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3 00:06:54 收藏本文
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教学反思 篇1

用了三个课时,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理解了《山行》《枫桥夜泊》两首古诗。用古筝曲磁带和挂图,作为激发学生,创设情境的手段了。学生都喜欢读古诗,脑子里也记了不少古诗。当我问记得哪些古诗,愿意诵读给大家听吗?学生非常踊跃,课内外的古诗朗读了不少。但是针对三年级的年段特征,我必须涉及到诗意的理解。如何做到不着痕迹,使学生感悟诗意?我费尽了心思,范读,看图,激发各种形式的读……可是快到下课,除了查了课外书的学生,其余学生几乎不会开口,我只有将诗意逐句讲给他们听,不一会,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会了。唉!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新教法重感悟的悲哀。

在用两节课使学生理解了诗意,多种形式的朗读古诗后,我决定加上第三课时,这节课我重点在两首诗的比较。相同在什么地方?学生说,相同都是诗人看见眼前的景写的诗,都是写秋天的诗,都写了火红的枫叶。那有什么不同?学生说,不同在观景的地方不同。时间也不同。心情也不一样。在学生了解诗的感情色彩的不同后,我着力加强了朗读对比,请两个学生,请一个读出高兴的语气,一个读出忧愁的语气来分读这两首古诗。

读后点评,说说哪读得好。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了朗读的技巧,喜的情 ……此处隐藏9432个字……六七里,铺字之外,横也能体现出原野面积的辽阔,且理解古诗大意时,横字并不好解释。可课堂上一直担心时间不够充足,在学生说出铺字与六七里以后,便慌于进行下一句的交流,忽略了这一课堂生成。再者,板块时间安排上,思索在解诗意板块可以再多一些时间,改编诗文环节其实可以改成三人小组讲,发挥想象,丰富细节。这样每一环节都可以砸的更扎实。课后我随即检测了学生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80%能独立写出古诗的大意,背写古诗正确率也较高。但仍然存在十几个孩子,对古诗的前两句理解不够透彻。这也反映出,在理解古诗大意环节,应提问更多的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理解古诗大意上,在此之前我是惧怕的,惧怕陷入教师剥丝抽茧般的品读赏析。这节课过后,我亦有了新的思考。如同汪秀梅老师在《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一书中提到的:“大家都在讨论,古诗词教学要不要精讲?我认为关键看讲什么,如何讲。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不能进行理性分析、解读,但教师引导学生借注释理解诗词大意,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境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因为害怕自己讲的太多,而减少对学生的指导,实则也是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你要学会追问。”师傅的这句话时常萦绕在我耳旁,这句话的背后实则是老师本身对文本的透彻解读,是放手学生去学,但心中有数。把方法教给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此时的诵读才是与诗人的对话,才不至于读百遍而不见其义。或者这就是古诗词教学的度。

我仍不满意自己在课堂上的临场反映,不满意自己在课堂上不够松弛,自如。我又知道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幸好呀,喜欢这样的公开课,又受折磨于这样的公开课。你为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它茶不想饭不思,而它也不吝啬,终将滋养你平日的课堂。

《古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