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6 00:06:33 收藏本文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儿要涉及到试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学生的作业错误率较高,计算速度也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掌握试商、调商的办法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有让孩子明白: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办法,这样有时正好,有时却需要一次、两次的调整,这就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为了教学方便,我通过查找料,整理了一些试商方法,如下:

(1) 同舍同入法 把被除数跟着除数一起舍或入,然后试除,例如,11228,如果把除数看作30,则被除数看作120(同入);如果把除数看作20,则被除数看作100(同舍)。

(2)三段法 把除数首位的下一位数划分为三段:1、2、3为下段;4、5、6为中段;7、8、9为上段。下段,上段按四舍五入法试商,中段看中间数试商(即除数是几十四、几十五、几十六时,看作几十五去试除),用中间数试商,需要熟记中间数的'倍数,要求较高,一般,仅当除数是十几、二十几、三十几时,中段才用15、 25、35去试除。

(3)口算法。有些除法的商很容易由乘除法的口算得到,例如:75 15,商是5;100 25,商是4。

(4)同头无除试商法。当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相同如:84385(即同头),但前两位又不够除(即无除)时,一般可以用9或8作初商,例如,11213,初商9,商过大,再改商为8,当除数是几十而又同头无除时,还可以按除数与被除数前两位的差找商:差1、2试商9,差3、4试商8,差 5、6试商7,差7、8试商6,初商过大再改商。例如,11214,14和11差3,试商8。

(5)折半法。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时,可以用5或4去试商。例如,247 46,被除数的前两位24比除数46的一半稍大,用5作初商,又如,227 46,被除数的前两位22比除数46的一半稍小,用4作初商。

(6)类推法。在除法的计算过程中,有时可以根据已经求出的某一位上的商来判断另一位上的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今天我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上,我是做了三个地方的修改:

(1)主题图的引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画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然后由老师引出例题。

(2)分小棒和竖式紧密相连。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分小棒?再由学生说,老师课件演示,让学生结合分小棒图讨论:“3”应该写在哪里?(3)练习题第六关“问题我来解”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自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在设计时先从复习铺垫导入,在我是小小口算家,我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只写得数,让学生全员参与。通过()里最大能填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注重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从中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引出例题92÷30,更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读图把生活化的问题提升到数学化的问题。

(3)注重算理与算法交融,算理为算法服务。

为了让学生明确商的书写位置,我借助分小棒这种直观的演示来理解竖式,做到分小棒和竖式紧密相连。

(4)注重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估算、笔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是在精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出示例1:92÷30时让学生先进行估算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在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商3乘除数30是90,阐明商3是正确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这节课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1)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

(2)在课前复习用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完成。(3)没有照顾学困生,在抽问中,只关注中上生,极少提问学困生。

(4)老师对学生的倾听,学生对老师的倾听,学生对学生的倾听,都需要加强。(5)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还需要加强。具体表现在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老师没有快速的正确加以概括、提炼。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有这样几个思考的地方:

1、在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学生在第二单元就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通过摆小棒等方法,已经了解的除法的算理和笔算的基本步骤。那么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否很快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呢?还需不需要通过摆小棒来帮助理解算理呢?

2、新课程标准里,是将解决问题和计算这两大部分融合在一起教学,那么是否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这两大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学生要在一节课里,即要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学习笔算除法,能完全吸收吗?能不能将解决问题和计算这两部分分开,只教学计算这部分的知识?

3、《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虽然是新知识,但能不能利用以前《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呢?

根据上面的思考,我们备课小组就决定:

1、将解决问题和计算这两部分分开,本节课的重点方法计算上。而笔算过程的重点确定在,“商写在什么位置?”

2、利用知识的迁移的作用。在引入时,利用63÷2的计算,引入到63÷20的计算上,让学生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后,自己探索63÷20的笔算过程。

3、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

上完课后,通过老师们的评课和自己的反思,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

1、没有用好课本资源,不应把解决问题和计算分开。可以让学生就在课本例题当中去计算。理解课本中的三种不同的算法:估算、摆小棒、笔算。

2、只是强调了商写在什么位置,而没有让学生多说算理,和试商的过程,导致个别学生还不会算。如50,个别学生想不出商是多少。再就是笔算过

程出错,如 50 。

3、习题设计不够合理,如“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这道题,应该安排在课前引入时做的,却安 ……此处隐藏5454个字……决定:教!让学生看并听老师是怎么算的,然后自己试试,针对他们第一遍的掌握情况,从他们最难理解的地方再次入手教!即便教的痕迹这样重,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明白。那一节一过的教学往事必须停止,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跟着专家们的说法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才是真正有用的,面对孩子们对除法笔算的理解难,所以我们都决定加课时,打牢根基!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2

学生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笔算除法的学习。第一节例1、例2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上完了三(3)班的课,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板演的学生有5个,2个学生似懂非懂,讲不清楚算理和笔算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除了把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强调以下几点:

⒈课前回顾时就出一些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练习题,唤醒学生对笔算除法的知识准备。我这节课以“除法估算”开始,给部分学生一个“难”的印象,所以对后面的新课即使是容易的题,他们没有产生高涨地学习热情。使得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如果我以口算和简单的计算入手,在他们积极回答后予以特别肯定,再抛砖引玉,激发他们解决更难得问题,这节课的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些。

⒉除的顺序学生掌握地不错,都知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问题出在个别学生不懂得怎们写竖式,除完最高位后,商写哪里,除数与商的积写哪里,哪些地方该省略,为什么要省略等。算理不清楚,思路不清晰。我是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上台展示汇报,汇报的时候,个别学生就没有认真听讲,遇到问题也没有举手提问,我在精讲补充的时候,懂得同学就表现地比较轻松,不懂的同学还是很懵懂,似乎更紧张了。在设计时,如果我先借助“小棒进行平均分”,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把这种认识带到除法竖式中,和学生一起进行理性分析,分析每一步结果的算理和意义,每一步算式的顺序和写法,就顺理成章了。

3.在学生理解算理算法后,要带领学生总结出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每一位上的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下午给三(4)班的学生讲课后,除了强调的那几点要注意外,在他们的讨论和发言中,我发现学生更习惯这样的思维:如42÷2=?从十位上的4开始除起,先看4里面有几个2,商2,再用除数2去乘商2得4,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4已经分完了,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看2里面有几个2,商1,再用除数2去乘商1得2,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除了充分研究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需要深入学生,从学生的思维状况中去捕捉更简单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去讨论解决,使学生巩固笔算的方法外,加深体会笔算除法的意义和作用。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3

一、做好学习前的复习准备。

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了。教学前,可以安排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并选取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二、关注例题侧重点,提高探究针对性。

例1的.侧重点是试商方法、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例2的侧重点是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教学中要围绕重点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凸显思维主线,提高探究实效性。如教学例1时,应放手让学生主动想办法,重点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说明商写在个位上的道理,教学例2时,可以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对比,如13÷4,把学习经验迁移过来,理解“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三、加强说理训练。

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算法,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加强学生结合直观图说分的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92里有3个30,所以商3”的道理,同时更清晰地理解“商写在个位”的道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4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自主完成了新知识的探索,顺利促成了知识的迁移。

2、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并估算商的大约值,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而且为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再通过检验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自觉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判断和检验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本课以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知识铺垫,通过知识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一致性,从而为学生掌握更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提供了方法依据,到这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四五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自觉进行检验。

4、因为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指导为主要学习手段,大部分学生能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并获得了成功体验,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有一个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而且连续上黑板做了三道题(分别是二、三、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格式和结果都完全正确。全班同学给了他鼓励的掌声,他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必将激起他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位学生的作业也完成得非常出色,真希望他能以此为动力,不断地进步,当然这也与老师的持续关注和鼓励分不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怎样将计算教学与具体情境更加紧密的结合,做到既注重已有经验又关注计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怎样寻找他们之间的结合点呢?这是我很困惑的地方;又如计算前引导学生对商的位数和大约值进行判断和计算后的检验,一部分学生把检验视为完成任务而根本达不到检验的目的,这是我在计算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5

1. 在教学“832÷4”我是这样说的。从最高位除起,百位上是8,8÷4=2,因为8是百位,所以商2也要对着被除数的百位。2×4=8,8-8=0;把十位上的3拉下来,3里面一个4都没有,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3和在一起变成32继续除,32÷4=8,在商的个位上写8,4×8=32,32-32=0,所以832÷4=208。”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合理。还是一定要强调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3个十平均分成4份,不够商一个十,所以商0吗?

2.缺乏练习的强度。

整节课时间掌握得不好,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复习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不够多,以后要在备课时合理设计时间,争取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次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