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由于我在挖掘教材时,考虑得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分析。比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时,我就把教学目标单一地定位在感受星星之美上,忽略了“满天、无数、撒”等词,这些词都充分说明了星星之多,特别是“撒”这个词形象地说明星星之多之杂,充分体验了这些,既能感受用词的准确,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张衡数星星之不易,领会仔细认真的品行。在处理“我知道”时,我只是让他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即为资料而资料,没有充分挖掘资料的价值。比如,在介绍地动仪的资料时,我可以出示图片,介绍相关知识,突现它的价值,让学生从张衡的功绩中感受他的伟大,产生自豪之情,激发课外探究的`欲望,这样就提高了资料的价值,实现思想感染的功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2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一、直出课题,提示“数”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2.指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段、4~5段和第6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三、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直插第六小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问学生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然后指名读第六段,再说说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什么了,最后老师领读第六段。
2.学习一、二、三段。
(1)学习第一小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①出投影,内容是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指名用书里的话说出夜空的美丽。用投影出示这句话,指名读。比较句子:“天空
中有无数颗星星”和“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范读再指名读。
②看书里的第二幅图,用书里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③指名有语气读第一段。
(2)学习二、三小段,知道张衡和奶奶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看法。
①指名读二、三小段,找出奶奶和张衡说的话。
②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什么。(“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张衡不止
一次这样做。)
③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第一句: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星星不是乱动。
第三句: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帮助学生理解: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④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
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3.学习四、五小段,知道爷爷的观点,以及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默读第四小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投影句子: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
叫北斗星。和“那七颗星叫北斗星”比较,使学生知道这句话把北斗星比成了一把勺子。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运行规律。
(4)说说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书里的话回答。再说说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什么。用投影演
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反思: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体现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互动中,我将
“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读课文、说感受、议体会、再读课文四个环节,扎扎实实与每个段落,在这样边读边思,边思边悟的学
习流程中,孩子们亲近了人物,喜欢上了张衡,喜欢上了奶奶,更喜欢上了博学的爷爷,也使主人公张衡那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植根于
孩子的心中。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3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而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 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一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一千多字,他们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讲究方式,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对星星的喜爱及数星星认真、自信、有耐心的态度。 ……此处隐藏14191个字……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这篇课文渗透着科学知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如:一组一组的星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我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我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用简单的剪纸,先贴在黑板上观察位置,再移动北斗七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北斗七星是如何绕着北极星转动的。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但本节课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这节课教学的内容安排,我没有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也没有参照许多优秀教案,先教学最后一段,再学习第一段,而是直入中心,由“数星星”,再到“发现规律”再研究“证实规律”,看起来一气呵成,但也觉内容过多,故此朗读得还不够充分,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我感觉读得还是少了些。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3《数星星的孩子》一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尽情地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1、随文识字,在语境中深刻体会。
这篇课文有九个生字,我没有集中在一起学习,而是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是导入中引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句子中的两个生字“撒”、“玉”,我让学生从字的构成入手加上做动作,让孩子记住“撒”字,然后通过图片认识“碧玉盘”,引导学生了解这里的“碧玉盘”是指夜空。在学习“仰”字时,通过以旧字带新字的方法,给“迎”换偏旁变成“迎”,并且让孩子做一做这个动作来体会这个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像张衡一样数星星。
2、运用多种途径感受文本的美。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直观,我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在导入中引出此句。并通过两组对比读,抓住“满天、无数、撒”这几个词语让孩子感受星星的数量很多。然后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星星的美,最后带领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都将这些词语读出来了,将这一句也读美、读出感情了。
又如在教学张衡数星星的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句话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通过学习生字“仰”,引出张衡数星星还有很多动作,让孩子在句子中勾一勾,然后带领学生像张衡一样亲自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通过数星星体会张衡认真、不怕累、有耐心的优秀品质。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再如,在认识张衡这一环节,在学生初步了解张衡之后,从最后一自然段中选出“张衡、汉朝、刻苦钻研、著名、天文学家”五个词语,在识字之后,让学生任选几个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张衡,在巩固生字的同时,还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篇课文渗透着科学知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如:一组一组的星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我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星星。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知道“北斗七星像一把勺子”,我根据文本内容“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一颗星,就是北极星。”用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进行展示,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北斗七星的.样子以及和北极星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在拓展认识星座的环节,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大熊星座、狮子座、天平座、天龙座、小狮座”等,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朗读得还不够充分,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充分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我感觉读得还是少了些。
2、本人的教学语言不够童趣,不是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4我在《教课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时,按照事先备课的教案我准备的课题导入步骤是从介绍张衡的生平开始导入课题,但是在听黄玲老师的先行课时,我发现她的课件很好,正好可以化解学生对张衡的了解甚少,对天文知识掌握不多,因而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不大的矛盾。此时,我认为起初设计的'教案,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会有突出的地方。于是我考虑再三,借助黄老师的课件,又另外设计了一个课题导入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晴朗的夜晚,天空都有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呢?
生:有星星和月亮。
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生:星星一闪衣衫的像无数小眼睛。
星星多得数不清。
师:你能数得清天空里的星星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能数得清星星的孩子,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学完这一课你们就知道了。
由于这样的导入方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儿童对夜空里的星星比较好奇,他们有时也喜欢观察闪烁的星星,也曾经神游太空,联系这一儿童熟悉的生活内容,通过巧妙的提问,激发儿童的认知积极性,使学生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课的学习。
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正是因为张衡从小善于观察,而且有恒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所以他后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一堂课有了良好的开头,整个的课堂效果自然不会差。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5《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还通过学生表演读、师领读、分男女生读等朗读方式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