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太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教学反思1《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给我们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知识。我在备课时是以教师用书为依据,通过深研教材,最后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锁定为: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有: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几点,感觉是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读课文,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由一人主持,其他人各抒己见。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有的学生完全不去主动思考,依赖别人给出的答案的现象发生,同时在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激烈的碰撞。此时产生的思维的火花是可遇不可求的灵感的闪现,是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教学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的时候,我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简单易懂。我就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入手,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自己读这些句子时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以及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即所涉及到的数字一定要准确。
在学生弄清楚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之后,我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运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让学生先把句子读正确而后在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的位置,再练习课文内容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对于这两种说明方法不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能够知道、了解,在阅读的时候遇到能够找出并区分这两种说明方法即可。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说明方法的时候,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的话,我会把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作为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老师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然后再引导孩子们通过文中的语句去体会,去感悟,去区分。
常言说: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太阳》教学反思2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从文中找相关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汇报时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环节由太阳公公的一番话引出:“原来是因为我太远、太大、太热了,害得我们不能往来。以后,我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孤独寂寞的日子想想都害怕,哎!干脆让我消失在宇宙中吧,再也不要伤心了。再见了,朋友们!”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4―8自然段,找到充足的理由劝说太阳。进而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这样自然而然学生体会到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虽然我们对太阳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但千百年来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没有停歇。通过播放科教视频,引导孩子们认识神秘的太阳系。进而提出疑问:“如果太阳离我们再近些,或远一些,他再小些或温度低一些,行不行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55页,我们来读读一篇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因为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妙不可言,所以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学生展示收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后,再回到和太阳的对话中来。太阳公公茅塞顿开,决定从今往后阳光快乐地生活着。现在太阳公公要收回他的《征友启事》,张贴出一份《名“星”展示》。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太阳的资料,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帮太阳公公进行海报设计。
整节课犹如一个童话剧引导孩子们遨游在科学的海洋,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总括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教学流程分为课文学习和课外延伸两大模块。在课文学习中,我利用大量网页资料来充实、丰富、阐述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在教学方法上,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课文。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致力于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而课堂教学的第二部分课外延伸则意在为学生打开更为辽阔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也借此初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有所获,基本上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多巡堂,察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的共同参与语文学习过程,是当今语文教学所倡导的。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当今课堂十分需要的。能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情感上达到共鸣,心灵上能够交汇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些对于我来说是欠缺的。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尤其注重这些方面的锻炼,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太阳》教学反思3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我在设计上分两块板块进行学习。第一板块: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脉络。第二板块是本堂课的重点:感受太阳的特点,体会说明方 ……此处隐藏6269个字……些不足。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许多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也困扰着学生,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生字,我把每节课中的生字与前面学过的生字中同音、形近的字拿出来让学生比较着掌握。例如这节课中,”伙“与”火“;”尝“与”常“;”该“与”孩“音形相似,容易混淆,于是,在复习生字后,我重点把这几个字拿出来让学生在音、形上进行识别,并设计句子,让学生懂得运用。但我没有借机引导学生自己自主地学习比较其他的字,也许是考虑到时间不够。希望在今后的识字教学活动中,能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学过的生字在音、形、义上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更牢固地掌握生字。
在这节课中,我自认为问题设计得较恰当。能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学习课文。例如:”谁来说说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画四种不同颜色的太阳?“这个问题既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容学生思考的空间,难度又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同时,它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思考小朋友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的原因。
在学习课文时,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一味地读课文,而是用学生的亲生感受,理解课文,感悟小作者的美好心灵。例如,为什么要画绿色的.太阳。我引导学生回忆夏天时,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大地的感受。然后让他们想解决的办法。同学们各抒己见,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感悟到绿色太阳带给大家的清凉。有了透彻的理解,学生们朗诵时,感情自然流露。但由于前边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边三自然段的理解感悟、朗诵就显得比较仓促。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时间控制上注意一些。
这节公开课后,我觉得: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文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不应仅仅展示自己的预先设计的活动过程,而是应该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倾听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亲切的笑容,教师的话语,激励的手势,都能让学生更加愉悦地参与学习。在这点上,我还应好好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完善自己。
《太阳》教学反思13《四个太阳》一课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文字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是训练语感的好材料。姚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适时、适度、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感知语言,既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和”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语感“的目标,也体现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说话训练、角色体验中感受秋的丰收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学生喜欢香甜的水果,因此在教学金黄的太阳时,姚老师首先利用课件渲染秋天的景色,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接着出式句式”秋天,果园里()熟了。“和”秋天,果园里()的()熟了。“让学生说话。学生马上如数家珍:”果园里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一串串的紫葡萄。“”果园里红红的苹果红了。果园里一串串的葡萄熟了。果园里像珍珠一样的葡萄熟了……“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感受果实累累,在姚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得生动、说得有深度:有水果的颜色,有水果的形状,还有水果的数量……然后,姚老师让孩子转换角色,扮演秋天金黄的落叶去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小朋友们,快来尝尝水果吧!“”小猴子,快来呀,葡萄又香又甜,快来品尝吧!“……学生在亲身体验、在邀请中,体会到了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和快乐的心情,感受到落叶的热情,也很自然地理解了邀请的含义。再指导感情朗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姚老师随机作了这样的朗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红红的苹果熟了“;”哦,黄黄的梨也熟了“;”啊,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串串紫葡萄挂满了整个葡萄架“……这样的评价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了语感。
二、在说春天、画太阳中感受春的斑斓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彩色的太阳是春天的象征,姚老师同样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万紫千红的季节。这个环节的精妙之处在于姚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对春天欣赏的感性层次上,而是结合优美的旋律和画面,让学生联系旧知,交流春景,赞美春天,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密切的结合与统一。在春的渲染中,姚老师让孩子通过”画太阳“,用他们心中的画笔加上自己对春天的太阳的理解,给春天的太阳涂上不同的颜色,这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强烈的情感熏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情感的感悟获得了丰富形象的基础。见片段:
师:小画家画了个多彩的太阳送给春天,是他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去感受春天。(放春天课件)
师:你觉得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你能用以前学过的词来赞美春天吗?
生: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万物复苏、五彩缤纷、草长莺飞、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百花齐放……
师:用上一个好词把这句话说给同桌听。
师:(板画一个无色的太阳,用粉笔涂上一抹金黄色),我想个太阳涂上一抹金黄色,因为金灿灿的迎春花开了。同学们,你会给春天的太阳涂上一抹什么颜色呢?
生:我想给太阳涂上一抹嫩绿色,因为小树发芽了。
生:我想给太阳涂上五颜六色,因为花儿竟相开放。
生:我想给太阳涂上一抹蓝色,因为春天的天空很蓝。
师:就让我们沐浴着彩色的阳光去感受这迷人的春天吧!学生朗读。
以上片段,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词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然后让学生画一画太阳的色彩,学生联系生活感知展开合理想像。课堂中,教师既突出了重点,又解决了难点,使教学任务落到了实处,可谓颇具匠心。
三、在充分想象中,自然升华文本境界
阅读文本离不开想象,基于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后的想象,更犹如一双翅膀,羽翼挥动间,把人带入一个心灵和思维俱升华了的境界。想象、幻想的情境,能唤醒人潜意识的激情、欲望和冲动。语文课上的想象是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的,我们应该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多让学生头脑离开课堂,放飞到缤纷多彩的自然、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驱动下,给想象插上语言的翅膀,驱使语言在想象的心空中飞驰。本课教学中教师在课中即开启想像之源──”画太阳“的环节后,又在收尾处来了个发散思维的过程──”说太阳“,即把课中激活的潜在想像再一次激活。经过本课的语言感悟、朗读训练后,学生的想像力无疑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送给大海,让海水永远如此纯净。“有的说:”我画了个彩色的太阳送给夏威夷岛,让那儿的火山不再爆发。“有的说:”我画了个绿色的太阳送给小树,希望小树长得更高。“……这,是教师放飞了学生们的想像!
阅读教学必须要让文本生成情感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姚老师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小画家美好的心愿,给孩子很多人生的启迪,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