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10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1《跟踪台风的卫星》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跟踪、驾驶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贡献,从而形象的为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我教学的时第二课时,本课时我定下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
3、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在备课中,我考虑到孩子们对于台风与卫星这两个事物不了解,甚至很陌生,更别说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个他们不懂、不明白的事物。因此如何去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爱上他,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于是我抓住这篇文章的文体——科学童话故事来入手。孩子们喜欢听童话故事,爱看童话故事也爱读童话故事。我便利用孩子们这一年龄段学习特点,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台风和卫星,通过双方之间的对话,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到任务的性格特点,抓住台风语态、气势的变化,突出卫星的重要作用,通过台风在有卫星前和有卫星后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对比,再次突出卫星的作用重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孩子在读中深深地记住了小卫星能战胜大台风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从喜爱卫星到爱上科学发明创造的情感。
其次,我根据三、四年级学生的阶段学习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谈话风生”等词语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理解词语意思,老师总结出示词典中的意思解释,最后通过句式训练,通过“台风来了,因为 ,所以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使孩子们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又再一次突出了卫星的事先预报作用。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词语从而又能理解文意。
目标定下来,环节设计好了,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不足,导致在课堂上老师牵引过多,问题过碎,没要起到老师导的作用。希望在坐的各位领导老师能多多给予帮助。
谢谢!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2《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描写了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台风,时刻报告台风的动向,全心全意地人类服务。而本篇童话最显著地特点是:对话生动,动作可感。所以在教学本文,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特别是在那些关键的对话、动作上下些工夫。而且我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与台风、卫星相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注重读,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晓畅直至提高。并且在读中相机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再深入研读。这样一来,就简化了头绪,直奔重点,所以一节课的效率显得很高。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3《跟踪台风的卫星》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做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章情节生动,语言活泼,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在形象的童话情境中传播了科学知识,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本篇童话内容构筑在一个颇具意味的童话情节上,语言、动作特色十分显著,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特别是在关键的对话上下足了工夫。整堂课以朗读台风和卫星的对话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文中角色,借助五次对话的朗读练习层层深入,在有梯度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反复品味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感受气象卫星的独特作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读是其中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在这一节课中,我始终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分明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晓畅直至内化、提高,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
一、读有目的,注重实效
阅读教学十分强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升华。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但学生的读绝对不是小和尚念经式的呆读,学生的每一遍阅读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这样的阅读才会有质量,才能有效果。我在学生每一遍读前都清晰地提出读的要求,首先,以“跟踪”一词为切入点,提出的要求是“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三次出现‘跟踪’一词的句子。” 这是对初读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全文建立整体印象的过程。“不动笔墨不读书”,提出边默读边批注的要求,有利于学生静心与文本对话,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紧接着进行深入学习台风和卫星的对话,在第一次人物对话的朗读训练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台风和卫星斗智斗勇的全过程。”这一次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顺对话,老师提的要求指向性强,学生一听就明白。检查初读效果时,我再对照评价指导,易于落实。学生再读对话,教师要求学生“关注提示语,练习朗读。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请通过你的朗读把它们的作用表现出来。”第三次朗读训练,去掉提示语,直接展示四个回合的对话。教师要求学生“自由练读,看谁的朗读能让老师回想起文中的重点提示语。” 第四次朗读训练,再次出现对话描写,重点标出几个语气助词。要求“注意读出不同语气助词的感觉,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读训练”,旨在让学生进入角色,为下一步变朗读为说话做准备。第五次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脱离屏幕上的对话内容提示,将朗读转变为对话。”读的要求虽然一次比一次高,但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提示,每次提出要求的表述形象具体,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的朗读也水到渠成。
学习如登山,如果把为教学“爬坡”所做的铺垫称之为“绿叶”的话,梯度的呈现就是盛放在课堂上的绚丽花朵,使课堂自始至终呈现出一种生长的美,一种不断向上的美。
二、读得充分,读得巧妙
要想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情感,读出收获,教师一定要把读书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整堂课教师安排学生16次朗读、6遍学生自主读和1次默读,通过23次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与文本对话,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与感悟随着一次次有质量的阅读已了然于胸。
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还要有技巧地读,才能读出文本的理解、文本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读的技巧指导,要求学生首先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再从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中的重点词语、语气助词着手,巧妙地提升读的要 ……此处隐藏5260个字……馆、网络中研究吧,相信孩子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写到这里,我觉得应该把老师看不懂的东西让学生也看一看,因为懂与不懂都是收获。因为在网上很难找到课文中所描述的这一个第三代气象卫星,因为现在气象卫星变化非常快。下面是风云一号C星(风云三号D星也早已经发射成功)的资料:
1、风云一号C星简介:
风云一号C星简称(FY-1C)是我国的第一颗三轴稳定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业务气象卫星。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及环境监测。我国各地地面站通过接收FY-1C的'CHRPT数据,可以每天两次获取当地的观测资料。资料处理中心通过接收星上存储的数据,可以每天获取一次全球资料。
风云一号C星于1999年5月10日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当天,地面站接收到七个通道的可见光云图资料,6月10日接收到三个通道的红外云图资料。至今已稳定运行两年多。FY-1C的高分辨率实时广播资料CHRPT免费向全球开放。
2、风云一号C及风云一号D主要技术指标
轨道高度——870KM
倾角——98.85
偏心率< 0.005
轨道周期——102.3分钟
探测仪器——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RS)
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RS)是风云一号的主要探测仪器。其通道数由风云一号A星的5个增加到10个,各通道特性如下:
通道号
波长(微米)主要用途10.58-0.68
白天云层, 冰,雪,植被20.84-0.89
白天云层,植被,水33.55-3.93
火点热源,夜间云层410.3-11.3
洋面温度, 白天/夜间云层511.5-12.5
洋面温度, 白天/夜间云层61.58-1.64
土壤湿度 冰雪识别70.43-0.48
海洋水色80.48-0.53
海洋水色90.53-0.58
海洋水色100.90-0.965
水汽
注:多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MVIRS)的视场范围为1.2微弧,星下点分辨率为1.1公里,扫描速度为每秒6条扫描线,每条线有20480个象素点。
3、数据传输
风云一号C与风云一号D的高分辨图象传输仪称之为CHRPT.凡具备接收处理NOAA之HRPT资料的系统,只要稍加改造就可接收处理CHRPT.MVIRS的扫描速度为每秒6条扫描线,每个通道数据为20xx个字,这样10个通道的数据是20480个字,再加上同步码等辅助信息,每条扫描线就是22180 字,每字为10比特.码速率为1.3308 Mbps,是NOAA/HRPT的二倍. CHRPT的调制方式是PCM-PSK,分相码.传输频率为1700.4MHz,数据格式与NOAA/HRPT大体相同。
孩子们看到这一切,现在不努力学习行吗?学生看到这一切,是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未来的世界美的很,未知的东西太多了,现在可不要骄傲。当然,我们老师看到这一切,其实也使我们自己认识,有些东西也可以适当了解一些,即使不懂也要知道,也要敢于把不懂拿出来呈给孩子,因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引导,语文学科中应该承担的引导。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9《跟踪台风的卫星》是小学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它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它一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台风发现一颗气象卫星在紧紧地监视它,非常恼怒。第三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狂怒的台风妄想扑灭气象卫星、甩掉气象卫星却连遭失败,最后又想摧毁城市仍未得逞,形象地说明了气象卫星的特点与作用。
在仔细研读了教材后,我认为应该抓住台风的“怒”和卫星的“笑”。让学生理解台风虽然看似蛮横,但他在看似弱小的卫星面前却是那么地软弱无力。因此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并且仔细思考:台风在卫星的紧紧跟踪下,有什么表现?卫星又是怎样面对的呢?学生在认真思考下,都找到了描写台风的句子。A说:“台风在卫星的紧紧跟踪下,它变的很狂暴,我是从“巨兽”这个词语感受到的,因为野兽对我们来说是很可怕的,它还加了一个“巨”字,说明台风已经愤怒到了极点。”B说:“老师,我给A补充,我也知道台风很生气,我是从‘暴跳如雷’这个词语感受到的,它生气的.已经不能控制自己了。C说:“老师,我也知道台风很生气,我从‘狂怒’和‘猛扑’这两个词语知道的,它生气的要扑向卫星,想要把卫星消灭。”“老师,我还知道台风很自大,我是从‘鱼儿见我……嘿嘿……’中知道的。因为它认为连船那么大的东西见了它都要躲避,何况是你一个小小的卫星呢,所以觉得它很自大。”在让学生感受到台风的“怒”后,我让学生找找描写卫星的句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卫星的巨大魅力。D说:“老师,我知道卫星一点都不怕台风我是从“想甩掉我?没门儿”这句话知道的“”没门儿说明了台风想甩掉卫星,想都别想。”“老师我觉得卫星一点都不怕台风,我是从“嘲笑”这个词语知道的,卫星很看不起台风,所以它要嘲笑台风。“我从‘自豪’这个词语中能感受到卫星很为它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老师,我觉得卫星很负责任,我是从又紧紧地跟踪着,监视着知道的,紧紧说明了卫星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台风的跟踪。”
…………
学生们完全投入到课堂中了。在快要结束时,我再一次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描写台风的句子多还是卫星的句子多。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都说是描写台风的句子多。那么课文到底是描写台风还是卫星呢?我让他们仔细思考。他们都说是写卫星的。那么课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台风,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顿时,教室里没有了声音。写台风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再一次引导着,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考虑。
思考、交流过后,学生都明白了“反面衬托”这种写作手法。写台风是为了衬托卫星。
课堂,因为有学生,而快乐着。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10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描写了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台风,时刻报告台风的动向,全心全意地人类服务。而本篇童话最显著地特点是:作者运用角色语言,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生动地介绍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我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再用“——”划出直接描写台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卫星的句子,并体会台风、卫星的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然后和同桌读读描写台风和卫星的语句。在交流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狂怒”、“狂暴”、“暴跳如雷”、“泄气”来体会台风的不可一世、狂妄自大以及后来的落荒而逃,并通过“狂怒”、“狂暴”、“疯狂”体会台风的越来越狂。抓住“偏偏”、“嘲笑”、“自豪”等词语感受卫星的自信和坚定。在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再分角色朗读,一下子就把台风和卫星的不同语气读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