的老师更应时刻注意自我提升,应该通过参加培训或者学习优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实施和评价,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师生角色转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参加一些科研活动,也会培养教师们严谨、科学的作风和优秀的科学素养
(2)增强对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或许会造成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如果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不仅会招来学生们的不满,也会让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小学的武健老师“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观点就传达给我们这样的一种理解,每一个教学单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升华”,要进一步加工信息技术教材。的确,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
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同时,它也是一门快速成长的学科,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过程,用矛盾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本节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师机图片,并且运用找图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学探究浏览图片工具acdsee的若干功能,是对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突破。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想象力,利用图库中图片来修改大小,调整合适的尺寸,处理颜色偏暗的图片……,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电脑操作基本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围绕各自的选题创作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在快乐、和谐、协作的氛围中自主去创作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本课是学生开始学习制作电子报刊的第一课,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板报的主题。在本课,鼓励学生选择主题创作,让学生了解电子板报的组成,学会规划板报的版面,绘制出版面草图。我也让学生们注意选题,因为选题是报刊的灵魂,为电子板报确定主题时,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当然题材新颖、时代感强!学生经过思索和讨论,选择了比较好的主题,并进行资料搜索。
四年级的学生自己创作自己的电子板报,非常感兴趣,我也放手让他们自己设计,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对文字资料的搜集有些不熟悉,我就让掌握熟练的同学做小老师,这样也增进同学互助的好习惯。这节课完成得很好,发现他们的想象力很强,每个人的报刊主题都非常好。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电子邮件了解甚少,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已经申请了电子邮件使用并经常使用,但是在系统的书面知识方面并不一定全面正确地掌握,因此在基础知识方面也要全面落实下去。所以我一开始就创设了暑假如何联系好朋友的情景,通过常规联系方式的对比,总结出电子邮件快捷,费用低,多媒体的特点。引发学生希望拥有一个电子邮箱的渴望。通过演示,提醒几个重要的`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尝试自己申请电子邮箱并利用任务单上的表格记录自己和好友的邮箱,为以后的发送电子邮件大好基础。
整节课应该挺顺利的,一个突发情况就是学生按照正常的操作步骤却不能成功申请邮箱,原因是同一个IP地址不能在短时间里连续申请同一个邮件服务器的邮箱,而这个情况并没有在教材里说明。于是我就马上说清了原因并提醒学生到其他邮件服务器去申请,虽然最后有极个别同学没有完成申请邮箱的任务,但申请的过程已经非常熟练了,回家后也能独立完成了,所以整个教学效果还是明显的。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也注重了网络安全方面教育,教授学生如何保护好自己邮箱的密码,以及破解他人邮箱是违法行为等网络安全行为准则。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有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年级,总体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初步具备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个月来的教学作如下的反思。本月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一单元初识信息技术。八年级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的初识Excel。
第一:七年级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有:信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文件夹和文件的区别。八年级主要是通过实例来理解掌Excel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采取的是提问和举例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理解学习。
第二:根据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动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反思和探究活动,达到对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进而迁移、应用。七年级学生对教材中的硬件系统的硬件设备的认识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课件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机的这些硬件设备。初识操作系统部分让学生完成这些具体操作如正常的开机、关机;启动“记事本”程序设计;任务栏的设置。个性化桌面部分学生能快速掌握建立桌面快捷方式图标;设置有特色的个性桌面图标如“V”;同时对桌面的屏幕保护程序设置;设置想要的桌面背景。信息的管理部分学生能分清文件和文件夹两概念并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应用。八年级通过制作个人消费统计表、初一一班成绩统计表、课程表等表格的制作,让学生做中学更容易理解和掌握Excel表中单元格的理解、操作从而循序渐进的学好此软件。我采取的是课件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能马上应用操作,大大加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学生的上机积级性很高并能按照教学内容做好每堂课的技能操作。当然也存在学生借上机来机房玩游戏的这种情况,我会时时提醒学生并认真学好本课程。
反思这一个月的教学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很浓,对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尤其是上机的动手能力也有提高。以后继续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反思和探究活动,达到对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进而迁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