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罗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卡罗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卡罗纳教学反思1《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时有两条主线:一,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二,描写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句子.通过讲读卡罗纳的伤心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学生运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得很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
此时卡罗纳最需要的就是身边的人对他的关爱.这部分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比如: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学生说:"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这个动作看出了老师把卡罗纳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他安慰.学生能从"拉"这个细小的动作感受到老师的母亲般的关爱.还有学生也从同学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卡罗纳的关爱:我不知说什么才好,所以我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把脸贴在分的耳朵上,给卡罗纳安慰,让他知道自己永远是他的朋友.在教学这部分时,刚开始我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动作,语言中感受爱,学生也了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的方法,相信这是本堂课学生一个很大的收获.还有课后的小练笔,以卡罗纳的角度对老师,同学,阿姨说几句话,或者以卡罗纳的口吻对大家说几句.
卡罗纳教学反思2今天很开心!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也能独立解读文本、设计教学的!
一直以来,总是对自己不够自信,总认为别人的设计是想过又想,讨论过又讨论后获得的,那么自己肯定没有别人设计的好。于是,从没有独立解读过文本,一到备课就先找别人的设计,然后把自以为好的各个环节拼接在一起,根本没有细想过为什么教这个,为什么这样教。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三句话:“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节课突出一点,上自己认为的好课。我告诉自己要牢记并实践这三句话。所以这次的备课,我就想着一定要做到这三点。
于是,拿到《卡罗纳》后,我就开始读了。读了一遍,我发现这篇文章没什么好教的。因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课前的提示语已经明白告诉了学生学这课要学会什么:一是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二是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我感觉这样两个内容,学生应该是一读就能懂的。那怎么办呢?懂了的不需要我教啊,生字词,课文的朗读是我们语文要教的常规内容,除了这些,这篇课文我重点应该教什么呢?于是,我又一遍一遍地读着课文。
读着读着,我发现老师在卡罗纳来上课前一天是先叮嘱我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卡罗纳,这里的三个词中间用的是一个“,”隔开的。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哦,原来这说的是对待的两个方面,“庄重严肃”说的是同一意思,这是针对卡罗纳母亲去世这一巨大的不幸来说的,这一意思在老师接下来的两个“不许”就已经明白表示出来了。那么“热情”又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这“热情”在后面老师、同学、家长对待卡罗纳的种种言行中有反应吗?肯定是有的,学生能理解这“热情”吗?很显然这是一个难点,是要教的内容,而理解了这“热情”也就能理解老师、同学、家长对卡罗纳的种种关爱了。那么“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
那该怎么教呢?首先是导入环节,怎么引出课题好呢?我不喜欢那么迂回引出课题的方法,既然是要上自己认为的好课,那么我就得设计我自己喜欢的`导入。我喜欢直接,再说直接揭题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到了四年级,我们肯定都会要求学生预习了,既然预习了,那么还有必要花时间去引出课题吗?这么想着,我就决定导入直接揭题,让学生叫叫卡罗纳,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的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在读课文过程中正音,识字。这个检查环节我想应该是不用花太多时间的。检查完了,我在课题上打上“*”,提醒学生这是篇略读课文,提醒学生读读课前提示语,根据提示语自己去学学课文,可以在书上划、圈、写等。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时,我出示一个句式:当卡罗纳时,(谁)(怎么做)。让学生用这个句式去说说自己的所得。这个学生应该也能很快完成的。在学生说到老师的第一句话时,我问:老师要求怎么做的?(板书:庄重严肃,热情)等学生交流完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做到老师说的“庄重严肃,热情”了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明白大家都做到了,而且这样的关爱就体现在那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中。最后肯定要对全课进行一个
卡罗纳教学反思3《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铺垫,渲染爱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课文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除了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还会有谁也在关爱着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也学会关爱。
回顾课堂,教学中,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一理 ……此处隐藏6001个字……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时,我从“关爱”这个点出发,紧紧围绕“卡罗纳失去母亲的伤痛和他身边的人给予他默默的关爱”这一情感主线,通过“此时的卡罗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励,给他面对困难的勇气,让他坚强。此时的卡罗纳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励,给他面对困难的勇气,让他坚强。卡罗纳万分伤心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情景对比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痛失母亲的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此时此刻,孩子们感受到卡罗那的伤痛越深,才会更好感受到卡罗纳需要的.关爱越重要。所以我在教学时,也注重哀伤基调的铺设。让学生“读中生感,感中悟情,情中升华”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时间的把握不够,在感受伤心这环节用时过多,所以在感受关爱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前部分入情……但是不管得与失,都为我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只有知道哪里做得不够好,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卡罗纳教学反思1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每次教学略读课文,我都把它当成是一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训练。
一、谈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渗透,以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2.教学中,我淡化“悲痛”部分,强化“关爱”部分,紧抓“面对卡罗纳的悲痛,大家是怎么做的?谁最让你感动?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写出自己的体会。”这一统领性的问题,贯穿全文重点部分,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时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眼神,品词析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整堂课下来,学生做到了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人物的主要情感,受到了关爱他们帮助他人的教育。
3.在课的拓展环节,我还适当渗透了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一种写法,从后面的习作训练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收获颇多。在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之后,让学生写下身边的爱的故事,讲读写进行有机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
二、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有些地方处理方法不够的当。如“我”恍然大悟,那么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怀着一个怎样的疑问呢?这样的提问应该比“我恍然大悟,是顺应着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来说的”这个问题的指向更集中,并且相对于直接寻找句子来说,还包含了一个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问的过程。再比如总结课文的时候,学生了解了课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特色,但是没有及时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关情”的精妙。
卡罗纳教学反思14《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基于略读课文的性质——略读课文“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的教学策略,所以要大刀阔斧,敢于取舍,善于取舍,略读课文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
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约。这堂课,我充分利用课前的导语,让学生找出导语部分关于学习这篇课文着重解决的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可以说这堂课都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的。
其次,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语言、眼神等方面捕捉爱、感受爱,同时也习得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有些不准确。
3、是否真的把握好了略读课文“略而不简”的精髓?
卡罗纳教学反思15这堂“千锤万凿”的课终于在11月23号正式完整地结束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因为值得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先来说说这堂课的可取之处吧:
我以一封信为切入点,一是为了抓住悲伤的基调来出示课题,从而在还没有对课文整体感知时就调动起学生的一种共鸣即悲伤,二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即类似于一个故事的展开而自然地引导到课文中去,具体是这样处理的:可是上帝爷爷并没有听到小男孩的乞求,在不久,他母亲因病去世了。此时他面容灰白,两眼哭红了,腿站不稳,好象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文中的话),你们猜,这位小男孩是谁啊?课文顺利地导入了,我还是以一个故事的'方式(来到学校后有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们去初步地“读课文”。在读课文时又不忘去找找划划表现卡罗纳悲伤的句子,让学生再一次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学生也能体会情感,理解卡罗纳悲伤的情绪,读得很不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在体现“爱”这一主题时,借助课文的最后一个段落,学生想象卡罗纳在回家路上的一些心理活动,来揭示课文所要传给我们的精神。这既是理解课文更是学生思维情感打开的一种表现,并且,从学生口中说出“爱”是真实而具体的。
总体来说,在把握课文的脉络上说是比较清晰的。一个一个环节下来,学生能体会得到两大情感:悲伤和爱。再通过较多的感悟朗读,情感能够较好地把握与呈现出来。
再则,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一,声音文件的处理。
这是最自责的,真可以说难以原谅。这是一篇很伤情,感动的文章,虽然只在两处用到音乐,可是却是为这堂课增添不少悲伤与感动的好“工具”,可以借助它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奠定的感情基调也会更加得悲伤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而笨笨的我却忘记把文件下载下来,这是教训啊,惨痛的教训!!!
二,提的问题不够简练,精练。
在一些提问方式上还不够干脆,比较罗嗦。这其实很忌讳的,学生明白问题了,你还强调它,显得烦琐,浪费时间(学生思维时间与课堂宝贵时间)。所以,在最后我是拖了一两分钟的。
三,想象写话处理的不好。
想象写话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写话:假使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怎么做?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中的悲痛早日消逝。)可实际上,我却处理得不好。因为考虑到后面还有课外的拓展(小诗),而那时时间也不是很多了,我只能让几个学生来交流交流。本意是在课堂上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的,可是我却说出了:同学们,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下课后交流。我不知道这是我前几次试教的所形成的习惯(因为之前是把想象写话放在课的最后的,预备课后还可交流)还是由于紧张而说错的,可我知道这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为了挤时间啊。这样的效果也是很不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方呢。对学生的反馈不够精细,键词的出示没有及时,表扬的话语就这么几句等等。
这些问题今后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