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反思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2 00:06:07 收藏本文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1

在设计《世界多美呀》一课的教案前,反复读课文后,深深地喜欢上了这课中“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三个叠词。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就被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简约概括了。世界是多彩的、丰富的。为了表达这样一种内涵,我在课的拓展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刚出生的小鸡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和美丽,你们见多识广,会带他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呢?那儿是什么样的呢?”我的意图是,前些天带小朋友们到公园中去游玩过,公园中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小河中黑乎乎的蝌蚪,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他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反正这些在我脑中都留下了美好印象。我还暗地里准备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雪白雪白,金黄金黄、绿油油、红通通、金灿灿、黑乎乎,一旦孩子们用上了,我就可以把孩子们说的话当堂写出来,或许还有一篇好文章出现呢。还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呀。我对这个设计还真有些沾沾自喜。新课程不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吗?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农村孩子所见的大自然的色彩就是比城市孩子丰富,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呢?

课上,我们在经历感情朗读、想象体验,动作表演之后,我提出了这个问题。

学生甲说:“我想带小鸡到电视塔去看看,我去过那儿,电视塔好高,夜晚灯火通明,小鸡一定会觉得很好玩的。”师:“你说的真好,还能带小鸡去见见世面。”(可当时我心中却在想:唉呀,孩子们没按我的思路走,还没能用上表示色彩的词,再等等)

学生乙说:“我还想带小鸡到中山公园去看灯会,那儿什么样的灯都有,有兔子灯,龙灯,荷花灯,还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我上次去时,眼睛都看花了,小鸡一定也很喜欢。”师(略带失望,心里有些急了):“你说的可真长。还记得我们上次去春游吗?你们看到哪些景物了?”(心想:还得再等等,然后再抛出我精心准备的词语吧)

生丙(我来我来)我想带小鸡到恐龙园,看看恐龙蛋,让它也了解一下恐龙是怎么出生的.。

生丁:我想带小鸡到我们老舍公园。

一发不可收拾了,学生们说的兴趣越来越浓。一只只小手都伸到我的面前了。这可怎么办,我原先准备的教案要搁浅了,我的得意之作用不上了。是忍痛割爱,还是生拉硬拽?后来我庆幸自己选择了前者。让学生说下去吧。好家伙!孩子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中山陵的肃穆、长城的雄伟,海底世界的神奇,激流勇进的刺激,骑上木马的快乐,湖上划船的自在,这些在他们眼中都是值得带小鸡去的地方。师:“唉呀,你们带小鸡周游了这么多的地方,真了不起,你们猜猜小鸡这时会说些什么?”学生:“世界真美呀!”“世界真大呀!”“世界真神奇呀!”“多么吸引人的世界呀!”师:“是的,世界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好好珍惜吧!”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布卢姆)。在这个案例中,我原先还只是把“世界”这个概念定位于大自然。是我的学生们帮我打开了思路。“世界”是人类所至的每一个地方。而且设计这个问题的本意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用积累的词汇来描述某一处地方,用不用教师提供的词又有什么关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要的一条就是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个经验指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生活经验,更不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要尊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尽可能地把经验充分表达出来,而不是开始教师就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让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相隔离。而我们成人在处理设计与操作的关系时,往往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总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农村孩子心中的世界又何止局限在田野?他们向往城市的高楼大厦,新鲜好玩的游乐园。他们带小鸡第一个要去的就是这些给他们强烈印象的地方,所以他们的说话比我设定的要更精彩。我觉得这节课要比我的预想更灵动,也更率真了。

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课堂操作的关系,我们就会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和探究的更多首肯的鼓励,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和创造的快意。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2

《世界多美呀》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篇童话故事,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鸡在蛋壳中看到的世界是黄色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写小鸡所看到的美丽多彩的世界。课文语言富有童趣,也很优美。课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从“睡着了——醒了——啄蛋壳——看世界——撑破——叫着——站起来”,一连串的动作展示了小鸡孵化的整个过程,很形象、生动。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

本文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第二条主线,即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这一线索展开教学。主要抓住了这样三句话“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世界多美呀!”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孩子在反复诵读中体会。

在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孩子想象自己就是这只小鸡,结合演、读、说等形式,以小鸡的眼睛认识世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互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似乎能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字学词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这节课有一个训练点是让学生学习一组ABB式的修辞语。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感悟课文中3个词的修辞效果,结合图片,比较句子,反复读等方法感受句子在旋律、节奏和意境上的优美。再举例由点带面引出更多类似的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选词造句运用巩固中转化为自己的积累。课后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用一首小诗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世界,既进行了巩固训练,也激发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情感。

困惑:第一条线,是否讲得太多、太碎。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3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动物世界,感受到小鸡努力冲破蛋壳后,看到世界如此美丽的惊喜的心情。

一、随文识字,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教学的四个生字都是伴随着课文教学中。这样赋予生字不仅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更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巧妙识记汉字,让一年级的孩子对汉字有好感。鼓励学生自主记忆汉字的字形,使学生掌握记字的方法,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本节课我留足十分钟的写字时间,并尝试在课堂中进行二次书写。在教学写字要领时,我无时不刻不在渗透写字要领:关注汉字的结构和笔画以及重点笔画所 ……此处隐藏10576个字……p>最重要的还是本节课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结合前辈们的评课和自我反思,总结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如下,在阐述不足之处的同时,我也会把我今后的改善方法做一阐述:首先:对生字的解意不够,学生学习生字,不能仅仅局限在表面,如果想让学生把字学得扎实,理解字的含义是关键,比如,在讲到“极”字时,有同音不同形的两个字“级”“及”,学生在给这几个字组词时就出现了混淆,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解释一下“极”,代表端点,极点的意思,那么就可明白还能够给“极”组“南极”“北极”“极点”这样的词语了,所以,在教学生字时,以后我会注意从字义上下功夫,使学生从实质上理解这个字。其次:采用了前后桌讨论学习的方式自主识记生字,但是学生还小,不能确定学生是否在讨论的过程中真正的.参与进去了,真正学有所得了,实效性有待考证,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想使用讨论学习这种方法,既要在平时的课上多练习,多给予指导,提高讨论学习的实效性;第三:没有及时下课,这是很严重的失误,在下课铃打时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回顾,仍然在做小卷子,导致小卷子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到点下课,不拖堂;第四:总结本课时,过于普通,没有创意,“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样的总结过于模式化和平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探索出具有实效性和创新性的总结方式,多看课例和教学实录,多学习,多记录,比如让学生领读一遍本节课的生字和组词等方式,变教师的总结为学生的展示;第五:板书不规范,字迹不够美观,设计不够合理,个别字出现倒下笔错误如“极”,今后要苦练教师基本功,规范板书的书写,严格要求自己;第六:在识字的过程中加上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会更好,比如读字词时的吃气球游戏等,就会更活跃。第七:在出示字词时,说是从文中抽出来,但是有的词语是教师自己组的非直接从课文中抽出的,今后要注意教学的严谨性。

通过自我反思这节课,我收获了许多,在那里感谢师傅认真负责、耐心真诚的指导,感谢前辈、同事们的帮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踏踏实实,在不断的反思中一点点进步。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14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童话性质的科普知识短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生物学知识融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获得小鸡出生过程的完整知识,又能从中充分体验到童趣和自然美。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和抓重点词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文过程中逐步渗透小鸡的孵化过程,由“睡,醒,啄,撑,叫,站”,让学生通过板书,了解科普常识。让学生通过“啄”这一环节的细读,抓住关键词语,“用小尖嘴”“啄呀啄呀”“啄了很久”“小小的”来体会小鸡的坚持不懈,勇敢,有韧劲;“小鸡出壳”这一环节十分有意思,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理解“撑”(双手用力张开)。“叫”(小鸡的特有语言,表达内心的喜悦与自豪),“站”(虽然小鸡迫不及待地要出壳,但因为刚出生,嫩生生的很吃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感兴趣的是通过自己的表演,将小鸡出壳的欣喜表现出来。学生绘声绘色地将自己心中那只可爱的小鸡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觉得还应该多一点“欢快”(可以询问学生“你这只小鸡,叽叽叽叽地在说啥呢”“听,这叽叽叽叽的叫声多欢快呀,这只小鸡多自豪呀!”)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这份自在,这份放松,真正进入情境。

让学生感受“世界多美呀!”我是通过“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3个ABB式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天空,树木,小河的`美丽,借助省略号展开想象,想象小鸡还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学生回答“小鸡看到了小花”“小鸡看到了红艳艳的小花”。这里处理得不够生动。可以以“小鸡”的身份进行对话。如:教师扮问话的小鸡“叽叽,叽叽,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演答话的小鸡“叽叽,叽叽,我看到了红艳艳的小花。”如此生动的场景对话,相信学生学得很轻松。在抓住“可”“叽叽叽”“多美呀”这些关键词来体会小鸡内心的兴奋。

在学完全文,还需要帮助学生梳理一下,明确“小鸡孵化”的过程,可以设计将“睡,醒,啄,撑,叫,站”这6个动词用椭圆圈起来,留出一个洞眼写上“小鸡”,再将课题以说话的图标标识,学生便会一目了然“哦,小鸡经过这漫长的生长过程,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情不自禁地说‘世界多美呀’。”重点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第2、3自然段,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第3自然段的第三句,可以边学边识记,采用个别读,个别辅导来帮助学生深刻记忆。

整篇课文应以“童趣”去引领学生,避免生硬的问答,师生共同进入“小鸡的世界”,会真正体会到“世界多美呀”。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15

《世界多美呀》是一堂低段的阅读课。教者以质朴而恰到好处的动画情境,巧妙而细致入微的导读,恰当又扎实的拓展,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进行了生动的体验,丰富的想象,充满感情的朗读,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为我们营造了一堂充满童趣的美的语文课。在课堂上我们聆听到了流连在语言文字间的'稚气惊叹,这惊叹来自于对语言的理解,对美的认识,是老师成功教学的最好体现。

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年段的教学特点,每一个讲点和学点的切入以及呈现方式又都准确地实践着课标的要求,既是易于操作的,又是灵动的。

整体决定成败,细节成就了精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精彩细节(一)——精巧的训练。文中较多地出现了描写颜色的ABB式的叠词,如“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等,生动地描绘了小鸡眼中的世界的美,学生读来朗朗上口。首先利用课件,把课文所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起诵读的欲望。然后老师让学生结合文中语境体会“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色彩美,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美美地读词语。如:蓝湛湛:蓝得像洗过一样,蓝得多美呀。碧澄澄:小河的水可清啦,清得可以看见——(生接:河里的小鱼,河里的水草??)老师通过浅显生动的语言,引导孩子理解朗读,自然润泽。进行拓展,积累类似的词语也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分别出示了鲜花图、油菜图、麦苗图,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红艳艳”“金灿灿”“绿油油”,然后再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它还看见了( )是( )的”,在运用中让学生加深印象。这里有一段巧妙的生成:有个学生说“它看见太阳是火红红的。”老师说不能说“火红红”,应该说——生马上说“火红火红”。到这里似乎可以了,但老师非常机智,没有就此打住,说“同学们看,‘火红火红’跟‘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有点不一样,老师告诉你们可以用‘红通通’。”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说“它看见太阳是红通通。”就这样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一个“红通通”。接着老师带领孩子认识了省略号,告诉孩子原来小鸡还看到了很多很多美丽的景色。再让学生读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课文最后,老师还不忘巩固这些词语,当学生读完课文“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老师接着说“红艳艳的”学生马上又接“绿油油的、金灿灿的、红通通的”。这些练习一步步展开,一步步深入,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训练在不知不觉中,但又那么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怎一个“巧”字了得!

《《世界多美呀》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