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意图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这篇课文的语言朴实,读起来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快乐。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所以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勤劳、以苦为乐的精神。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天气很热的句子: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去采槐米,得受多大的罪啊!可光凭老师口头解释天热的程度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让学生亲身体会得到。所以,我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回忆一下自己在暑假时经历的天热的感受,来体会和品味这个句子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懂得劳动的快乐。
经过一阵思考,小手举起了一片。陈欣然一本正经地说:“天真热,我真想跳进河里洗冷水澡,不想出来。” 马金硕接着说:“真热啊,热得我不停地吃冰棍,一口气竟然吃了五根。妈妈见了打了我一巴掌,说非把我吃拉肚子不可。”“想起暑假的热啊,我身上是不停地流汗,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湿透了。”于明浩本来就胖,说着说着还真出汗了呢??
经过学生的发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热的程度,都纷纷感慨:能在这样热的天气里去钩槐米、拾槐米,真是不怕苦、不怕累,槐乡的孩子真是勤劳勇敢,值得大家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槐树、槐花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 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⑵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
⑴ 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⑵ 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四、总结课文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后反思】
教学机智──让课堂更生动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常常冷不丁会冒出一些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小“意外”。有的老师会觉得这是某些学生在故意“找茬”,也有的老师会转移话题避而不答。殊不知,这些小“意外”往往为老师制造了一个稍纵即逝的点拨机会,处理得当,学生们会受益匪浅。
《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但在轻快朴实的文笔下蕴涵的人文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正因为这样,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更多的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读读、评评、议议,在互相补充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感悟基本上跟自己备课时所想得一样,顺利地进行着。当学生在理解“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我发现平时爱提问题的陈凯波同学若有所思,好像对同学的回答不是很满意。我心里嘀咕:“这孩子,莫非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便走过去问他:“凯波,你有什么高见?”
“是的,老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这‘快乐的歌声’不仅仅是写出槐乡孩子们摘槐米满载而归高兴的心情,更多的是写出了他们爱学习,又能上学了的期盼。”
我一愣,幸亏是老教师,我很老练地反问:“你的观点有新意!不过你的理由呢?”
“课文第二段说‘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从这里看出他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用槐米换来的钱凑起来的。满载而归,说明摘的槐米多,换的钱也多,学费就凑的越快,上学的愿望就能实现。书上还说槐乡的孩子在那么热的天气,背着干粮,连中午都不回家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就是为了上学的学费吗?就是因为爱学习,他们才不怕苦,不怕累,勤劳懂事。”
说的多好,大家都点着头,似乎被他说服了。我看时机到了,趁机一问:“那书上说的‘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槐乡的孩子会做什么样甜蜜的梦呢?”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是梦见又采到很多槐米;有的说槐乡的孩子用槐米换到了钱,数钱数得笑出声来了;有的说槐乡的孩子梦见背着书包来到学校。
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以“我和槐乡的孩子”作比较为题,展开全班交流。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孩子争先恐后有的说要与槐乡的孩子一样爱劳动、爱学习;有的说从槐乡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这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原先在备课中没想到的,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上,教师要是能运用自己的机智,善搭桥,巧引导,咱们课堂将会是另一种生动有趣。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3一、回忆旧课,凸现差异,激发动机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两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在学生回忆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揭示一种与玩乐、探疑、健身砺志等不同的快乐:“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槐乡的孩子》。”
当今的独生子女很少参加劳动,劳动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不可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了与其他课余生活乐趣的差异,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顺势导入新课,他们便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初读课 ……此处隐藏10844个字……乐。
教学活动2
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生3: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
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
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
鸭子。
……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谁还要演练?
男同学: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同学: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男女同学读得真好!你们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生1:我从爬到树上,落下来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从上下飞舞着感受到了快乐。
生3:我从像觅食的小鸭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课文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非常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通过动作的实践体验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读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四人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这一环节看似普通,先由学生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确实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活动3
四、小结归纳,掌握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联系实际,心灵敞亮
师:同学们,槐乡的孩子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城市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深圳。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更不怕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在家里整理房间。爸爸妈妈夸奖我做得好,所以,我觉得劳动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助生病的同学值日——擦窗户。我认识到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生3:我自己洗衣服,也感到快乐。
生4:我给家里人烧饭。
生5:……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子。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促使他们从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多次对比,我们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让学生畅谈劳动后的感受,懂得“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从学生回答的效果和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本堂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的引导、鼓励,通过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深入地读文本。“感人深者,莫先乎情。”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时时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和渴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当作主体,自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新时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教学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教学目标。这样设计非常合理。这堂课教师做到了少扶多放,突出重点、难点,围绕快乐进行讨论交流,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整堂课思路清晰,上得轻松愉快。
课中,老师准备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并且结合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大家来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查找资料的兴趣。准确理解重点词、句子,教师借助生动的课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用,做到图文并茂,读解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从整体入手,读全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品味完重点句后指名读,师引读,齐读等。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第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上考虑多放手,自己去发现,最后得出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最后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但有老师参与指导方法等,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老师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