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1《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它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要爱护环境”的道理蕴含其中。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这样更能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各种不同的美丽的小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鸭先生到他家门前的美丽的小路去看一看吧。我用非常生动的图片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美丽的小路你想说点什么?如果你从这条变脏了的小路上走过,你会说些什么?当学生看到这些优美的小路的图片,都畅所欲言,说了自己的感受,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生字做到生动有趣,让学生明白字源,如,教学“鹿”时,我用一个小故事引入: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的,上面就是美丽的鹿角,中间是大大的鹿眼,下面就是短短的尾巴和四只脚。慢慢地变得简单一点的。接着,鹿角变成了“山”。最后就成了现在这样的字“鹿”。上面的点就是鹿角,下面的比字就是四条腿了,很形象地记住了生字。
在朗读感悟:鹿先生又从小路上走过,捂上了鼻子,说:“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
我引导学生感悟:鹿先生为什么捂上了鼻子,(因为这里臭气熏天,非常难闻)是呀,原来香气扑鼻的小路呢?鹿先生感到非常疑惑。紧接着,我让学生边捂上鼻子边朗读,更能体会小路的变化,更加引起学生对失去小路美丽的惋惜。
不足之处:
1.老师的朗读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需要加强。
2.书写生字的时间略显仓促,学生的书写不够到位,还需加强。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2《美丽的小路》课文富有很强的童趣,而且,图文并茂让学生一看就喜欢。
我在教这课时,首先创设情境,调动情感。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播放课件把学生引进课文,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整篇课文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联结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朗读是那么贴切、自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时,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美丽的小路那么美,为什么会不见了?”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是鹿先生,小兔不爱护环境乱丢垃圾破坏的,”有的说:“是鸭先生不爱卫生造成的”……学生发言非常积极。
借机我又提个问题,小鸭为什么会说“这都怪我!”“为什么小路又变美丽了?”学生又纷纷发言说;“小鸭先生明白了是自己的错,没有爱护好环境。”小兔、鹿小生都来帮忙,他们都知道要保护好环境。有了好的环境我们才能好好生活。所以,我觉的一篇好的教材让学生能很好的领悟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就达到教材预期的目的了。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3《美丽的小路》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爱护环境,也学会了犯了错误时及时寻找自身的原因。
讲识字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第一个生字“先”直接让孩子们和“失”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地方。两个字看似很相近,实则笔画数、落笔、笔顺都有所不同。
“鹿”字我找了有关鹿字演变的图片,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看着图片把字也记住了。并把“鹿”与“路”两个字进行比较记忆。
讲“脑”和“鼻”字的时候,让孩子拍拍自己的脑袋,摸摸自己的鼻子。加深记忆。识字部分师生配合的和谐愉快。
课件里专门制作一篇讲识字方法的一页。熟字加偏旁的字先给出熟字部分,让孩子们添加偏旁。形近字比较换部件,变成今天学习的生字。关于反义词学习,“后”的反义词孩子们会说“前”,我找了一名同学和我演示:牟晓宇先进教室,老师后进教室,所以后的反义词是?同学们自然会答出“先”。
读词语是总会有一些难记的词,找同学开火车领读。若是火车卡壳,就找其他同学反复读这一词,直至掌握。
讲课文时可训练孩子想象说话,小路真美啊!我想在这里……
最后的分析最有意义了,这个事情都怪鸭先生吗?为什么?经过讨论,我们知道,这不全是鸭先生的错。首先鸭先生意识到自己错了。其次它知错能改。最重要的是它是第一个动手,用行动改变自己的。他是好样的!那么同学们在平时也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找自己的原因,用实际行动去改正,做让人喜欢的鸭先生。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4《美丽的小路》是一篇环保题材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以小路的变化(美——不美——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学习课文: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课件中的插图色彩明丽,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运用好配图,将会形成师生共愉的教学氛围。第二课时开始,我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时时蹦出精彩的词句,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夸赞。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说话。
任何文本的表情达意都是有限的,唯有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直观为主,然而在设计时有意留些空白,激发学生想象,使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各自独有的画面。课堂上,我设计了三次想象说话:一是如果你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你会说点什么?二是小路上堆满垃圾,这时候你再次走上这条小路,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三是为了让美丽的小路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想对小动物们说点什么?
三、利用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文中二三自然段兔姑娘和鹿先生走上这条小路时,它们“轻轻地”、“慢慢地”走过。在这里,我让学生猜想,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天阔说:“它们怕把小路踩脏了。&rdqu
o;苏畅说:“它们怕把小路上花花绿绿的鹅卵 ……此处隐藏6295个字……卡片贴出来,在这样一个环节不仅能检测到学生对生字的预习情况,还能给更多的同学以做小老师的机会。在这一个环节里,学生非常积极、活跃,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汇报着自己所认识的字,而其他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并能一个比一个大胆地去帮助别人纠正。
学生汇报完了,本课的生字也已经全部贴在黑板上了。为了能突破难点(前后鼻音),我也和学生进行了师生之间的一个快速对读,这样的一种对读不仅能极大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接着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会记哪个字,对于不同的字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识记方法,我也都能给予他们机会去表达。虽然在这里耗时多了些,但是我却觉得是值得的,因为毕竟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地尊重不同的个体。当然由于这里用的时间比较多,也致使后面的环节没有完成。
除了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识字的方法之外,组词和用词语说话也都有,因为这也是他们需要训练和掌握的了,只要这样才能更牢固地识字生字,也才能学以致用。
在教学的最后我还设置了一个卡片互动环节,这里有单个学生的学习,也有同桌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四人小组之间的互动,但是却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很好地去实施和落实,真的非常可惜。
其实在设计本课时我也设想到时间不够的问题,毕竟此篇文章较长,而且生字又较多,单单是完成字音和说字形这两个环节就能把时间全部用掉。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生字后能让学生多读几次书就好了,但是面对这样的一课我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分配和权衡。而对此校长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尝试着把字音和字形合起来去完成,如学生汇报字音的时候,也同时也让学生说出来如何识记这个字,时间是否很更紧凑、宽裕些呢?”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还从来没有尝试过,这样一来是否又太过于分散,适合一年级这些好动的学生吗?但不管怎样,这总归是一条好的、可以尝试的建议,希望实践可以告诉我这样到底行不行。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10《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今天,我上完了这节课,下面我就说说我的点滴收获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学习本课生字时,我用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图形来作为生字卡,当学生读得好的时候,还作为一种奖励,把卡片奖给他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自发的加入到学习队伍中来。
二、以读为本,再读中感悟
1、《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督促学”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文插图,让孩子通过自由读,互评,抓住关键词、句,再读,读中感悟到小路的美丽。运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变脏的小路后的惋惜。再通过对比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读到心里去,并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2、正面评价,读中进步。新课标中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低年级孩子的朗读在起步阶段,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正视他们的这些情况,多鼓励少批评。例如:“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铺满鲜花的美丽小路。”“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小路上花儿香,蝴蝶采花忙的美丽情景。”……这样的表扬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表扬中带着不足,还带着希望,这样,即没有打压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低年级学生年纪虽小,但是,想象能力却非常丰富。在教学中,如果适时引导,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图片的帮助下:我让学生想象这两个小朋友在美丽的小路上走会说什么呢?学习第八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想象当时活动时的场景,最后再来想象小路再次干净后小动物们又会说什么?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能进入文本,自己感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但是,在课堂中我也有些做到不到位的地方:1、读中感悟,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课堂上兼顾得还不够,为此,他们的读中悟就比较被动一些。2、教室中没有多媒体,课堂中运用的都是挂图,就没有多媒体的效果来得震撼,带学生入情入境的效果就要差一些。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改善完善自我,我相信以后不断的反思中,我一定能更棒的!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11《美丽的小路》是一篇关于环保方面的课文,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虽然篇幅较长,但感情十分鲜明(赞美鲜花盛开的小路——厌恶垃圾成堆的小路——喜欢恢复美丽的小路)。在教这一课中,我主要以情感为纽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画面与旋律的融入,让文本在孩子们心里的意象更具体,更丰满,更具有情感的渲染力。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爱动的天性,教学中很多环节我都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让他们内心的情感在边读边演中宣泄。他们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体验(表演)进入了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让学生觉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以学习主人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学反思《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故事开始,学习“兔姑娘和鹿先生怎样从小路上走过”这部分时,让学生先看看书,然后请几个同学们表演,“兔姑娘”和“鹿先生”是怎样走出来的,让同学们评一评他们演得像不像,准不准确,为什么。通过表演、评议,学生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神态、动作的不同。在学生充分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的看法,自己打算怎么办?既培养了学生的正确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到“小动物们发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这部分内容时(5、6、7、8段),完全采用表演的形式,先让学生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表演。准备好以后,请一个小组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不断改进。最后请几个自愿组合的同学上来再表演,学生们在表演中读懂了课文。
在识字教学环节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学生说出:用旧字变新字的方法;用记偏旁部首的方法;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等,并请已经会的同学做小老师教给其他同学,在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我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整堂课情感大起大落,在鲜明的情感对比中,孩子们对本文的理解与感情也更深了一层,由喜到悲,由悲到喜。当学到“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怎样才能找回美丽的小路”这部分时,再次让孩子们出来表演,使孩子们在表演中明白了美丽的环境是靠大家齐心保护的。
通过教这篇课文,使自己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就要深入了解儿童,走进儿童,全面激活儿童,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形式、手段的更新、创新,不断出新招。