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1变革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是课改的热点,也是课改的难点。下面,我们就《火烧云》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火烧云》是一篇老课文,作家萧红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通俗的语言和灵活的笔调,把她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而感受到的火烧云的美跃然纸上,从而尽情地表达了她对火烧云的喜爱。学习这样的课文,要注重美的发现、美的感悟,在发现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而发现、感悟、熏陶的过程是学习者自主能动的过程,因此,学习这样的课文,更应该也更适用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方式。
一、实施自主性学习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而,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课前,激发学生观赏霞光、火烧云的兴趣(朝霞和晚霞是美丽的,神奇的。然而必须经过多次的仔细的观察和用心的品味,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它们的美丽和神奇。),建议学生观赏霞光和火烧云;课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作家萧红的心中,霞光、火烧云是怎样的美丽,怎样的神奇呢?她用她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生动逼真地给我们展现了霞光、火烧云那奇丽的景象。);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恰当的引领,有了正确的引领,自主学习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地前行。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了解作者是抓住霞光、火烧云的哪些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通过朗读和想象,品味霞光、火烧云的好看有趣,品味课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趣;自主学习不能因课止而终止,而应“绵绵无绝期”。因而课末可激励学生课后观察并描写其他天象(诸如晨雾、日出、星空等),感受天象的壮观与神奇。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
有了自主学习为载体,探究性学习就有了可能。探究性学习,要以问题为抓手,以课文的重点、亮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为着力点。问题和着力点都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着力点往往和问题相关,带着问题去阅读便能发现阅读的着力点。探究性学习,要根据研究的问题的特点和语言材料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探究性学习,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及时而恰当的引导和帮助。本课教学,可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而发现课文不仅描写了火烧的颜色、形状及其变化,还描写了霞光;从课文内容去质疑,带着问题分块读,通过想象、感悟,发现霞光、火烧云的特点,感受霞光、火烧云的美和有趣;从写法角度去质疑,发现全篇是按火烧云的生命历程安排写作顺序,局部是按事物的性质来分块的;从观察的角度去质疑,发现作者不仅观察周到仔细,而且特别善于想象,尤其是爱美的情感和审美能力,令人叹服;从语句角度去质疑,发现作者用词非常正确、生动、形象(这是引导发现问题)。可引导学生注意一些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关键性的词句(这是引导抓住着力点),通过这些关键性词句去发现和感受霞光和火烧云的美和神奇。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想象去感悟霞光和火烧云的美和神奇,感受语言的生动和形象(这是提示研究的方法)。可引导学生先从课文的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初步感知霞光和火烧云的美和神奇,再分块研读,细致深入地领悟霞光和火烧云的`美和神奇,感悟作者的观察、审美和语言的优美,最后实施综合性学习;在研读板块是,也要引领学生按照从吸收到表达的进程来学习,先通过读和想象,通过研究关键性词句去感受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再通过言语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对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感受,并且在交流研讨中,凭借自悟,产生合作效应,丰富和加深各自的感受。
三、实施合作性学习
从合作形式上,主要采取同座合作、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实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搭建生生、师生交流的平台,实现师生的互动。从方法上,通过同座合作促进个人探究,借同座合作合力攻克个人探究中随时遇到的难关,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获取多元的深刻的感悟,强化和优化语文实践;小组合作主要交流各自探究的主要成果,与众不同的成果,研讨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班合作主要是交流各小组合作研讨的成果,以及在听取他人的交流后或者在进一步的探究中获得的新的感悟,研讨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者课文的关键性问题。从内容板块上,合作探究课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会这样写,初探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获取初步的感受;合作探究课文,合作探究霞光、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其变化,感受霞光、火烧云的美丽和神奇,探究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合作进行拓展实践,鼓励学生合作进行课后绘画、配诗、改写等形式的训练。
四、实施综合性学习
画一画,画霞光和火烧云,画课文中描绘的,画自己想象的,鼓励给图画配诗。写一写,写霞光中的别种事物,写别样形状的火烧云,写别种事物,将课文或片段换一种口气写,或者换一种文体写(如诗歌、童话)。可以独立实践,也可以合作完成。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2《火烧云》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篇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丰富、有趣,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想到学生们都见过火烧云,只是没有较为细心地观察过,而近来一段时间天阴,所以我准备了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在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我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播放课件,给学生以感官刺激。自然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连几位平时不大爱读课文的学生都很认真地读并就不懂的字提问。在学习中学生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
二、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我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我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 ……此处隐藏7093个字……六色、变幻莫测。
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教学思路显得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此时的'迁移教学,学生都很感兴趣,发言踊跃,效果是不错的。经过筛选,我安排了一项片断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个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11《火烧云》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文章。文章理解起来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要想把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讲清楚,并且让学生能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却不是一件易事。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会写描写景观的文章?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几天,为此,我了解了许多资料和借鉴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才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时喜悦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同时启发质疑: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形状、颜色有哪些变化?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通过阅读告诉学生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再进一步告诉同学们,作者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快且多,更进一步的是写出了人们在看火烧云时的心情和感想,这才是我们写这类文章的目的和深度所在。告诉同学们,自然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有无数的作家、诗人描绘过它们,赞美过它们。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火烧云这样迷人的景象,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用心去体验,大胆去写,也一定能写出像《火烧云》这样的好文章。接着,我有意识地发掘课文中的“扩散点”,即火烧云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等特点,让学生通过通过各种形式地读,给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按照火烧云“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写作顺序,让学生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这样,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让他们能真正入境体验,感悟和表达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
“以读促写”,让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艺术特点引起兴趣,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有指导的“读”促进“写”,“写”带动“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锤炼了思维!读写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12开学第三天教研室的领导、老师们来到舜文教学督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在此次督导过程中受益匪浅。沐浴在各位教研员老师悉心指导的雨露中,我们这些年轻稚嫩的小苗再次拨正了自己成长努力的方向。在聆听了朱老师关于语文教学中的“七清”后,不禁自问作为教师的我“清”了吗?
对照教研中朱老师所说的“七清”,反思自己的课堂令人汗颜。对于教材的理解,自己到底做到了几分?本节课中学生的发展,又有多少呢?
1、 课时目标清。
教师要清楚课时目标,课标中学段的目标要求,与各年段间的衔接。在四年级已经开始致力于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火烧云》一课中的训练重点为边读书边想画面,但是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我却忽视了课题中的星号。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导读语中“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中已对学习本文的读书方法有所指,再加上经过前面三篇的学习,本课正是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此方法进行学习的大好时机。然而在我的课堂上此教学目标却不见了踪影,在课时目标上我没达到“清”的要求。这是导致读书的无目的性、无发展的原因,没有落实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求。作者通过火烧云变化快、变化多,展现了火烧云的美、大自然的神奇。我想学生读书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课中我并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想画面的方法来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使得学生对于火烧云缺乏感性的、深层次的认识。试问没有唤起他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又怎能读出感情呢?
2、训练重点要清。
语文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全都抓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深入,这样学生是很难有所发展的。要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什么?可以在重点词、句、段中重点着力。通过“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至东边”中,抓住“烧”来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这是一处语言文字训练点,可以借助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来让学生感受。火烧云上来了,烧红了西边,烧红了东边......你感受到什么?火越烧越旺,动起来了,漫延起来了......美吗?通过教师对火烧云烧起来场景的渲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及感性认识,在头脑中产生一副美丽的火烧云的图片,这时学生会对烧字之妙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而不会像我的课堂中学生理解不到位,最后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时学生的茫然。要通过我们的'课堂使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教师自身也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来设计。
3、指导层次要清。
明确教学步骤,先进行什么?在干什么?要心中有数,才会更好的驾驭并指导学生。关于教学重点的突破要有坡度,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先怎样教?再怎样教?要在 “点上着力,点上推进”。例如教学第一段时,可以抓住文章伊始“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通过教师的声情并茂范读此句,调动起学生对火烧云上来后所带来的变化的喜欢,从而推进指导学生朗读。
4、 策略方法要清。
本文中4、5、6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其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的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得变幻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捋清作者描绘顺序,发现三段中在层次上的写法一样。先出现什么?再怎样变化?后来消失了。按照这种写法,说说其它形状,(把此时的天空比作动物园,其它动物会怎样呢?)将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5、是否到位要清。
教师的针对学生的回答、朗读是否到位要了然于胸,根据事实来评价。学生回答问题了,是否正确到位。不到位怎么办?要引导走向深入,不能直接出答案结算。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有激励、推进、指向性,好在哪?不好在哪?让学生心中清楚,不要出现模糊、笼统的评价语言。这样学生再回答问题时才会明确应从哪个角度来思考。
6、提问指向性要清。
问题的设计不能过多、切忌随意性,而且要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入理解的可能。
7、评价推进要清。
教师在理解教材、熟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指导作用、激励作用,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推广、过渡。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怎样让他听别人的发言,怎样补充。
再次坐到电脑旁重温朱老师的谆谆教诲,着实让我感到导师引路,犹如明灯领航的作用,相信我们舜文家的苗苗们会在各位领导、师傅的引领下更加快速茁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