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教学要求 :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自行解决读音问题。
(2)、通过讨论、收集资料,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3)、通过朗读,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与关键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教学挂图。
2、讲画面内容,了解恐龙。
恐龙:远古时代的一种体型庞大的食肉、食草动物,已灭绝。
3、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1)组成小组议恐龙
A形状 }
B饮食 } 以了解、收集的资料为主。
(2)派一两人上台介绍对恐龙的认识
4、、教师:大家对恐龙很感兴趣,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有关恐龙的)
5、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恐龙的灭绝。
二、自由读课文
1、自由泛读。
2、画出生字
3、讲讲课文的.大概内容
课文讲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寒冷;二是撞击。但又不一定是。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
2、限时自由拼读。
3、组成两人小组对读。
4、抽取四人上台领读。
5、出示卡片测读。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
2、讲识记要点:
3、教师范写,写生书写。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出示一段话测读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
(1)课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课文又解决了什么问题?
(3)、课文还有什么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另一种教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弄清每一段写了什么,提出问题)
2、自由组成讨论小组解决问题。
3、汇报。
(1)、问题: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呢?
(2)、解决:课文提出了几种说法?
A、有一段时间,地球严寒,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
B、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遮住太阳,食物减少,恐龙灭亡了。
C、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使恐龙灭绝。
D、流行传染病,恐龙全部死亡。
E、全球气温下降,使恐龙只能孵出雄性的小恐龙。
(3)、未解决问题:恐龙灭绝是个谜,至今还未解开这个谜。
4、深入学习课文。(可由学生提出疑问)
(1)、第4自然段的省略号说明什么?大家猜一猜。
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很多,说不完。
(2)、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此处可进行辩论教学)
示例1:
甲方:我认为寒冷说有道理,让人信服。
乙方:我认为寒冷说没有道理,不能让人信服。因为也有很多动物没有皮毛,如蛇都能躲过严寒,而恐龙为什么不能?
教师:予以鼓励并引导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要读出寒意。
示例2:
甲方:我认为行星撞击星球说有道理。
乙方:我认为行星撞击星球说没有道理。因为那么多的食草食肉动物都能活下来,为什么唯独恐龙灭绝了?
教师:说得对,大象的体重也很重,如今还活得好好的,可恐龙为什么就灭绝了呢?请大家一起读第3自然段,注意要读出恐怖。
(3)、第3自然段的说法可以有其他得
学生可补充恐龙灭绝的其他原因。教师相机引导朗读。
(以上教学可援引资料与图片)
5、结束课文,朗读第1、5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收集与恐龙有关的资料开个展览会。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2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有二:
一是如何比较完整地记录食物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提出分类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我是要求学生根据三餐来记录。由于食物的种类很多,如何交流和描述,如何进行整理,并且整理的内容可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利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
二是学生分类中遇到的困难。课前估计学生分类的标准和名称更多来源于生活中对食物的.分类,学生分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后的子项不是并列关系;分类后的子项有重叠现象;分的类数不多。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三个层面的活动,逐层指导加深:
第一次分类: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分。
第二次分类:统一标准的分类;师生共同确定分类标准体系。让学生明确标准的层次性。
第三次分类: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展示汇报。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3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通过第一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补充介绍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了眼界。
②关于“神舟五号”知识的竞答及课件的演示,不仅直观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之情,对航天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③有关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资料介绍,进一理步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将课文知识引入现实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学生们因条件所限,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
②限于教学时间,有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纵观本节课,教学课件的运用确实为教学增色不少。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4《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 ……此处隐藏6674个字……别读,集体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懂,理解其中的意思,重点知道课文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特别是详写的“寒冷说”和“撞击说”。
2、读中积累语言。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习课文时,对“说法、渐渐、慢慢”等词语通过换词来理解词意,从而理解文意。如:“说法”可以换成“看法”、“猜想”等,让学生明白文章所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猜测的成分,为激发学生探索恐龙灭绝秘密愿望埋下伏笔。
3、读中思考质疑。对课文提出的几种说法,不但要让学生读懂,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通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引导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既然课文列举的是还不能完全证实的原因,那么,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过学生自己的资料收集、整理,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赞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说充分点,你不赞同的请你说出你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能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全班公开辩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要能自圆其说。并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分页标题#e#
4、读中迁移内化。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是我们跨越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前面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拓展阅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课文引申出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还有很多的说法,他们要写下自己认为合理的理由;而从恐龙的灭亡想到其他物种的生存情况则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学会举一反三,反思人类自己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程度,从中悟出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目标。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6人们都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讲
《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我利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感到枯燥。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依据学生好动、乐动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我们学的儿歌‘猜一猜’还记得吗?一起来背一背。”于是,学生边拍手编背诵“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这首儿歌,我紧接着又问学生:“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手”。“那好,请伸出你们的手让老师看一看。”孩子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这时我走到一位学生旁边,找出一双胖乎乎的手,请他举起来让大家看。我边让大家看边说:“快观察一下,这双小手有什么特点?”“老师,他的手胖乎乎的。”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孩子抢着回答。伴随着学生的发言,我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只胖手,说:“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手,这双手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胖乎乎的小手》。”便引入了课文的学习。从背儿歌——伸手——找手——看手,每个环节学生都参与其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7在一次又一次对两位挚友的友情的感动中,德诺消失了,长眠于长满青草的地下。在悲痛的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们的情感伐门又一次汹涌起来。在此,我设计了一次“换位说话”,让学生替德诺对艾迪说一些感激的话,既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又使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最后,在凄美的背景音乐中,汩汩地流淌出一首小诗,让学生拓展阅读。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友情虽然无法驱逐死亡,但足以使生命坚强。
阅读教学中,我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基础上,对课文做出合理想象,从而开拓学生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我在教学中,采用放飞思绪这个环节,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的.四件事以外,艾迪还可能为德诺做了什么事情?使学生设身处地,真正走进了艾迪和德诺的故事,感受到艾迪对德诺不离不弃、真诚感人的友情。
引导学生放飞想象,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8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上必要的拓展是切实可行的,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如果大部分时间用来拓展而忽视对文本的解读,脱离语文学科的本位,一味地强调纯技术性的东西,一味强调课外拓展延伸。匆匆读完文本,就开始上网搜寻与课文相类似的材料,然后围绕材料进行交流。这样的语文就变质了。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拓展的资料,将它们糅合成一个整体呢?以上案例做了很好的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汇报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课外探究的乐趣,领略科学的浓浓魅力;指名汇报的过程中,从易到难,提出不同的要求,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将各种说法整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篇新的《恐龙的灭绝》,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9低年级的文章内容比较浅显,理解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怎样铺好台阶,架设梯子,让学生能一步一步慢慢向上走,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因此对于简单的课文,教师还是要精心设计好训练点和想象点。这篇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不是很大,因此我结合实际设计了这样的训练点,第一段的教学抓住聪明活泼,指导朗读。尤其是“那么……那么……”的朗读,与此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点,松树每天吃着松果,它是那么快乐,那么自在,他觉得松果就是他的好朋友,他夸奖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指导读好文中句子,随后我又说,那么我们也来用上那么……那么……夸奖一下每一个苹果、西瓜、大树、小草、小花……让学生通过说话,一方面理解那么……那么……,一方面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第三段抓住一个省略号和光秃秃让学生想象光秃秃的.世界是怎样的?小松鼠们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在想象体会之后学生知道了没有松树,没有森林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再让学生读这段话感情自然就出来了。
最后一段我说,小松鼠长出来了最要感谢谁?有的说春雨,有的说小松鼠。让学生说说理由,马上理解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后让学生说说有了松树、有了森林又是怎样一幅景象?有的说鸟儿们都来了,有的说空气变得更清新了,有的说小松鼠们可以每天尽情的享受着可口的松果了。
我们都知道写字指导的步骤是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由观察,指名交流注意点,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交流反馈。可是如果仅仅只是按部就班的走完这些程序,那么任何一个人都会教。关键是教的有效,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技巧,比如学生的观察是否有效,教师的示范是否学生都在认真地听,学生写字是否都按照要求进行,这些细节才是我们在实施原生态课堂中最需要教师自己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