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1一、教学过程描述
童话《皇帝的新装》通过的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写了一个皇帝遭到骗子的愚弄,闹出了一幕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的丑剧。刻画了一群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人物形象。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哪一条线索来写?我本意是让学生理清思路: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把握故事情节。然后指出“新装”是线索,进而说出“新装”的种种奇特性质,导致皇帝被骗。最后由小孩“揭骗”,引出主题。出乎我的'意料,一提问就有学生大声回答是以“骗”为线索。我马上想到“骗”应该是文眼,因为文中的人物除小孩外,人人都扮演“骗子”的角色。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无一不骗。
我随即提问:是谁骗谁?
有的说是骗子骗皇帝,有的说是大臣骗皇帝,有的说是百姓骗皇帝,还有的说他们自己骗自己……回答个有千秋。然后我就顺着“骗”设计了几个问题:
1、骗子为什么会想到用织新装来骗皇帝?(找出相关描写)
2、骗子是怎样一步一步行骗的?
3、在骗子行骗的过程中,皇帝、大臣、百姓他们充当的是什么角色?他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他们有什么特点?
4、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揭穿骗局?
学生在解决以上问题后,引导理解主题水到渠成,课堂掀起了高潮。
二、反思
本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理清线索“新装”,把握情节,不料中途却有学生说出以“骗”为线索,意外地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的独到发现使教学向纵深处发展。
教师在备课时固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符合学习要求的一些问题或话题,然而在教学中又有很多是无法预设到的,因为学生的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和灵感,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见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当学生的活动游离了教学的“预设”时,教学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这些变化因子,而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方案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这些动态资源,并灵活纳入教学设计之中,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以使教学得到完善。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2《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话,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目标为:1、理清文章情节;2、理解童话想象夸张的艺术特点;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为此编排了一个小小的课本剧“游行大典”片段,小演员的表演还算到位,增添了一点小小的乐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分析人物,理解主旨。
最后乘同学们的兴趣甚浓,我布置了一个写作题“皇帝游行大典结束后”,并作了简单的提示:受了骗的皇帝回到皇宫,他会想到些什么?有怎一番表演?2、全城的老百姓又会怎么议论这件事?结合课文合理的想象口头作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回味无穷的结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写作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也深化了开去,将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急需改进。1、课堂读文本疏忽了,2、学生想象板块,干预了学生思路,比方张同学说结束后,受到皇帝的表扬,我反问了一句,咋会收表扬呢?课后了解才知道,他原本是从“有意随声附和,欺骗皇帝,让皇帝通过出丑,反省自己,从而悬崖勒马”的角度想象,老师的干预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3一年一度的联片教研在我校进行,我代表城关二中讲了《皇帝的新装》一课,这是一篇童话,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学生对文本很感兴趣。
我设计这节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合理,教学思路清晰。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备课时,首先要确定好这一课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我要想清楚,这一课,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我定的目标是: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童话故事的文学常识。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写作思路。了解童话通过幻想、想像和夸张塑造形象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了解作者、作品及重点字词,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合作探究文章主题,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引导学生吸取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有谈话导入;预习成果展示;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拓展训练,续编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教师寄语结束全文,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
(二)用精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文本。
这节公开课每个环节,我都用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探究主题。例如,这篇童话故事长,要让学生一下子理清故事情节是不容易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童话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学生畅所欲言,待学生对故事情节了解得差不多了,我又抛出了这样一道题:谁能根据故事情节又快又准完成这道填空题。皇帝()新装——骗子()新装——大臣()新装——皇帝()新装——小孩()新装。这样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故事情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颁奖仪式]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评委,给我们的课文中的人物颁个奖。有四个奖项:“最可笑者”“最可恨者”“最卑鄙者”“最可爱者”你会分别颁给谁?说出理由。问题一出示,学生们很踊跃,激活了课堂气氛,也能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用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文本,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走进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节语文课,我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既让学生动起来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 ……此处隐藏7023个字……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最后乘同学们的兴趣甚浓,我布置了一个写作题《皇帝的新装续写》 “皇帝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受了骗的皇帝回到皇宫,他会做些什么?特别是对两个骗子和说真话的那个小孩。 “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回味无穷的结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写作,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也深化了文章主旨,将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因此这堂课的设计遵循了“阅读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原则。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也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急需改进。 在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时,我设计的问题是:“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收获了什么?(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我强调了是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讲解,但是学生都是从这个人文性的角度来赏析的,从单一的思品这个角度来谈。在课堂结束后从作业的反馈——续写结尾来看,大多数学生能较好运用人物的性格发挥想象写出了结尾,但是学生思维定势,大多是写皇帝继续执迷不悟穿新衣,最后国破家亡,这样的结尾虽然比较符合情节的发展,但是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天马行空。
总得来说,从学生的掌握效果来看,基本能达到我预期想要的效果。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13像往常一样,对着自己熟悉得有点陌生的旧课总是要发呆半天,怎样才能突破自己的瓶颈,怎样才能不走以前的老路,怎样才能走出教学的高原期,我考虑了半天,抓住了"谎言["这一切入口,成功的抓住主题教学,用一个课时将这老课上透上厚上出新意,没有作秀,没有观客,只有自己的真实和学生的朴实,当两者相遇的时候上出了厚实。
《皇帝的新装》一课是安徒生的一个很著名的童话故事,作者借这个夸张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的虚伪无耻的不正之风,具有警醒世人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对于初一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做人的真诚,于是我选择了”谎言”作为课堂的切入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以及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的要求来上这一课。我是将这一课当做阅读课来讲的,主要使用谈话法,所以读得比较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体会人物的内心,以及咀嚼童话的意蕴,如让学生思考“说谎的都有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说谎””如果你是他们的当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不会说出真话”作者想要借着这么一个至上而下的编织谎言的世界,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学生一起去探讨、领悟。当然,我们不应该规定死一个答案,因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在课堂上的感悟。
当然,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犯了个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学生的能力。我不应该临时改变原来的设计让他们分角色表演,或许让他们出来复述故事效果可能会好些,分角色朗读会更适合。另外,我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还穿插了一段很精彩的音乐,可惜那天的音响设备出了故障,没有播放出来,觉得比较可惜。还有,我一位老师交谈过,她向我提出这个意见:《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告诉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中讲真话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还是要引导学生去讲真话,也就是说思想教育这方面我没有注意去引导。可总体学生活跃的思维,争先恐后的发言,滔滔不绝的言谈,的确是呈现出可喜的局面,整堂课学生是在”动”中度过的。
每次遇到旧课,都当作一篇课老教的时候,选择不同的切入口,你会发现语文的世界会耳目一新,也会精彩纷呈。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14在这次活动中,我教学的内容是七年级语文上册26课《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在新、旧教材中都有,是一篇老课文了,但它又是一篇典型的童话故事,所以我根据童话的特点,以情节、人物、主题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以童话主旨和夸张、想象的写法的理解为教学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①以童话故事、童话的特点导入新课;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③研读课文,品析人物。在研读的过程中,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从夸张的写法以及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来品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师生互动;④质疑探究,归纳主旨。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⑤总结写法,拓展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夸张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写法来续写故事。教学时间为两个课时。
在这两节课中,我做到以下几点:1、以语文课堂的'三个维度为基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教给学生品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同时通过归纳文章的主旨,渗透思想教育。2、为体现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发点,①通过指导学生默读、齐读、听录音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②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③通过思维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也有一些遗憾:1、第一课时开头我精神有些紧张,所以声音不够大声,但几分钟之后就转入良好的状态;2、第二课时品析骗子、官员等人物形象时,我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一些,所以下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时由于时间仓促,学生朗读过程中不入戏,而我没能及时的指导和点评;3、给学生写作训练的时间只有8分钟,效果不是很好。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触很深,要上好一节课,须做到:1、教师首先要自己独立钻研教材、教参,吃透文本。2、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较好的教学过程。3、教师课堂上要有随机应变和驾驭课堂的能力。4、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特有的优点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标准的普通话,整洁美观的板书,带有鼓励性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大方且具有亲和力的教态等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朝着这些目标去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15《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趋向更为理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上。我觉得这两个点很值得我们去推敲。在设计教案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角色进行分析,可以通过文章中的语言,心理描写去推断这个人物的性格、品格。总的来说学生的反映尚可,当时总觉得这样一篇幽默风趣的经典童话仅仅这样分析一下就算了,总是太浪费了。
暴殄天物,浪费好的教学资源总不是我想看到的`。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话剧的题材,于是,我改变了当天6班的课堂上课内容,先上了口语交际,用一天的时间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皇帝的新装》的剧本,让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断来进行描写,这样演出开始了。
6班一直以来不是很活跃。我常说他们装深沉。本来还觉得这样的安排,万一他们不演怎么办,冷场怎么办?没想到他们演得不亦乐乎阿?
这是之前就写好的反思,一直都没有时间发上来,我觉得这次尝试挺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