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1推荐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规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成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国王发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多么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成年人看来,道理一目了然:诚实的品质最可贵。但是,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读这个故事,就未必能轻易明白故事道理。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以读为主,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多形式地读,如分角色读,全班读,小组读,自由读,师生接读,表演读,同位读等。让学生装在读中理解课文,悟得道理。
2、挖掘语言训练点,进行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如抓住“十分”进行换词练习、造句练习;又如文中“雄日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让学生充分发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日说了些什么?
3、重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基本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读中悟理,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好。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多;学生活跃但无序,学生的课堂调控还要加强。在家常课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扎扎实实学习教学基本功,提高自己课堂的质量。教学环节中的反应不够灵活,教学是需要机智的,特别是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教我以后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2《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规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成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故事悬念迭生,引人入胜。不读到故事的最后,就不能解开谜团,原来,“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以下三点收获。
1、以读为主。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成年人看来,含义一目了然:诚实的品质最可贵。但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理解水平相对低,且故事长,内容多,未必能轻而易举读懂。尤其是文中雄日手中的空花盆,是一个与文本内涵紧紧相连的焦点,它隐含了雄日对人生的选择:宁可放弃做王位的继承人,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这份诚实是多么沉甸甸呀!如何使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主题,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我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多形式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所以我力求创设情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孩子和国王,悲孩子所悲,喜国王所喜,力求使学生忘掉自我,融入故事之中。如分角色读,全班读,小组读,自由读,师生接读,表演读,同位读等。让学生装在读中理解课文,悟得道理。
2、挖掘语言训练点,进行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读文基础上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想
一想,说一说,既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使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了课文。如抓住“十分”进行换词练习、造句练习;又如文中“雄日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让学生充分发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日说了些什么?
朗读是重点,但低年级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我设计了复习巩固环节,以活泼的小游戏来激趣,进行复习检查,收效较好。
3、尝试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低年级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理解会更深刻一些。因此我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解决问题。如: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看了国王的两种表情图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习“继承人”一词,我让学生自己提有什么不明白的词语,学生一下就找到了“继承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积极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把问题解决了。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3老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最终成为受人尊敬与爱戴的国王是因为他诚实,那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吗?诚实的你有什么高兴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1:我在家里捡到了十块钱,当时想偷偷藏起来,自己留着以后买零食吃的,后来还是主动交给了爸爸,爸爸妈妈都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并奖给我买了一件新玩具,我非常高兴!
学生2:有一天,我在门前踢球时,将邻居家的窗户给打碎了,我马上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买了一块新玻璃赔给了邻居家。邻居阿姨说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并要我以后踢球时注意些。
学生3:老师,我觉得不是做什么事都要诚实,有时候也可以不诚实。
老师:哦?那你说说看,当你遇到什么事的时候可以不诚实呢?(师惊奇地问)
学生4:当遇到坏人时就可以不诚实。
师:张演瑜小朋友说得真好!当我们遇到坏人时就要狡猾些,想办法保护自己,这不是不诚实,反而是聪明的表现。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4《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觉收获很多:
为了讲好这篇课文,我反复地读课文,熟悉课文。因为我知道只有将课文内容烂熟于心,才能较准确地把握课文,面对学生时才能从容讲解应答。
本节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所以我力求创设情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孩子和国王,悲孩子所悲,喜国王所喜,力求使学生忘掉自我,融入故事之中。课堂上自由读时,看到颖倩同学那津津有味的表情,时而又来个小小的动作,我都不由自主地与她一同醉在文本情感的体会中去。
我班同学本来就喜好表演,根据此特点,我又设计了同桌分角色、师生分角色、找朋友分角色等方式表演读。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熟悉了文本,在表演中又能通过动作、表情、语气把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读文基础上我又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既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使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了课文,领悟了“诚实”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由内化中汲取营养指导以后的行为。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5《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觉收获很多,下面把成功和遗憾之处逐一进行分析。
为了讲好这篇课文,我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写教案,而是反复地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背下来为止,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熟悉课文,将课文内容烂熟于心,这样才能 ……此处隐藏5654个字……么样的心情做以对比,在接下来的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熊日和其他小朋友的做法是怎样看的?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又让学生结合日常实际,说一说今后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将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感悟诚实的可贵。
本课在教学中,朗读训练比较到位,但是对于本课的生字的学习时间上有些仓促,尤其是指导学生对生字的观察不够细致,其实,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想当然的降低难度,尤其是对于程度略低的同学,更要留足时间,积极鼓励,争取他们的进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14在今年威海市举行的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上,我执教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受到了与会领导及同行们的好评。
通过大家的评课,令我震惊的是大家对我评价最高的竟是我的“应变能力”,换句话说是我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是吗?在大家评价的当时,我持怀疑态度。课后,我反复思索,明白了:因为那一节课我的精神高度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任务就是专注的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针对发言及时做出评价。这个发现,这份感悟,令我振奋,因为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关注”二字的含义。当刚刚学习新理念,体会“关注学生”这个词语时,总觉得这算什么新理念?难道以前的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吗?不关注学生,学生又怎么会考出好成绩呢?现在,我深深地明白了:“关注”是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上,我们的眼里应只有可爱的孩子,而不应带着任何的“杂念”。当我们真的心里只装着学生,脑子里只想着学生,眼里只有学生时,那我们才真正是在课改的大海里收获了。因为我们学会了关注学生,受到关注的学生,才会用“心”去上课,用“心”去感受课堂,才会与老师有心与心的交流。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15背景描述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人教版第二册一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富有哲理味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位国王把煮熟了的花种分发给全国的孩子,让他们去培育,并从中挑选继承人的事。朴素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诚信是最可贵的!但该文章篇幅较长,识字任务重,生字达15个,一年级的孩子在读通课文时会有些困难,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感悟也不容易。
因此,在执教第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采用多样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融合,在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会生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案例描述
教学一开始,我直奔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识字:
师(出示课题):来,先与新朋友打个招呼吧!
师:真棒,你瞧,这个“盆”、“孩”字可是咱们今天的生字宝宝呢,老师没教,你们就会认了呢!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吗?
师:(指着“皿”)认识这个字吗?
生1:“血”!
生2:不对,“血”上面有一撇,这个字没有一撇。
师:说得没错,“皿”确实比“血”少了一撇。这个字读“mǐn”,表示盛东西的容器。(师边板画边边描述边引导学生归纳)盆也是一种“皿”,木头做的盆叫(生:木盆),洗脸用的盆叫(生:脸盆),盛菜的盆叫(生:菜盆),种花用的盆叫(生:花盆)。
师:刚才朗读的课文,有没有自己认为读难读或者读得最好的句子?你可以选择最难读的句子读,做个挑战困难的“勇敢小战士”,也可以选择你认为读得最棒的句段,做个“朗读小明星”,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我们要做个“小小评论家”。
生1:读“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
生2:(用手指着读错了的同学)他读起来一点都不通顺。就像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学说话一样,吞吞吐吐的。
生3:他把“盛开”读成了“盆开”。
那个读错的孩子更加难为情了。
师:(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孩子,我最欣赏你的勇气!你敢第一个站起来,在这么多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面前站起来读,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你选择了最难读的句子读呢!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了!
生1:(想了一下)“盛”上一个“成”,读音有点像“盛”,都有后鼻音“eng”,“盆”上一个“分”,都有前鼻音“en”。
师:你看你多聪明呀!谁还有其他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
(有的说用加一加的方法,有的说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记。)
师:只要我们动动脑,识字方法多得不得了!想不想再读一遍?相信你一定有很大的进步!
该生虽然还有点紧张,声音有点发抖,但读得比刚才要顺多了。
师:你瞧,一遍有一遍的进步!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越学越棒的!
该生高兴地坐下了。其他同学的眼光中也没有了刚才的刻薄和嘲笑,取而代之的是欣赏。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其他同学也都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当有个学生很有感情地读“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一句时,我马上抓住时机,引导其他同学挑战他。学生纷纷举手挑战读,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此时,我适时增加了难度:
师:想不想做回大臣、国王?(生:想)那好,现在四人小组练读,想一想,同样是这句话,如果你是国王或者大臣、孩子,你又会怎么说?
通过小组讨论,转换角色朗读:
“大臣”: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
“国王”: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我的继承人。
“孩子”:我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我就是国王的继承人。
师:你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读)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把课文改编成一首儿歌(生字串在其中),以巩固识字,积累语感。并鼓励学生选用生字来说一、两句话,编个小故事、儿歌。(课件出示儿歌,生字用红色显出。)
有位国王真有趣,分发花种选王子。看谁花儿育得美,就把王位传给谁。
雄日用心育花种,花种就是不感动。不发芽来不开花,叫他如何把花交?
规定日子如期到,手捧空盆来报到。别人盆里花盛开,国王表情没了笑。
宣布王位传雄日,大家忙问啥原因。煮熟的花种能发芽?诚实的孩子最可信!
在写字教学上,我采用写字接力赛游戏的方式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来:先仔细观察田字格,小组合作写生字“分”,每个成员轮流写一笔,哪组写得又对、又漂亮、又快的为优胜组。
各组小朋友在老师事先画好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着自己该写的那一笔。
写字结束,从笔画、笔顺、结构、速度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议,评选出优胜组。
教后反思:
在课堂中,识字教学往往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环节,如何让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便是我的思考所在,也是我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所极力追求的。
“趣”字引路,让识字教学更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们的针对不同的内容,我采用竞赛、挑战、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识字,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