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5 02:05:13 收藏本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1

这篇文章是《世说新语》中关于品行的“方正”篇。作为南北朝时志人小说,内容通俗易懂。字词障碍不多。我是这样授课的。

首先,还是让学生自行朗读文章,要求是参照课下注释朗读,完成后,找一位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认为哪个字音读得不对,就圈点出来。学生开始朗读了,经过昨天的训练,他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课下注释,所以把“尊君在不”得“不读成“否””,这是读对了,但是有的同学开始在这个字下面划线,并且这边一读结束,那边就迫不及待喊,说“不”这个字读错了。不待我回答,马上有同学提醒“看注释!”这一读,一纠正,学生对这个字的音和解释都了解了。

于是开始第二轮朗读,学生齐读。然后,我找学生开始说说知道了怎样一个故事,韩应愿一字不差地翻译了出来。我就强调了几个重要的实词“期、去、委、去、”,学生也一一答对了。于是,我进行第三个环节:让学生来表演!

学生喜欢呀!争着抢着要表演!

我就选了两个男生上来。他们早已经商量好了,一个当陈太丘的友人,一个当陈元方。

郭振宇有点调皮,他做了个骑马进来的姿势。我立马止住他,问大家,他做的对不对?立刻有人指出:“这样不对,因为文中说了,友人感到惭愧时,动作是‘下车引之’,所以,骑马来肯定是不对的。”

郭振宇重新进来,找到正在嬉戏的“元方”万嘉乐,开口便问:“你爹在吗?”我再次止住他:“这样问对吗?”学生回答:不对,这样不礼貌!你看,他们注意到了文章是“尊君在不”,“尊君”是敬称。能翻译成“你爹”吗?学生马上回答,应该翻译成“你父亲在吗”,然后带领同学们看课后的敬词和谦词。然后举了著名央视主持人朱军采访时不当的语言,他称呼对方的父亲为家父,这对不对?根据这个表,学生能知道“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称呼对方的父亲,现在其实也可以敬称对方父亲令尊的,那就可以翻译成“令尊在家吗?”

万嘉乐回答:“我父亲等你很久,你没有来,他已经离开了。”

我还是问学生:这话有毛病吗?有学生说没毛病,有学生举起了手,提出“君”应该翻译成“您”。你看,细心的学生就能不忘“敬词”。通过两次提醒,学生注意多了。在称呼上没有问题了,但是,郭振宇在表演“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摇晃着身体,显得不庄重,而友人说“非人哉”的`时候,他是坐在车上的,因为后文“有下车引之”。通过表演,我们把文章的内容,翻译了出来,把人物性格分析出来,把元方的聪慧,据理力争和可爱的样子表现了出来,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敬词和谦词”在神态和动作上的表现。

后来通过检测,发现学生的学习印象还蛮深刻的。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2

《陈太丘与友期》是七年级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咏雪》是同事上的,没有讲解字词,也没有讲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所以我在上《陈太丘与友期》时,就着重要讲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这节课按照余映潮老师对文言文的评点设计的.。

十分钟字词积累,主要是教师讲解重点字词,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方法。

十分钟课文译讲,主要是学生活动。

十分钟课文赏析,分析人物,对比《咏雪》阅读。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

十分钟背诵课文,学生活动。

这样的设计,来上第一节课,觉得重点很清晰。任务很明确,师生活动穿插进行,学生学得很扎实。

难点是人物赏析。对于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很快学生做出了评价。对比阅读有些难度,学生只能从浅层面来谈,我就作以补充。

整堂课,思路很清晰,环节很紧凑。

只是背诵部分时间只剩下三分钟。

可以压缩的环节:文学常识部分,译讲课文部分。

需要改进的部分:学生译讲前,要说明白要求。

这是一种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3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无礼了?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样各抒已见。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4

这是导学技能操练课,为了上好这课时,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 ……此处隐藏4892个字……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来,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作为教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经过这次磨练,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好,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磨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13

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准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四)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有较大积极意义

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谓吃力不讨好,本文的教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种学习方式的理解。否则,课堂不可能如此活跃,学生解题以及思想上的闪光点也不可能让我们捕捉到,更说不上发扬了。特别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了。记得在课堂上有一名同学认为客人以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而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难道是有理。当时有些同学就在下面笑,这时,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认为他讲得有道理,且想法不落俗套,并鼓励大家用掌声欢迎。他后来也有很精彩的发言。

转了过来,是我错了.我想这虽然是个小插曲,但也给我一个警示,对待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仔细,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14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它却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构思这篇课文的教案之初,一个重要的理念已经明确,那就是,规范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学会看课后注释,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反复诵读,根据上下文揣摩,推理文意,学会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等等。因此,对以上理念的贯彻和实行应该说是贯穿本课教案设计的始终。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明确,反馈明确,落实明确。教学准备完成了,但教学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因为课堂教学设计只是我单方面的行为,如何有效地贯彻,还要看学生们的反应和配合。

T月2H日的课上好后,我觉得令人满意的地方是,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没有出现打扰课堂学习气氛的意外,教学辅助设备也运转正常。重要的是我所设想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得到了一个较完整的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我想不足的地方也是很多,比如,在自读要求这一环节上,我提出的'要求比较详细,但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并没有逐一落实到位,只是抓住了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这样给有心的学生造成一种老师教学前后照应不周的,比较粗放的印象。还有对于学生的提问,涉及面还可以更广一些,要加强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的观念,不能光为了热闹和顺畅就只提问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那些沉睡着的,羞怯的,敏感的心灵更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还有一个小地方也不得不提,文中的元方,课下注释为陈纪,学生的回答是非常正确的,我当时心里想的是元方的父亲陈太丘的名字—陈实,当学生回答是陈纪时我当即予以反驳,但马上我脑子转了过来,是我错了。我想这虽然是个小插曲,但也给我一个警示,对待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仔细,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虽然听课专家组里的校长和诸位高级老师给了我一些好的评价和鼓励,我还是始终觉得我有很多的不足和要继续学习的地方,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特色,如何更深地挖掘教材,如何在初中语文的知识体系框架下,逐堂课逐学期逐学年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一个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我将力求自己做到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目标:随堂课要像公开课那样准备那样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15

自我感觉课件做得比较满意,思路较清晰,从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复述故事到质疑探究……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由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讨论,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方面由诚信到宽容,由做人到处世。我的课很重视诵读,我采用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以此来让学生整体感知和进入文本,这是进行探讨的基础。课堂上我还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最大的亮点是对学生的背诵指导。

但因为容量较大的原因,时间显得紧张,所以有几个环节开展得不够充分,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如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采用男女分组的形式辩论,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次公开课,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以前没有在陌生班级,对陌生学生上课的经验,学情把握不够,课堂教学随机应变能力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最后环节时间太紧,师生互动不够。以后会多加历练,多加注意。

通过实践和听取导师及其他同行的意见,受益良多。自己的课上完了,感觉比较轻松,还有就是感觉今天是收获最大的一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