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西门豹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6 00:06:01 收藏本文
西门豹教学反思

西门豹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门豹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教学反思1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在教学时,我就针对三部分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训练形式。在惩办巫婆时,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要求学生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将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符号画下来以此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进行"问题提出",不正确的观念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觉地进行"问题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念,树立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冷嘲热讽、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进行"问题提出"。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围绕学生展示自己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的。但是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字学习和文章的阅读时用的时间有点长,所以导致精彩部分用的时间不足,显得有些仓促。

西门豹教学反思2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课文写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爱迪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运动视频的直观性引导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以视频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较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的开始,我采用了先观看视频《西门豹治邺》的片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西门豹的语言为目的。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受知顺序,用一系列发散式的探索性问题如:“找一找:西门豹都送了那些人?”“画一画: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想一想:西门豹的方法妙在哪里;”“读一读:体会“送”的巧妙。”让学生带着一系列的质疑在读中体会西门豹语言的“妙”。为理解西门豹“话中有话”这一难点做好了铺垫,还以学生置疑的主动,并在一些重点环节的理解采用生动的视频观看,为整堂课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

二、听说读写结合,视频助理解,字斟句酌品送意。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妙在哪里,学习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的言行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我紧紧抓住“三惩”中的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理解如教学审巫婆环节时,抓住人物语言:“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让学生重点抓住三个“不”以及“麻烦”等重点字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同学们理解了西门豹实际是要救新娘惩治巫婆。并有机地让个别同学先读一读,再请其他同学来评一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语言,最后才引导全体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中,思考理解朗读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不仅理解出西门豹的`方法——将计就计的妙,还总结了惩治巫婆这一“送”的妙。并在理解后播放相应视频,让学生能进一步地理解内容。从而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学习方法的铺垫,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联想是桥梁,视频的直观助长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分析课文的需要,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还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我趁机播放相应的视频环节,趁热打铁,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我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这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并且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的,学生的想象丰富而合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直观视频的观看增添了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使他们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学语文,在学语文的愉悦中体验心理之满足与自信之快感。

西门豹教学反思3

本课是一篇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本人在教学的安排上并不是依照前几篇课文,开本就走进“读”的境界。而是什么也没告诉,就是讲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河伯的来历。河伯原名冯夷,他的性情暴虐,黄河经常泛滥成灾,听说后羿曾以射箭为由射瞎了河伯的左眼,以此讲到西门豹该人物的故事。口述:战国时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们便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述职时被罢了官。西门豹明白原因,便向魏文侯申请再干一年,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回任后,开始疏于实事,专事巴结。又一年过去了,他去述职,魏文侯对他称赞有加,可西门豹执意辞官。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希望他能继续做官,为百姓造福。

可是我的教学入门早把学生带进了文本,借机我讲述了本课的故事。以西门豹的故事之一的讲述,学生非常有兴趣,大部分学生早 ……此处隐藏8416个字……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前面的教学过细,教学任务还剩一点儿没有完成,但还是巧妙的结束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摸索继续学习,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西门豹教学反思13

《西门豹》一文通过写战国时候,西门豹治理邺这个地方,运用了将计就计的方法,和群众一起破除了迷信,惩治了恶人,教育了老百姓,率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从此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的故事。赞颂西门豹聪明过人,除暴安良、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西门豹来到邺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找来当地的老大爷了解情况,摸清底细,知道这是由于当地的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第二部分讲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让当地的老百姓受到教育;第三部分讲西门豹兴修水利,为民着想。整篇文章曲折迂回,学生都感兴趣。

在一班上《西门豹》第一课时时,我发现,在教学课时的分法上出现了不足,即使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时间必须非常紧凑,因而缩短了学生在课堂上书写的时间,最后连对学生的书写也不能进行点评。

根据上次的经验,我把教学任务改了一下,把课前预习收集到西门豹资料,让学生自由讲,并且在默读环节补充了解主要人物。结果,既检查他们预习情况又让学生读的时间多了,写字的时间也比较充分,还对两名学生的书写进行点评。

特别是我们班的`陈宇轩同学的点评,学生们都能对这位平时书写十分马虎的孩子进行表扬,这位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加上这节课学习任务清晰而充实。

西门豹教学反思14

《西门豹》教学反思始终记得,上一次的县级研讨,南海学校夏老师的话:“你要教什么,要有一个最主要的目标!” 接到教学比武的内容时,我首先翻到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读,发现这个单元就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阅读教材,寻找资料。

《西门豹》是第八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叙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将计就计惩罚坏人的事。文章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形象,表现了西门豹惩凶除害的决心和大智大勇,让学生受到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细细研究,发现这篇课文,重点有两个,一是通过对话,感受西门豹语言简练精辟却一针见血的到位;二是通过对话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方法之巧妙。而这两个重点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体会人物品质和蕴含的感情。

纵观网上教案,发现存在误区,就是注重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和结果,却忽视了从语言和过程中感受“巧妙”的体会。于是针对我找到的重点,我将两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划分:

第一课时的安排为:让学生走近西门豹,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理解课文1—9自然段,从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简洁对话中,感受西门豹的机智过人、有胆有识等品质。

而第二课时则安排为:理解西门豹惩治过程,体会“巧妙”,在熟读基础上复述课文。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如下:通过后“魏王”曹操的遗言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西门豹介绍,然后进入课文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寻找四次对话中西门豹获得的讯息,从而产生对西门豹人物形象的认识,从第九段中西门豹的“一语双关”中初步体会他的机智过人和深谋远虑等。从整节课来看,教学任务只能算是大概完成,因为时间上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时间匆促而草草收尾,此为最大败笔。

后来听取了同年级三位平行班同仁的相同课型,细细反思,找出自己最大的几处不足:

一、时间分配欠考虑,可见课堂驾驭能力不足。导入和开篇,是创意的铺设,但是在检查字词时,拖沓了不少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其实可以用更简洁的方式教学字词,尤其是领读已经没有必要。而进入真正课文学习时,时间已经过半,造成后面的教学重点和任务不能及时完成,留下尾巴要等到下节课再重温,是最大的失败。

二、对教学重点把握后,次要目标设计的解决方法不够科学。导入后的第二步,是让学生归纳课文大意。谁知道学生卡了壳。这一次卡壳,影响了后面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真是一个意料外的“绊脚石”。听了别人的课堂,顿时茅塞顿开,三年级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去概括是有难度的,我完全可以设计填空形式,这样学生只需填词就可以得出大意,也不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了。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考虑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考虑每个步骤,否则往往败于细节。

三、重要环节的四人小组合作,合作清单的设计存在不合理。 对比自己与同仁的合作单,发现设计上的明显不足。既然分配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关于西门豹与老大爷对话的寻找可以放在前置性作业去完成,课堂上设计的合作,应该可以修改为“组内交流西门豹和老大爷对话,并探讨:‘西门豹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可节约一部分时间用在理解感受上,又可以精简课堂环节,做到重点突出,还能分配一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合作环节,未设分工,显得有点杂乱,可以感觉平时训练的不够。

四、没有注重朗读,课堂缺乏生气。因为时间上的欠妥分配,使得朗读被迫删去。虽然这部分中人物的语言平淡叙事为主,但一节没有朗读的课,总是缺乏生气和整齐的。所以课堂上,总感觉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环节之间不能做到紧紧相扣而张弛有度。

总之,这是一节失败的课。而反思自己的课堂,主次不分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后来第二课时中,我吸取了教训,紧抓住“巧妙”二字去学文,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和品质,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西门豹教学反思15

教学《西门豹》一文时,我颇为踌躇。到底该怎样教学呢?我总觉得不能让学生游离在故事情节之外,只做观众和听众。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学第二段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又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了,漳河边上热闹非凡。《法制在线》栏目需要一批记者前往漳河,采访这件事,谁愿意去?学生踊跃报名。接着让学生自由看课文,了解经过。分析内容时,没有逐段分析,而是挑几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你在漳河边看到了什么?(人多)听到了什么?(自由想像)新娘命运如何?谁救了她?怎么救的?(出示句子,读一读,议一议,当时你听到西门豹这样说,怎么想?后来怎么明白了?)那些害人的巫婆和官绅有没有受到惩罚?(出示句子,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在表演巫婆落水时,要求加上语言、动作。学生很有想象力,嘴里大喊着:“救命,救命!河里没有河伯,那是我骗你们的。快把我拉上来!”然后让其他同学饰演群众,会怎样说,怎样做?学生很有入情入境的感觉。)你作为记者采访了谁?(自由交流,采访了西门豹大人,采访了新娘,新娘父母,采访老大爷,青年、官绅等等,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事件的看法。)最后,你看了整个事件,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请你评价一下西门豹大人的做法。整个过程生动而又重点突出。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西门豹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以牙还牙,将计就计,使巫婆和官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且表面上还跟巫婆和官绅很客气。从而使学生明白西门豹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西门豹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